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輯部
圖\林喬寅提供
目前林喬寅已在賽諾菲藥廠任職一年多。部門團隊工作氣氛融洽,互相幫助,同時任務也很有挑戰性。林喬寅覺得自己非常幸運能運用所學所長,留在台灣穩定工作。
在台灣留學獲得的成長
林喬寅在台灣攻讀博士學程,度過七年的求學生涯,從懵懂無知到能獨立研究,與學弟妹一起合作,和指導老師討論,以及出國成果報告,這過程讓林喬寅體會到台灣教育體系的紮實,不僅讓他成長很多,也讓他有能力獨立發想,並且尋找方法去完成艱難的計畫。
博士學程結束後半年,林喬寅順利進入賽諾菲藥廠擔任醫藥學術專員。在藥廠裡,主管給予他很多支持,和部門同事之間也培養出了夥伴情誼,彼此互助扶持,氣氛融洽的職場環境讓他選擇繼續留在台灣工作。
台灣的人情味是僑外生的支柱
對許多在台灣的僑外生來說,語言隔閡是一大挑戰。林喬寅雖然從小和家人相處學習華語,口語聽說能力沒問題,但是在正式書寫方面就較感到困難,而且台灣許多用語表達都和汶萊華人不太一樣,林喬寅讀博班時平常多用中文溝通,專業用語才會用到英文,一開始也花了近半年的沉浸熟稔學習,中文語言能力才逐漸跟上。但林喬寅認為,只要用心就能克服,而且在台灣,老師、同學、主管、同事們都很樂意給予指教協助,不藏私的幫忙讓林喬寅非常感謝。每個願意留台的僑外生,都是真心喜歡台灣的文化及人情味。
畢業後,找工作時也並非一帆風順,幸好公司的人事部門非常幫忙,盡力協助處理繁瑣聘僱流程及申請簽證,才能如願留台工作。另一方面,外國人要在台處理金融業務的話,相關規定十分嚴謹,步驟繁雜,但林喬寅遇到的台灣人都很有耐性地幫他解決各種問題,讓他覺得很暖心。
從赴台進修到留台工作,至今已經九年,林喬寅很習慣且融入在台灣生活的步調。他大約半年回國探親一次,想念家鄉菜時則會去馬來西亞或印尼料理餐廳一解思鄉之情。
在台北工作的林喬寅深刻感受到交通的便捷和生活機能的便利,他開心地說:「我非常喜歡台灣,能參與許多有趣、有意義的活動及文化之旅,有山有水,休閒活動多元又動靜皆宜,希望還能持續在自己擅長的工作領域及自己喜愛的環境穩定發展。」
教育部SIT人才資料庫計畫
教育部為落實僑外生育才、攬才、留才政策,從2018年起推動「SIT (Study in Taiwan) 人才資料庫計畫」,希望加強與留臺校友的連結互動,定期舉辦就業講座、歲末聯歡及就業博覽會等活動,歡迎僑外生踴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