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淸邁專欄|淸邁原來如此,簡單說清邁歷史、飲食文化

當初選擇清邁而非曼谷,除了因為當時城市步調仍緩慢,另一個原因,也許是本地雖然也說著官方泰語,但有著看似溫柔卻強烈、個性鮮明、異於中部曼谷的地方文化。
By 加分誌 2019/11/04 10:00:00


關於藍納

要講「清邁」、「藍納」與泰國曼谷的差異之前,簡單解釋一下,清邁(Chiang Mai)根據記載,於 1839 年建城,至今年(2019)有著 723 年歷史。

現在看她是座古城,但其實是當時明萊王(King Mengrai)離開清萊建立的新城市,清邁的泰文名就是「新城」的意思。而藍納(Lanna,有著百萬良田之意)是到明萊王以降第六世國王才出現的名稱,現在泛指泰北清萊、清邁、帕、楠、南邦、南奔等地區。

藍納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在清邁古城四道城門門牌或重要佛寺門口,就可見泰文與藍納文並列;泰北人於日常生活仍習慣使用地方話為先,但藍納文使用就只留存佛寺或大學專門系所裡。回翻歷史,藍納曾有短暫兩年為瀾滄王國(或譯南掌王國)管轄,後受緬甸統治約200 年,約在大城時期脫離緬甸管轄,以自治領地的角色直到1899 年才正式劃入泰國行政區。

過往這些異國進出,尤其是緬甸,對於泰北的建築、文化、飲食都留下痕跡,而現居山區的少數民族包括傣仂族、撣族、赫蒙族(苗)、克倫族、拉威族等衣飾、織布、飲食等,則為清邁,或應說整個泰北地區增色。這些地方人文樣貌,不需要到高山或博物館才有機會認識,只消走進清邁大小市集、重大節慶遊行、傳統市場等就能輕易接觸到。


▲水燈節燃燭習俗
 

傳統儀式、飮食文化的自然崇拜

清邁人對於傳統儀式、佛節、節慶相當重視,在信仰上融合了自然崇拜與佛教,小從祭地基主、祭祖靈到祭城市柱、建城紀念等儀式依舊按著時序在城裡進行;每逢潑水節、水燈節等重要節慶或佛節,身穿傳統衣飾到佛寺布施是再自然不過的日常。


▲雨季清邁人會吃烤田蟹配糯米飯
 

至於飲食,別以為泰國菜只有酸辣蝦湯、綠咖哩打通關。泰北不產椰子,所有大家熟知的椰奶料理都不是泰北風味;四面環山不臨海,不要期望印象中的泰國海產是必備菜單。這裡以糯米飯為主食,簡單一點搭青辣椒醬 nam
prik num、炸豬皮或燙蔬菜就可以解決一餐。料理明顯隨著季節變化,像是熱季的白蟻蛋料理,雨季的田蟹、竹筍和菇類,不限季節則有泰北香腸、酸肉、拌波羅蜜、辣拌肉、米線等,料理口味略鹹、辣味清爽,偶爾來點泰國花椒添香氣。因為緯度與地理環境,新鮮季節蔬菜使用量大,知名的皇家計畫合作農場就多分布在清邁郊區。

提到皇家計畫,在拉瑪九世普美蓬國王執行此山區農作計畫時,當時臺灣政府還曾派農耕隊到泰北給予技術上的支援,若有機會到清邁周邊的皇家計畫農場走跳,或許還能聽到過往老故事。
 



作者:女子@淸邁
在往返泰國多次之後,希望把瞎子摸象的範圍再擴大一點,多了解一點這個簽證幾乎占滿兩本護照的國家。於是乎,目前暫時賴在清邁,講講關於清邁和泰北的小故事。
https://www.facebook.com/twinchiangm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