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改變全球演唱會模式?「瑪丹娜大遲到」控訴事件續延燒

為了一睹喜歡的歌手在眼前演出,想盡辦法搶到總是一掃而空的票券,再花費上千至上萬元的金錢,沒想到興奮地在台下等待主角登場,一等就等了好幾個小時,原本高漲的情緒瞬間被消磨殆盡。美國女歌星瑪丹娜,近日在紐約舉辦的演唱會遲到超過2個小時,讓兩名粉絲選擇做出,向偶像提出法律訴訟的行動。
By 加分誌 2024/01/26 00:00:00


文/KK   圖/Shutterstock

「遲到起訴」不同以往 可能改變現場音樂展演模式

  「包括夜晚時分有限的公共與共乘交通,或是需要額外增加私人交通費用的支出,這場延誤結束的演出,導致觀眾在半夜陷入困境。」瑪丹娜於2023年12月13日,在紐約市布魯特林巴克萊中心的演唱會遲到超過2個小時,兩名觀眾Michael Fellows與Jonathan Hadden,針對此次演出的延誤向她提出法律訴訟。

  然而這起訴訟,與過往觀眾所採取的行動不太一樣,因為原告和其法律團隊,在起訴內容中控訴的對象不只有瑪丹娜,也包括了主辦單位、表演場地等等。法院最終審判的結果,將有可能會改變現場音樂展演的界線與模式,因此話題至今依然持續延燒。

控訴對象涉及多方 原告探法院觀點、藝人誠意



  「看到控訴第一頁的被告部分,你會發現不只有藝術家(瑪丹娜)遭到控訴,還包括了售票系統、發起活動的主辦單位、表演場地等等。」接受BBC訪問的律師Michael Ransom表示,這起訴訟與以往的案件有著較為特殊的狀況。

  控訴涉及不同對象,因此核心的問題會是「通知演唱會延後開始究竟是誰的義務」,而且這起訴訟並不是單純指控瑪丹娜違反合約,訴訟內容其中一部分寫道「被告的行動不僅構成違反合約,還包括肆意進行虛假的廣告,以及欺騙性的貿易行為。」

  律師也認為,原告早就知道索賠的部分很有可能會被駁回,不過他們的目的其實在於,想知道法院針對此事,會判定哪些控訴是成立的,哪些會是不成立的。另外一方面,也能得出瑪丹娜以及主辦單位,究竟有沒有誠意耗費時間和金錢去應對這起訴訟,抑或是單純只想讓這起爭議迅速平息。

鼓勵觀眾大肆控告?明定表演者「有權遲到」?



  此次瑪丹娜遲到事件,可能會因為法院最終判定的解決方式,廣泛對於現場音樂展演造成一定的影響。若是控訴大致成立,那麼演唱會是否需要施加遲到的時間限制?超過多少限定的時間則允許觀眾退款?觀眾是否會開始覺得有權力向表演者控訴更多自認不滿意的行為?

  而若是未來將明文訂定遲到規範,也可能會演變成一種觀眾並不會滿意的走向。原先不會遲到的表演者,有可能會按照規範開始理所當然地遲到,因為這是他們被訂定的「權利」;或者是上一位表演者遲到了多久,下一位接替演出的表演者,也會要求相等的遲到時間。

  不過實際上還是取決於,控訴所涉及法律的解釋範圍,以及法院最終會如何判定。即使此事件是按照美國的法律所延伸發展,不過對於全世界的音樂展演產業來說,其實也是一大機會去思考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界線,因為無論是藝術家或是觀眾,只要少了任何一方,演出便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