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工作擁有無可取代的快樂,農田水利會帶你領略自然之美

周師文出生於務農世家,自幼協助父母耕種,奠立了與土地濃厚的情感。大學就讀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系,深信每段因緣,因機會而展開。畢業後透過老師介紹,開始在七星農田水利會從基層做起,認真對待工作的態度,因而在前任會長卸任後,被大家推舉出來競選會長。
By 加分誌 2019/06/19 12:30:00

 

做人處事的道理是一輩子的學習

選舉採會員制,作為一位會長選舉人,在選舉期間,遊走於大街小巷拜訪會員的過程中,從農友身上感受到最真實的情感。他們無論工作再怎麼辛苦,仍然盡守本分地做好田間的工作,且熱心地主動幫忙,當一看到會員名單中有認識的人時,更自動地幫忙介紹。這也讓周師文更加堅信,比起工作運勢,更相信態度決定一切,因每個工作都是同等重要,首要條件是先把份內事情做好,因為做人處事的道理,比一切都重要。
 

回歸永續,向土地致敬

全台共有 17 個農田水利會,基本上皆會分為四個組(財務組、管理組、公務組、總務組)、四個室(主計室、人事室、輔導室、政風室),根據編制人員多寡,再去細分相關職掌,各區業務範疇相同,主要是管理灌溉排水及興辦改善事項。全台灌區大概是七十八萬公頃,分為灌區內與灌區外,屬於水利會範疇的灌區內面積為三十二公頃,剩下約四十多萬公頃的灌區外面積則統一交由政府的公部門管理。



經營型態則隨各地區域而有不同的模式。以台北來說,許多隸屬於水利會的農地(例如:內湖科技園區、碧湖公園等),被開發成工業用地或其他土地需要,這些平地開發資金成為了水利會的主要收入來源。

隨著農田型態改變,灌溉區域漸漸地由平地往山坡地轉移,如陽明山竹子湖的梯田、以及往淡水方向的大度路、大業路兩側約六百多公頃的農田,仍維持耕種模式,但這些農地的養護作業,需透過平地開發資金去進行維護,才能達到永續經營的根基。

相對其他城鎮而言,基本上都以平原為主,大致維持原貌,因在資源開發上不如北部豐富,資金收入多半仰賴政府補助。周師文談到農地開發政策的後遺症,像東部很多平原地區,當地擁有絕佳地理位置,長年豐沛雨水灌溉,當觀光業興起,為吸引大量人潮前往,這裡所面臨到的問題是將農田轉建成一棟棟歐式風格建築時,原有土地不但無法發揮應有的生產作用,更會因這些建築物而產生污染的問題,進而衍伸到農田本身的運作。

回歸過往,從農業時代到現今的工商業社會,在因應這些變化下所產生的變革,仍然是需時刻提醒著向土地致敬,勿忘初衷的永續理念。


 

面對問題,用溝通代替爭執

水多成澇、水少成旱是台灣長久以來的問題,其中又以乾旱缺水最為嚴重,時間是最關鍵的要素。

當颱風來襲,帶來豐沛雨水,雖導致泛濫成災,但淹水問題至多兩週時間即可解決。可是一但面臨到乾旱缺水問題時,因缺水的狀況並不是隔天立即下雨就可補救的,在無法確定何時能有足夠的水可用情況下,用戶就會爭先搶水,例如在北投硫磺谷那附近,民生、農業、餐廳用水需求皆高,在用水有限的控管下,水源地就會發生盜接水的狀況頻頻發生,而水利會站在管理營運的角度,除了每天監督水源地的盜接問題,更要面對用戶的各種控訴與抗議,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正視問題本身外,更需要對用戶說明與溝通為什麼這樣調配用水,盡力地去處理與改善現況,唯有如此,才能降低彼此不悅的情緒與減少對立。


 

考試之外,更重要的是態度

人力招募統一由農委會舉辦的全台考試,約兩到三年舉辦一次,之後可能根據招募情況會更密集考試,入門門檻基本上會依照各單位需求,例如管理組的條件會需要有管理相關的資歷,反之行政類就沒有特別規定。因水利會的考試就像地方特考一樣,報名人數沒有這麼多的情況下,加上錄取名額大約只有兩、三名,可以說是競爭相當激烈。

另外,簽約制度也依照各地方而有所不同,有些水利會規定綁約三年或十年,但在七星農田水利會則沒有任何簽約制度。

比起考試,其實最重要的是面對工作的態度,因為在水利會的工作內容多半是行政類型事務,周師文也建議想進入水利會就職的的青年,需要擁有肯學、願意多做的態度,不只求自我的成長,更能讓大家看到你認真求學的努力,並給予相對的肯定。而職稱位置的不同也需調整心態,當從一般行政做到主管階級時,溝通能力應隨之增加,讓應對上能更順暢。無論在何時,都應隨時回頭檢視自己的態度,將心態調整到對的位置,才能讓自己以及周遭的人相處起來更從容。


 

親近自然,發現土地之美

以前人家常說做農家子弟的辛苦,鼓吹著銀行業的風光偉業,如今風光不再,聽見的是背負業績的沈重壓力,看來看去似乎沒有一個行業沒有辛苦的那一面,這條人生選擇之路,若是沒有親自走一遭,倒也無法瞧見這最終的風景是否如自己所預期的,所以選擇沒有對與錯,不隨波逐流,順其自然而行,相信只要擁有良好的態度,持之以行,定能走向自己理想的道路。

在農田水利會工作的優點,不只是面對人群、為人服務而已。多半是走進自然,面對浩瀚無盡的連綿山脈,層層疊起的綠蔭梯田,來自在地農友的噓寒問暖,這種來自內心最直接的快樂,相信是其他職業所無法接觸到的,我想,這就是一種與自然的相依之道,靜靜地感受土地原始的生命力,擁抱大自然的獨一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