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閱讀、閱讀,是許多人覺得重要的一件事情。但閱讀到底為何重要?對每個人來說,或許答案都不一樣。但不可否認的是,根據腦科學的研究,閱讀確實能夠改變我們的大腦痕跡,而透過名人們的現身說法,閱讀,確實也在他們身上,帶來了許多啟發。
By 加分誌 2020/04/01 22:00:00

 

深植腦中,無法被搶走的財寶

閱讀能帶給我們什麼?這或許是許多人的疑問:到底閱 讀為何能為自己加分呢?遠見、天下雜誌創辦人高希均說: 「不確定的年代中,唯有閱讀是確定的。」他說的這一番話並非沒有道理。如果從心理學與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閱讀得 到的東西,是別人無法搶走的,因為我們讀過的痕跡,都會深植在我們的腦海裡,任誰也搶不走。

腦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曾經說過,大腦就像是一群繁忙的網路,而創造力來自四通八達的網路,如果一個人的網路越 密集,那就代表著當同樣的一件事情刺激到我們的大腦時, 越密集的人,可以有越豐富的連結。

事實上,知名的物理學家埃爾溫.薛丁格(Erwin Schrödinger),早在腦神經連結的理論被提出來之前,就已經有過這樣的洞見:「創造力最重要的並非發現前人未見到的,而是在別人已見到的事物中,想到前人所未想的。」

事實上,也有神經科學家研究發現,當我們老了的時候, 比較不容易得到老年癡呆症,這是因為閱讀會不斷刺激活化 我們的大腦迴路,而這些刺激留下的痕跡,將會持續到終生。


讀對東西,才能培養各種能力

然而,閱讀到底要讀什麼呢?美國有心理學家發現,閱讀文學小說,有助於觀察他人心情與處理人際關係,也有美國的科學家,透過核磁共振發現,閱讀小說,將會增加大腦中央溝的神經連結,幫助腦部把情節具象化,讓我們能有身歷其境的感受。

在《搶不走的競爭力-閱讀的力量 2》一書中,更請來了 12 位名人為我們解說,到底有那些東西是閱讀能夠帶給我們 的能力?例如,逢甲大學的許士軍教授,就認為閱讀能夠帶給他透視力,即便他年少經歷戰亂,生命不算順遂,但閱讀大量的史書,卻讓他能夠洞悉人性,數十年來,他樂此不疲。

而身兼牙醫的著名作家、曾寫過《電影裡的生命教育》 的李偉文則在書中提到,閱讀帶給他十足的處事力,讓他能 夠在人生之中出入自如,也能夠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從他的兩本電影著作中,便能看到閱讀帶給他在教養上的圓融。

對於閱讀的重要性,著名作家謝哲青也曾提到,他曾經患有閱讀障礙,雖然曾經看過某個字,但在另一本書看到同樣的字的時候,卻記不起它是誰,但透過閱讀,他逐漸克服 了這樣的障礙,直到現在成為知名作家;另一位知名哲學作 家朱家安則提到,讀書帶給他思辨的能力,他喜歡在閱讀間 挑戰作者,對他而言,不停思考才是真的讀懂書;他同時也提到:「閱讀讓我們變成更好的公民,因為閱讀讓我們更好 去理解社會,知道社會長什麼樣子,我們就知道這個社會需要什麼樣的法律跟政策,才能讓大家都過得好。」

而在這次的專題報導中,我們訪問到了兩間書店的擁有者,關於閱讀的重要性。其中,位於台南大學附近的二手書 店──《雲海二手書店》──的經營者鄭宇峰,他和我提到 「閱讀最重要的,是讓年輕人走出自己的生命。」鄭宇峰提到,在現代年輕人的世代裡,許多人得到新知的管道,都是透過 PTT、懶人包,或是所謂的「即時新聞」,然而,這些地方的資訊往往都是片段的,無法讓我們看到事情的全貌。

鄭宇峰從「三國史」作為例子,說明閱讀的重要性:在過去,我們都認為劉備是忠臣、曹操是奸臣,但透過閱讀日本人研究的三國史,讓鄭宇峰看到了曹操在執政上的手腕及魅力,為何能夠吸引許多人跟隨他,而這是在過去學校教育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之下,我們不可能得知的面貌。由此可知, 透過廣泛的閱讀,將有助於我們不再陷入特定思維脈絡中, 更能看見事情的全貌。

而位於淡水的「無論如河」書店合夥人之一梁秀眉則提到,書是人文的延伸:「在還沒有書籍之前,人與人是靠口述傳遞訊息的,在有了書之後,開始有了文字的記載,即便到了網路的世代,網路依然是『人文』的延伸。」


在訪談中,梁秀眉也提到:「在這個時代裡,許多大學生對於畢業後要做什麼,甚至是對於整個世代,有著很大的疑惑。」正因為如此,梁秀眉很樂意為來店裡找書的大學生, 扮演起「真人圖書館」,提供免費的諮詢服務,為大學生挑出適合他們閱讀的書。

然而,從上面的整理可以看見,對每一個「閱讀人」來說,書所能帶給自己的東西都不同;每個人的時間都有限, 要找到合適自己的書籍,或許得由自己親自去挖掘,才能拾起屬於自己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