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樂中也能學習 雲端的龐大知識庫

拜網路科技所賜,現代人不出門也能知天下事,「凡事問 Google」更是年輕世代吸收新知的標準態度。兼具娛樂 和知識性的活動因網路而能跨越空間限制,更擴大我們對 「學習」的想像,線下拓展至線上的知識性活動管道變得更加多元,相信對於走在時代尖端的 Z 世代們來說,增廣見聞的方式可以有多樣變化!
By 加分誌 2021/08/28 00:00:00

文/ Liv、LISA、Giselle      圖/ Shutterstock、島內散步旅行社、春山出版社、
編輯部翻攝Pinkoi 網站、Hahow 網站、We P lay、全民Pa rty


透過雲端科技 深度發掘藝術氣息

雖然人們常說:「書中自有黃金屋」,但實際上知識並非只從書中而來,學習則必須藉由多方位拓展視野,才有可能得到相對應的收穫。參觀展覽也是一種提升自我的方式, 許多展覽活動已經紛紛推動雲端導覽系統,例如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的《線上故宮》(NPM ONLINE)導覽系統,提供大家可以深入了解故宮典藏資源的雲端環境,其中包含各式文物的數位互動影片體驗,同時還能透過 720 度 VR 虛擬實境觀看多種展覽。最特別的是,故宮還提供了 Podcast 線上收聽節目,讓所有藝術愛好者在家也可以盡情享受藝術的知性氣息,而我們也藉由現代科技和網路世界的結合,看見了藝術的不凡與魅力。

閱讀行為模式改變 帶動線上讀書會興起

近年實體書的銷量下滑,電子書等線上閱讀的風氣卻是日益興盛,連帶出現各種線上讀書會、討論會及講座活動等。 原本已經有不少座談會新增線上參與的模式,今年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這些活動更是與日俱增。各家出版社、書店紛紛將以往實體的新書座談會、作品導讀等活動轉為線上,讓這些活動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也省去參與者的通勤時間,引起了廣大的迴響。

今年春天由中央書局主辦連續十二週的「週三讀書會」, 由上善人文基金會董事長詹宏志主講,開放報名後一天即全數額滿,因此推出讀書會線上化的募資方案,募資金額迅速破百萬元,也使得現場與線上參與讀書會的人次來到單場 6000 人,後續網路擴散效應更是不可計數。

從出版社、書店到個人 選擇更加多樣化

除了上述較大型的線上講座,有些人更偏好從互相討論中激盪出火花,鍾情與人交流的溫度。那麼你可選擇參與書店舉辦的線上讀書會, 大多只要成為會員即可免費參與,如身兼書店與出版社的「女書店」就推出《女書選書》,付費訂閱的會員將於每個月收到一本當月選書,並可免費參加「女書選書讀書會」,與其他會員交流讀書心得。

於今年六月出版的《真相製造》,作者劉致昕將新書全數的系列宣傳活動拉到線上舉辦,透過視訊會議軟體,除了聽到作者本人分享出書的理念,每場活動也邀請不同來賓針對書中主題分享,還有問答時間可直接與作者或講者交流互動。出版社在後續更將線上讀書會的錄音後製成完整節目,並上傳到 Podcast 平台,供錯過讀書會的讀者重複收聽, 甚至有學校老師以此做為教材使用,展現了 Z 世代多元學習的另一面向。

如果想更針對自己的需求來舉辦讀書會,可以與三五好友成立社團,依照自己的閱讀進度和興趣喜好來制定內容。近幾年可做為媒介的線上會議軟體越來越多,甚至有如 Clubhouse 的純語音社交軟體,網路上也可搜尋到不少舉辦讀書會的方法建議,自己舉辦讀書會沒有想像中的困難,也不失為一個投資自己的方式。

實作體驗跨越空間限制 線上課程多樣化

聽到「線上課程」,大概有八成以上的人會覺得:「一定是把學校那些又硬又無趣的知識性課程搬到網路。」事實並非如此,有越來越多實作體驗活動,已經藉由線上教學管道進行。

材料包搭配達人指導 自家也能成為工作坊

體驗活動講求專家現場親身指導,而且提供一應俱全的工具材料,即使是零經驗的初學者也能輕鬆上手,還能把自己動手的成果帶回家!不過,有時候礙於週末時間難以安排,遇上天氣不好、身體狀況欠佳,出門總是覺得好麻煩,但是已經花錢報名了只能硬著頭皮到場,這樣的情況或許大家都有一、兩次經驗。

如果不到現場,這些體驗是否就難以進行了呢? Pinkoi 網站或是 Yotta、Hahow 好學校等線上學習平台,在疫情中順勢推出了部分類型的線上體驗或課程, 例如:花藝、編織、金工、手工蠟燭、生態瓶、皮件、香氛、烘焙等。由老師幫你準備好所有材料及簡易工具,並且寄送到家中, 已經錄製好的教學影片讓你可以在想動手時隨時觀看,還可以重覆播放,不怕錯過時間、不怕室外颳風下雨,更不怕過程中看不到老師示範或沒聽清楚細節。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網路成為最大知識庫

當然除了體驗類型的活動外,知識學習型的課程也不可或缺。 目前的線上課程類型主要以「設計藝術」、「科技網路」、「語言人文」、「理財職場」、「生活品味」等面向為大眾。不論是認真學習的知識類:UI‧UX 的網頁設計課程、股票投資概念、日韓等第二外語,或是生活中可應用的:手機攝影技巧、日常可做的烘焙甜點、卡牌占卜 ‧ 占星等的輕鬆型學習課程,都有超過一 種以上的選擇。這些在學校內不一定有專門課程的知識內容,讓許多已經離開校園的社會人有更多管道進修,而且因為影片都已經放在網路上,讓大家可以在自己適合的時間、地點學習。

你可以依照自己的使用習慣挑選線上課程平台,除了前文提到的網站外,部分大專院校也提供線上的進修管道,如台大開放式課程、清華大學開放式課程等。如果想練習英文或其他外文的人,也可以挑戰使用外國大學的開放式課程網站。事實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在 20 年前已經推行線上開放式學習網站,現在你可以直接在網路上聽到哈佛大學著名的「正義論」、倫敦大學的「社群媒體人類學」、香港科技大學的「金融科技概論」等課程,相信這些管道能提供你更多不同面向的思考方式和眼界。

線上活動變得更多彩繽紛,網路打破現實環境的空間限制,但在可預見的未來之內,實體活動仍有其優勢。想像不斷被科技顛覆,也代表著未來人們的生活有更多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