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社企高峰會/韌性城市,看看日本、高雄是怎麼做的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城市對於災害的應變能力變得越來重要,第二屆亞太社企高峰會邀請到多位講者針對韌性城市進行演講,我們擷取當中日本及高雄兩部份跟大家分享。
By EH 2019/05/11 13:30:00


韌性城市意指一個城市能夠面對災害且做出有效的因應措施且調適,並且做好準備面對下一次的災難,降低城市脆弱度。
 

日本是怎麼做的?

日本笹川和平基金會海洋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黃俊揚以日本面對災害所做出的因應措施為例,1923 年的關東大地震,造成超過 10 萬人死亡、失蹤,促使日本政府開始積極的都市計畫;1995 年阪神大地震,造成超過 5 千人死亡及失蹤,日本政府因而訂定更嚴格的建築建造規範,建築必須要能抵抗 7 級以下地震;2011 年的 311 大地震,因為引發海嘯,導致將近 2 萬人死亡及失蹤,多數死因為溺斃,日本政府更加重視災害預警及撤離;2018 年大水災,導致 245 人死亡及失蹤,最主要因素為緊急疏散不力。




那麼城市該如何減少災害風險?減少災害產生?恐怕不是每個災害都在人類的控制範圍內;減少暴露程度?確實,小鄉鎮可以遷移,避免在地震帶上遭受地震摧殘,但大都市就沒辦法了。最可行的方式就是減少城市脆弱度,強化城市抵抗災害的能力。

黃俊揚進一步提到,要能因應災害,付出最多的不是政府,而是個人,他以東京都為例,東京都政府發給每戶家庭一本防災手冊,甚至有針對女性推出的版本,以及針對外國人推出的英文版本。而面對明年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日本政府也緊鑼密鼓地訂定各項災害應變措施,以疏散人潮為例,針對行動不便人士訂定逃生計畫,因為如果連行動不便的人都有辦法順利疏散,那一般人更是可以。同時也制定不同燈號、搭配 APP 更有效快速疏散。


 

高雄是怎麼做的?

高雄市政府參事蔡孟裕把近十年發生在高雄的重大天災拿出來當例子,像是 2009 年莫拉克颱風,單日降雨量達到 1000mm 以上,導致甲仙鄉小林村滅村,造成 619 人死亡以及 76 人失蹤。而這樣的天災未來還可能發生,高雄市政府也特別針對極端降雨進行防治。

高雄市的做法主要有幾項,打造海綿城市、廣設濕地、建造綠地公園,高雄市特別頒訂高雄市綠建築自治條例,針對綠建築推動獎勵辦法,在海綿城市的部分,鼓勵設立雨水桶、雨水花園,政府也鋪設透水地面,避免極端降雨導致淹水。

此外,高雄市政府也積極推動綠能源,降低環境變遷速度,其中一個就是鼓勵設置太陽能屋頂,目前發電量已達 293.94 百萬瓦,以每家戶每月用電約 450 度電計算,約可提供 6.4 萬家戶每月用電。而從今年開始到 2022 年,高雄市政府目標為透過太陽能屋頂產生 350 萬瓦的電,年發電 4.47 億度,年減碳 23.65 萬頓。



而高雄面對的問題除了水患之外,另一個讓人聞風喪膽的就是登革熱了。

蔡孟裕參事以近幾年的登革熱感染病例等相關資料為例,可以發現在 2015 年時確診病例高達 19,723 例,但隔年卻快速降到 342 例,全要歸功於公部門推動的一系列措施,包含鼓勵曾前往登革熱疫區國家的旅客返國後 5 日內主動至衛生所檢驗;與各行政區進行鄰里編組,如果該行政區為好發疫區,只要自主配合登革熱防治工作,就提供獎勵;由環保局出動,強制檢查孳生源替代噴藥。



首圖/Steven 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