羅馬競技生死鬥

在一年前,隨便找一位國、高中生詢問:「有沒有興趣來比手拿寶特瓶的競技運動?」可能他們會嘲笑你是不是中二病發作了,老師聽了大概也會罵掃地不掃地,玩什麼垃圾!確實,應該沒有人會料到在 2020年的校園,會就這麼興起一股羅馬競技生死鬥的旋風,而且最後還在公館水岸廣場讓大家一起鬥熱鬧。
By 加分誌 2020/10/07 00:00:00

你,今天羅馬了嗎?

許多人的成長歷程中,或多或少看過,甚至很多男生在 國高中階段都參與過-在掃地時間拿寶特瓶擊劍的遊戲。 只是這無名的遊戲,在陳奕凱、鍾佳播等人的口中,有了「羅 馬競技生死鬥」這樣的名字。多年後,他們有了一個叫「反 正我很閒」的團名,有趣之餘就把這遊戲拍成了影片,意想不到的是,2020 年上半,隨著團隊頻道走紅,遊戲晉升成了運動,運動進化成迷因,甚至發展成全國大賽。

彷彿成了疫情中的救星

上半年,疫情壟罩了全世界。悶,只好打開網路,恰巧 「反正我很閒」的走紅,卑鄙源之助、「得獎就靠這顆鏡頭」、 「啊我就怕被罵啊!」浪漫 Duke⋯⋯等等團隊拍攝題材都成了迷因,當然,羅馬競技生死鬥成了炙手可熱題材,礦泉水廣告想拉近與年輕人的距離,使用它;公部門辦活動,長官交待要有熱度,蹭它(但對比其於公部門,還能有這樣敏銳 度跟發揮空間,已經是比日本制壓縮機還稀少的了。);抗 議活動想吸引更多人參加,「借用」它;內容農場沒話題, 談它。上半年,網路到處都有羅馬競技生死鬥的存在但究竟為何這項運動會爆紅呢?因為它符合了幾項條件。

簡單、好上手

對比起其他競技運動,羅馬競技生死鬥的入門門檻不高,且邁入這領域的成本非常便宜-手能抬起阻擋、腳能移動,手上有寶特瓶,基本上就有資格成為參賽者,換句話說,只要任何人有意願參與,你就能夠享受這樣的比賽氣氛。

試想,參加籃球隊的人,除非是天才,得坐幾年的板凳、 當幾年學長姐的替補,才可能成為隊上先發球員?更遑論有 些人大學四年板凳坐穿了還不見得能上場!因此它給予了許多人參賽的參與感、成就感,甚至是完賽的榮譽感;再者,由於比賽制度只需要獲得十分即可勝出,因此我們可以常看到四分至六分鐘一場比試就結束了,不僅符合現今任何事都 講究快速,這對於都是學生的活動主辦方而言,推動賽程進行比起其餘競技運動來得快速且方便。

因為這裡是台灣

上半年在疫情摧殘下,NBA 停賽、奧運被拖延一年,任何體育項目都面臨考驗,然而,對比其它因疫情幾乎不可控的國家,羅馬競技生死鬥盛行的台灣,不僅因為防疫初期成效好,不需像其他國家明文禁止群聚運動,且大專院校開學 只是推遲,羅馬競技生死鬥的出現,剛好給了情緒找不到出口的人,一個情緒的發洩口。

再著,這項運動需要的手武器──寶特瓶取得並不困 難,對比羽球拍、網球拍的高單價,比賽規則允許的寶特瓶,基本上20 元不到,且大部分寶特瓶的來源──台灣的便利商店,可是密集度全球第二,已逼近世界冠軍。

根據公平會八月公佈「連鎖便利商店產業調查」,到 2019 年底,台灣便利商店共有 11,429 家店,平均每平方公里有 0.33 家便利商店,密度僅次於韓國,高於日本;而就行政院環保署的統計,2016 年的寶特瓶回收量來到了 10 萬 2,336 公噸,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台灣人使用的寶特瓶量是如此多, 也不難了解這項武器入手是多簡單。

符合網路世代傳播的要素

《動員之戰》中對於網路話題想要快速擴展,提出了 ACE 原則── Actionable 可據以行動,讓人可以去做些什麼; Connected 可連結,想法要有分享價值,讓人成為志同道合社群的一份子;Extensible 可擴延,概念有主軸、也容易改造、 混合、客製化,讓人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轉傳擴大。

基本上競技生死鬥不僅降低了參加的門檻、提升所有人 的群體意識,也讓參賽者去改造、提升難度,因此我們後續 看了「成大掉劍流」、「跳躍迴旋斬」、「逢甲里維兵長」 這些絕技與外號。


創造風暴、擁抱風暴

美國已故領導力學者約翰.加德納說:「文明是活在一 個民族心智裡的一部戲劇」,誠如《動員之戰》中的那段話:

「有時候這種時刻降臨至他們面前,他們的職責則是擁抱它,縱使起初看起來似乎是逆流而不是機會。有時候,他們看到外面出現一個這樣的時刻,他們見機利用它來助長運動;有時候,他們憑空創造這樣的時刻。」

過去古羅馬有角鬥士的存在,在 21 世紀的台灣,有著許多年輕人們拿著寶特瓶比試。羅馬競技生死鬥巧妙連結了邊緣人與過去無法輕易參與活動的人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