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衝擊,私立大學存續岌岌可危!

從廣設大學到私校退場,台灣的教育體系迎來新的階段。少子化已成事實,大學還能如何化解招生危機,抑或是認清事實,好好退場,維護師生權益及最後的尊嚴?
By 加分誌 2022/09/15 00:00:00

文/NANCY 圖/Shutterstock

廣設大學訴求,換來私校叢生

1994年4月10日的「四一○教改」中,民眾走上街頭,希望廣設大學,讓台灣青年的大學就學率從當時的18%,提升到美國的54%或加拿大的60%以上。學子不需要再為了擠入窄門而將時間虛擲於補習班,透過更廣泛的大學教育,可以培養更多具備思考力、判斷力,有國際視野的台灣年輕人才。

然而由於政府挹注資源不足,在廣設大學潮流中,比起公立大學,反而是私立專科多數升格,截至2021年,私立大學已達110所,為公立大學49所的2倍以上。浮濫的私立學校,並未帶來更好的辦學品質,在少子化潮流中,這個問題更無法忽視。

大學缺額創新高,私校存活面臨危機

根據教育部統計,111學年度起,大學生數將首次超過高中生,未來學生數也將穩定地下滑。今年8月12日大學放榜,錄取率98.94%、缺額學校51所,雙雙創下歷年新高。其中玄奘、大葉、明道、真理、長榮、文化等大學的缺額比例均超過9成。

大學名額遠高於學生需求,除了少數知名校系,學生在選擇大學時,大多偏好品質穩定、學費實惠的公立大學,私立大學招生困難,引發財務危機等一連串雪崩式效應。

私校退場,歹活不如好死

為了把關私立學校辦學品質,避免惡意倒閉造成後續師生權益無人聞問,費時5年,《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終於在今年4月三讀通過,列出「預警學校」標準,包含財務狀況、合格教師比率等。若情況嚴重,將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持續追蹤調查。

由於被列為「轉案輔導學校」後只有兩年改善期,一些學校提早察覺大環境已不如以往,選擇在被盯上之前,依循《私立學校法》退場。先停招,待學生畢業後停辦,對於校產安排及教師薪資、遣散費等能較有餘裕。

去蕪存菁之後,大學的未來

已退場的學校中,中州科技大學因被揭露招收烏干達學生,卻未提供約定的英語教學等資源,並導致學生淪為過勞學工,被教育部決議於111學年起停招。因為本地學生來源不足,而向海外尋求的情況,並非個案。其餘如台灣觀光學院、大同技術學院、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台灣首府大學等,紛紛因為招生或資金不足問題走入歷史。

私校退場潮下,要怎麼避免選到即將倒閉的學校?除了學生數、教師數、師生比、註冊率,財務報表也可明確看出一間學校的營運狀況。教育部也依營運能力、償債能力、財務結構 3 項指標、共7項數值,列出私立大學財務燈號,如遠東科技大學數值均為橘燈到紅燈,存續岌岌可危。

缺乏競爭力的學校逐步退場,學校名額與學生的比例終將達到平衡,在人人有大學唸的時代,留下來的學校也應思考,如何帶給學生更多大學中無法取代的知識與價值。

延伸閱讀

台灣出生率全世界最低,這些國家其實也有相同問題!

疫情掀公職熱! 鐵飯碗今年超搶手

教育人的多元未來

學習加分! 職場接軌前哨站

廢棄校園的重生 太平國小以青鳥之姿成為城市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