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筱涵專欄】放緩腳步,學會做個巴黎人

在巴黎度過的每一年,我都當作是旅法最後一年在小心翼翼度過。啊,最後一年了,不加把勁不行。啊,最後一年了,不需要計較這些吧。這樣想的時候,對於文化差異所帶來的各種不適應,就彷彿可以淡然地化解開來。或許這種樂觀,正是在此生活所極需要的條件。
By 姚筱涵 2019/04/12 10:00:00

剛開始到巴黎生活的時候,光是等待家中辦妥網路線就耗費了一個月。而處理銀行開戶、各種行政手續、甚至看醫生都需要預約,工時不長,也沒有 24 小時便利商店、週日店家也不營業的關係,日子感覺縮短了很多,在生活步調逐漸被放慢之後,對於在台灣能夠一天內跑多家機關行號,以及電子郵件寄出後還要再三用通訊軟體確認的快節奏生活,反而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甫進設計學院的時候,周圍盡是充滿自信、個人主義至上的法國年輕人,他們在課堂上總是踴躍提出自己的意見,以「辯論」為樂趣,隨時都能侃侃而談,而這種善於打破對方觀點的力量,也似乎是他們創造力的來源。相比之下來自亞洲的學生多半默默做筆記,以達成共識為目標。先撇開語言的問題不說,這種本質上的文化差異,往往會讓法國人對我們貼上一個「沈默」的標籤,而對法國人來說沈默是要命的距離,比起乖乖聽話,他更期待你可以否定他的觀點,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時候學會反問「為什麼?」「你怎麼想呢?」會讓法國人樂於接話,也可以漸漸融入當地生活哦。





對於假期的概念大概是最天差地遠的地方了,在還沒進入夏天之前,法國人就已經開始談論度假的地點。即使是學生,大約每兩個月就會有兩週的假期,而上班族一年則能享有五週的帶薪休假。在假期中,聯絡工作的事情也是不被允許的。在法國作為設計師的日子裡,幾乎不曾加班過,完整的假日時間中得以好好充電、放鬆,以便回到崗位上蓄滿能量再出發。相較之下,幾乎一輩子埋首於工作的亞洲人,常讓法國人感到吃驚。

在異地追逐夢想,最重要的即是堅持,不忘記自己為何離開家鄉的理由,也許不需要太崇高的目標,只是隨著時間的腳步,漸漸地把生活捏成自己喜歡的模樣,簡單就能夠深刻。

 



姚筱涵

政治大學廣告學系畢業後,赴巴黎修讀平面設計文憑。在巴黎擔任自由平面、網頁設計師,客戶包括路易威登基金會、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等,並曾受邀擔任第19 屆平面設計月參展藝術家。出版過旅遊散文集「巴黎人要件」、詩集「11樓」,以及旅遊書「個人旅行巴黎」、「第一次自助遊巴黎超簡單」、「開始踏上法國留學之路」、「搭地鐵玩遍巴黎」、「拼貼創意。瑪黑」、「拐哪個巷。巴黎」等著作。

Facebook |巴黎旅遊作家 姚筱涵:https://www.facebook.com/isayao.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