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新媒體,讓人們看見更多元的新聞-專訪媒體 ,小農執行秘書陳啓勳

在媒體業必須靠廣告維生的時代,有許多新聞都不斷透過聳動的標題、抓住目光 的內容,不斷透過衝高 PV 值來讓自己的新聞被更多人看到,以便增加讀者點閱廣告的可能性,增加媒體從廣告商手上拿到的收益。然而,媒體小農卻採取了不同的方式
By 加分誌 2020/04/01 22:00:00
 

台灣社會中,不可忽視的小媒體

在現在的台灣社會中,平時我們所接受到的大媒體所報導的內容,都深受他們背後的廣告業主所影響。為什麼會如此?因為大媒體的收入來源,全都仰仗著新聞裡的廣告置入,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媒體總是要用聳動的標題、內容農場式的新聞,以及大量的即時新聞來充斥整個社群媒體。正因為這些大媒體的壟斷,以及資訊的片面性, 使得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有感於此,在創辦時,他認為台灣新聞產業做得很辛苦,尤其是中小型媒體在營運上非常困難,因為這些媒體之所以能夠報導其他大媒體不報導的新聞,就是因為他們不仰仗廣告商生存。

然而,到底要如何讓這些小媒體有資源發展下去呢?朱敬一想到了一個方法:既 然群眾募資是一個很盛行的方式,何不把它運用到媒體之上呢?於是,他找來了台大 資工系的教授,以及一些新聞系所的老師們,創立了台灣媒體小農這個協會,架設了這個平台,這就是媒體小農創立的契機。

在咖啡廳裡,媒體小農現行的執行秘書,台大政治系畢業的陳啟勳,將這段故事娓娓道來。陳啟勳是從 2018 年 11 月接手媒體小農的,在他的招募之下,小他兩屆的台大政治系學妹許鈺昕也成了媒體小農的行銷企劃,兩個人營運的一個平台,撐起了許多中小型媒體攀爬的支架。


透過按按鈕,輕鬆把錢捐給原作者

媒體小農的營運模式是這樣的:他們希望台灣中小型的媒體,都能夠加入他們的平台,然後在這些中小型媒體上, 鑲嵌一個按鈕,除了幫媒體小農做曝光之外,也可以捐款給 自己喜歡的某篇新聞的作者,20 元、50 元、100 元都可以, 小小的灌溉,對這些小媒體來說,都是極大的助力。透過民眾的捐款,除了能夠灌溉媒體之外,也能幫助媒體小農生存下去:讀者捐贈的款項,有92%會流到他們所贊助的媒體,8% 則留給媒體小農行政營運所用。

也許讀者會好奇,灌溉的金額是否實際運用在這些被灌溉者身上呢?在媒體小農網頁上,有一個浮動的灌溉排行榜,只要點下「專屬要點新聞」就能看見目前被灌溉前幾名的新聞,只是無法看見實際的累積灌溉金。從 2019 年開始, 他們也會到一些合作媒體網頁—如環技資訊中心—放置灌溉排行榜,讓觀賞這些媒體的人,同時也能接觸到不同面向的媒體,以媒體串流媒體,整合彼此的資源。


非營利組織的困境,以及突破的過程

然而,啟勳漸漸地發現,非營利組織要營運下去,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媒體小農剛開始的普及人數很低,大 多被臉書演算法給吃掉了。為了推廣這個平台,他們從 2019 年開始,配合 108 課綱上路之際,將「媒體素養」的宣傳, 拉到了校園內,教導小朋友們看網路媒體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例如來源出處、媒體是否可信等等,都是媒體小農在校園內宣傳的目標。藉由推廣媒體素養的過程中,他們也順道把媒體小農推展出去,便也接了一些政府的案子,如文化部、教育部等等,獲得部分的補助,後面有了政府的補助,也讓人們比較安心。

除了到校園內宣傳之外,從去年開始,媒體小農也會到公民運動的實體現場擺攤,例如同志大遊行與反核大遊行的 現場,也能看到他們的身影,透過實際的互動,讓他們有機會打破演算法的藩籬,讓更多人接觸到媒體小農。除了實體 宣傳之外,啟勳與鈺昕也發起了「灌溉先鋒隊計畫」。這個計畫的出現,主要是因為有很多註冊的用戶都沒有捐款、沒 有實際灌溉好新聞,因而舉行了這樣一個活動:招募 100 名 使用者,每個月可免費獲得 1500 點,灌溉給喜歡的新聞,讓他們實際去操作灌溉這件事情,同時也幫忙宣傳了媒體小農這個平台,讓更多人也一起去灌溉。

而媒體小農,會把實際被灌溉的點數化為現金,轉交給那些被灌溉的媒體,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由媒體小農付費, 讓參加者能夠實際體驗灌溉流程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