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AI 讓人類更了解自己-專訪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于天立教授

智慧為何?意識又是什麼?人因為對自身的好奇而想像,進而邁向現實,創造了人工智慧;但人卻對自己創造之物產生又愛又怕的心理。關於AI 的發展現況、真實面貌,以及人是否需要提防 AI,在于天立教授的解說下,我們將經歷一段除魅的過程。
By 加分誌 2023/05/03 00:00:00

文/邱立崴 圖/邱立崴、Shutterstock、Flickr

今非昔比的AI研究領域

于教授對 AI 的興趣,是從好奇人如何思考而開始的。 高中時在設計下棋程式的過程中,讓他不禁想像,人的思考是否也跟程式一樣是加減乘除出來的,於是開始往 AI 的方向專攻。

但他大學及留學期間約西元 2000 年前後,正是兩波 AI 熱潮間的低谷期。被寄以厚望的人工智慧計畫「CYC」投入了龐大時間與資源,卻未獲得符合期待的成果。另一方面 AI 涉及的認知科學、心理學、神經科學、資訊工程 ...... 等學科之間,尚未建立連結,也缺乏商業應用,當時的研究氛圍是非常差的。相較之下,現在正處在由深度學習帶起的第三波 AI 熱潮高峰,加上相關領域都在進步,建立了橫向連結,也推出有效應用,AI 的發展程度今非昔比。

AI 發展的前景與瓶頸

于教授非常看好「生成技術」的前景。熱門的文本生成、圖像生成都是已成熟的應用,雖然這技術也衍生出惡名昭彰的「deepfake」,但就像火藥能用來開礦,也能殺人。以研究者的角度看,它生成的內容也能夠用來訓練 AI 辨識真偽, 防範攻擊。

防範假訊息的技術一直都在發展,不過資料壟斷的問題也妨礙了進程。訓練 AI 需要大量的資料,但這些透過數位平台及各種服務取得的數據是絕大的商機,被特定幾家科技巨擘把持的情況非常嚴重,造成技術與競爭不對等。資料的公開化有助技術發展,同時也利於監督,確保資料不受濫用。

另一方面,自動駕駛也已十分成熟, 只是面臨的瓶頸不在技術面,而是法規問題:即使 AI 肇事率遠低於人類,一旦出事要罰誰?要駕駛人負責,必然影響購買意願,打擊市場;要開發者負責,將造成研究的卻步。因此制度面須跟上科技發展, 以此例來說,若能規劃自駕車專用道,在安全性與責任的釐清便能好很多。

AI 研究者長久以來有個夢想-自我意識。雖然這聽起來有點危險,但于教授 表示不用擔心:「因為根本沒人知道怎麼 做。」而且這只是研究者的夢想,卻不是產業界的夢想:「商品有自我意識會很難賣。想想看當你要開冷氣,冷氣卻告訴你今天不熱,而且要節能減碳愛地球,這種冷氣賣得出去嗎?」

人性無法被取代

不僅學界跟產業界想法有差距,大眾跟學界的想法也有差距。譬如在這波 AI 熱潮下,冒起了「某某 AI 將會取代某 某職業」的論調,但于教授卻不這麼看。雖然任何新科技都可能取代部分的職業,但也會創造新的職業,而科技的發達總是希望讓人類過得更好。

「汽車跑得比人快,但人類就不賽跑了嗎?手機照相功能越來越強,還是有人喜歡相機的專業感。」再提到圖像生成等 AI 產物,其實早在電腦發明前,繪製贗品的技術就已發達到真假難辨的地步,但這並不會損及那些藝術大師的地位。因為人的背後有故事,有努力與掙扎,觀眾感動是因為這些人性,而不只是成品而已。AI 雖有它的市場,但這最重要的價值不會被取代。

讓教育回歸信任 禁用 AI 沒意義

人性有很多面向,偷懶也是人性之一。關於 ChatGPT 是否會成為學生偷懶打混的工具,身在教育現場的于教授認 為,單單只是禁止與防堵意義不大。一來永遠有新技術,禁也禁不完;即使能辨識,隨著進步也可能讓人類撰寫與 AI 生成界線越來越模糊。ChatGPT 是很有用的工具,希望大家多看它的正面用途。雖然該防還是要防,但更希望教育回歸信任體系,讓大家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科幻的世界還很遙遠

大眾對 AI 應用充滿興趣,卻又總是聯想到科幻驚悚片的情境。這種又愛又怕的情緒在前些年 AlphaGo 戰勝人類時便已渲染了一波。但于教授說:「戰勝人類並不可怕,哪天它不想下棋了,這才需要擔心。」而且前面已經提到,AI 產生自我意識仍無可行性,如《魔鬼終結者》般機器滅絕人類的世界還遙遠的很。

況且強如 AlphaGo,也很難取代人類進行決策,因為圍棋已經定義好規則,在定義下進行千萬次排列組合來獲知結 果,對 AI 毫不困難。但我們無法設計出複雜如人類社會的模擬,來讓 AI 學習無數成功和失敗的排列組合。人類若有這種能力的話,就根本不需要 AI 了。

AI 專家愛看什麼電影?教授的科幻片單

于教授也和我們分享了兩部他最喜歡的科幻電影,其一 是史蒂芬.史匹柏的《A.I. 人工智慧》。這部電影與其說是談 AI,不如說是借 AI 來談人性。許多科幻片想像 AI 迫害人類,但《A.I. 人工智慧》描述的卻是人類迫害 AI。片中的機器小男孩始終保持純真並追尋著愛,反觀人類,是否真的比機器更具有人性?

第二部則是史丹利.庫柏利克的《2001 太空漫遊》。 這部經典鉅作中有部著名的反派-超級電腦「HAL9000」。 HAL9000 因為得向太空人隱瞞秘密任務而產生自我意識,並採取危害人類的行動。「謊言」也正好是幼童社會化的開始。 從小孩懂事起,大人就開始教育「不能說謊」,然而當小孩發現大人會說謊,要他在某些場合隱瞞真心,體認到這種矛盾的瞬間,就是人類社會化的開始。因此《2001 太空漫遊》 讓謊言成為 HAL9000 自我意識的源頭,堪稱絕妙的安排。

AI 讓人追求更好的自己

回顧研究之路,于教授最想知道的始終還是「人」怎麼思考。在研究 AI 的過程,人會反思自己,也是很棒的一件事。 AI 給了人類思考自我存在價值的機會,而人類研究 AI 的最終目的,還是在追求更好的自己。如果人們都這麼想,我們就不會走到科幻驚悚片般的可怕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