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專訪】民航局林國顯局長,打造世界首屈一指的飛安場域

台灣飛安靠許多人維護著,民航局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從決策制定到飛安監控,民航局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也讓世界看到台灣的亮眼飛安成績單,而這幕後大功臣就是林國顯局長。
By 加分誌 2019/11/20 16:00:00
 

在人生行經路線,看見重新啓航的記憶

一路從求學階段到擔任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組長、交通部路政司司長、以及現在為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局長,這段人生心路歷程,如同不斷擴張的新航線,一切都從林國顯局長於民國 75 年考上高考後開始,當時任職於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曾執行過東西向快速公路等運輸專案,更在就職期間獲得公費資格,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就讀進修,始終如一的運輸相關學習之路,輾轉至今已超過三十個年頭。

林國顯局長將自己持之以恆的學習比喻為準備起飛的飛機,當出發前需先進行全方位地掃描一遍,觀察自己周遭的所有事情,設定明確的目標,然後就能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的航線。所以,要做什麼前一定要有方向,永遠把目標放心裡,才能準備出發。
 

國際空運願景之外,重點在安頓好每一個細節

臺灣的地理位置在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橋接處,最適宜作為亞洲地區空運樞紐。「在全球貿易頻密發展的現代,航空業是一個國家聯結世界的重要管道,如果發展受阻,相關運輸成本增加將導致市場競爭力下降,連帶影響到觀光、經貿發展等關係。」林國顯局長說道。由此可見,航空業的發展與國家命脈是息息相關的,屬於海島的臺灣更是如此。

目前民航局負責航權拓展、空運管理、飛安監理、飛航服務、以及全臺 16 座機場(除桃園國際機場)的營運及建設。林國顯局長提到,因應臺灣特殊的外交處境,以彈性務實作法與其他國家地區簽署通航協定,至民國 107 年底,臺灣已與全球 57 個國家地區簽署協定,共有 92 家航空公司在臺營運 313 條客貨運定期航線,連結世界 149 個城市。透過三級飛安監理制度的運作,確保臺灣飛航安全接軌國際水準。

此外,民航局負責的「臺北飛航情報區」銜接福岡、馬尼拉、香港等飛航情報區,以亞太先進的航管自動化系統,提供安全且有效率之飛航服務。在機場營運及建設部分,林國顯局長表示,為了使全臺機場符合空運趨勢與產業經濟發展需求,民航局定期辦理「臺灣地區民用機場整體規劃」,以桃園國際機場為主要國家門戶,發展東亞樞紐機場,並與臺北松山、臺中及高雄等機場配合地方需求等相互分工,形成臺灣對國際的服務網。


▲林國顯局長向交通部林佳龍部長介紹臺北飛航情報區
 

強化飛安,你看不見的地方也要安全 100 分

在整體政策推動方向上,因臺灣不只空運位置優越,更有豐富自然景緻等人文特色適合觀光旅遊,使得民航運輸發展具有相當優勢。為了將臺灣形塑成「國際空運樞紐」,林國顯局長表示民航局持續強化飛航安全、拓展國際航網、推動機場規劃與發展,以及發展智慧綠色運輸等工作。

其中最核心的目標是確保飛航安全與優化民航環境,為了確保飛航安全相關工作,首先是透過持續督促航空服務提供者推動安全管理系統(Safety Management Sysetm, SMS)作業,運用系統性的方式,依各項作業的複雜程度訂定安全績效指標,具體明確找出組織希望達成的目標及方向,以精確改善並提升飛航安全。


▲林國顯局長示範操作遙控無人機干擾槍
 

此外,林國顯局長特別強調,「人」是飛安事故的主要因素,所以除了新一代航空器在設計、製造上不斷改良,可靠度不斷提升外,更加要求飛航組員訓練的內容,以應對不斷變化的航空環境,並同時強化航空業者適航維修管理作業,要求國籍航空業者加強高齡機維修管理,與辦理高階管理人員適航法規教育訓練,加強航空業者各階管理人員對法規及相關規範之熟悉程度。

每一個環節,緊緊相扣,為的是增強整體趨勢監控,降低潛在風險影響,落實飛航安全並提供一個完善的民航環境。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形塑國際空運樞紐願景,提升空運服務之便捷與效率,共同協助產業順利轉型發展,成為臺灣經濟發展的推動引擎。
 

進入民航局工作看重的是這件事

各國民航主管機關因歷史背景及政府組織架構的不同,其業務職掌與管理範圍差異很大,主要分為經濟管理及安全管理兩項政府職能。國際上有些國家為了防止經濟性發展對安全管理的妥協,非常強調把這兩項功能分開,所以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及澳洲民航局(Civil Aviation Safety Authority, CASA)僅負責安全管理,澳洲更把與飛安相關的飛航服務進一步公司化。

林國顯局長表示,我國民航局掌管的業務層面,相較國外民航主管機關更廣,同時兼具 Regulator(飛安監理)及 Operator(機場營運管理)雙重角色,所以需要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以國家公務人員高等及普通考試而言,民航局除了各類行政與交通職系人員外,還需要電子工程、電力工程、土木工程、環保行政及技術、地政、都市計畫及氣象等專業職系人員;另外針對飛航管制員、飛航諮詢員等專業人員,則透過民航特考考選人才,民航特考今(108)年更新增「飛航檢查」及「適航檢查」兩科別,歡迎各界踴躍報考。

林國顯局長認為考試之外,進入民航局最重要的是一顆不怕提問的心與持續學習的態度,不錯過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隨時保持開放態度,才能更深入了解各種領域的知識。學習,就像是一條持續向前的單向道路,而態度,會決定這條路可以走多遠。


▲林國顯局長率員至加拿大進行國際航空保安合作
 

面對問題之外,首要條件是展現對人的關心

「每個問題本身,就像起司上面的洞,必須由不同層次的人協助,不斷拿著別片起司堆疊,才能避免造成飛安事故。」林國顯局長以起司做巧妙比喻,他強調我們不只需要看見問題,更要敢於說出潛在可能問題,預先防範排除。所以林國顯局長鼓勵航空公司去塑造一個開放式環境,讓大家勇於提出對飛安有疑慮的事件,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事先預防,降低出錯的風險。

當實際面對問題時,林國顯局長希望每個人至少都有一位指標性的學習對象可以商討與溝通,從過程中去體會對方是如何思考並解決問題,同時理解到「當你與問題站在同一高度時,是無法看見問題全貌的,也解決不了那個問題。」因此一定要跳脫問題本身,運用不同角度的切入與統整多元性資源,並且要瞭解在面對自身問題之前,更重要的是人際交往中的信任,不能單純只以自己利益為優先,而是永遠保持雙贏思維,「當你能將自己的角色扮演帶入對方之中,想對方之所想,這種換位思考方式建立在一種互敬、互惠的思考框架上,能使每一次溝通協調更為順暢,會發現彼此更容易溝通,也越來越能找到問題的解法。」林國顯局長如是說。


▲林國顯局長視察桃園國際機場新塔臺工程
 

做人做事學一生,為不同階段築底

其實運輸工作與個人生活都是一樣的,像是橋樑般的銜接,重要的不只是中間過程,而是目標之掌握,無論是哪個領域,永遠都要提醒自己是否清楚目前所設定的目標。當目標確立後,綜合資源及環境條件,就能開始落實執行。林國顯局長回憶起剛開始到美國唸書時,花了很多時間在練習英文。每天回到家就是把廣播、電視打開,沈浸在全英文發音的狀態下,儘管當下不完全聽懂,但漸漸地會發現可以明白其中的話語了,因為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小時候,也從來沒有人教我們怎麼學習語言,都是從聽身邊周遭的人說話,才開始學會的,所以要把握各個階段積極準備。

每一次的學習,就像是一張全新的白紙,當累積越來越多學習次數後,會發現握在手中的紙張厚度超越你所想像的。而每一份你所投入的精力,未來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只是前提是,目標要很明確,態度更要很積極主動,林局長最後跟大家以此共同互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