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應用面面觀:從便利到衝擊,我們準備好迎接革命了嗎?

在當代對於人工智慧(AI)的應用越來越普遍,也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新的體驗。但前所未有的 附帶效應與挑戰亦隨之而來。以下將介紹幾個目前特別夯的 AI 應用,包括談談它們能做到的事,將帶來的影響,包括對社會可能的震盪。
By 加分誌 2023/05/04 00:00:00

文/邱立崴 圖/ Unsplash、photoAC、Flickr

文本生成軟體: 在 AI 能幫你寫作業之後 頭痛的不只有老師

從陪你閒嗑牙到幫你辦正事

要說 AI 文本生成,近期最熱門的莫過於以 ChatGPT 為代表的「自然語言處理模型」。這種以網路資源來訓練的模型對語言的理解和處理能力十分強,能記憶過去的交談內容,理解前後文邏輯,還能模擬具感性特質的詞語,令對話更加自然。因此它不只能聊天,更具備編故事、寫詩詞的能力。而作為根據數據與邏輯驅動的 AI,要撰寫出程式語言則更不是難事。因此被視為學生交作業的一大助力。

運用同樣技術的 Notion AI 更是校園與職場的好幫手。 Notion 原是一款筆記軟體,整合 AI 後成為一個強大的助理程式。能針對不同類型需求產生不同格式的文本,包括大綱、報告、列表、宣傳文案 ...... 等等,也提供許多預設模式供選擇。Notion AI 能為產生的文本自動排版,甚至還能建立表格。使用者也可以把現成的文本丟進去讓 Notion AI 歸納重點、進行分析比較。

文本生成的隱憂

然而現階段,這類文本生成 AI 皆有缺陷存在,那就是許多使用者戲稱為「一本正經講幹話」的問題。比方說,當使用者要求 AI 提供與真實的人事物相關資訊,例如歷史事件,或者是時事新聞,AI 卻會產生張冠李戴,或者是包含虛構內容的文本。

這種問題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 AI 與搜尋引擎不同, 並非直接從資料庫提供現成資訊,而是透過資料學習後,模仿人類語言來產生文本。AI 並不會理解事實與虛構的差異, 也無法自行分析真偽並加以修正。因此活用 ChatGPT 和 Notion AI 雖能輔助我們的作業事半功倍,但是這些 AI 軟體並不適合當成資訊的獲取來源,若是學生過度依賴 AI 卻未認真確認內容,將會讓品質低劣的報告、論文充斥校園,不僅令教師頭痛也拉低學習品質。

 正因為這類文本生成 AI 太過便利,又有上述問題存在,目前香港大學與美國紐約市各公立學校皆已宣布禁用,而台 灣各大學則持較積極的態度,在研議相關規範之餘鼓勵學生善用。對於 ChatGPT 的利用與規範的拿捏,勢必將衝擊教育體制,成為今後各級學校的一大挑戰。

另一方面,也有許多人從此一特徵警覺到,藉由這類 AI 將更容易製造假新聞訊息。AI 可以輕易地模仿專業媒體的格式和語氣,又不會出現情緒性的冒犯言論,因此生成的假新聞比起人為繕打的內容更為逼真。或許就在此刻,由 AI 製造的假新聞已經充斥在你我周遭。



圖像生成工具:創作者是誰?比 AI 搶你飯碗更複雜的問題

由文字產生的美圖

近年由「AI 生成算圖工具」所創造的各種精細、擬真、 突破想像的美圖充斥於社群網站,大有凌駕人工繪圖的氣 焰。AI 生成算圖工具是根據使用者輸入的指令,例如物件、 角度、色彩、畫風,以及各種對畫面的形容及描述來運算出符合關鍵字的圖像。因此和傳統的美術創作不同,要讓 AI 產生出好的作品,使用者需要的是將腦內構思的畫面細節, 精準描述出來的文字邏輯能力。現在最多人使用的 AI 算圖工具應屬 Midjourney。

Midjourney 與前述的 ChatGPT、Notion AI 一樣會進行深層學習,因此隨著時間經過,它所生成的圖像品質,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也毫不誇大,若稍有留意,相信必能察覺僅半年前與現在,網路上所貼出的 AI 算圖作品,在畫面的自然度與風格的多元性已有天差地別。包括過去常被視為 AI 算圖最大破綻的「手指」,也在最新版本有了大幅改善。這不僅是由於使用者對於關鍵字運用越來越熟練,也是 AI 變聰明的跡象。

專業人士怎麼看

不過在美術從業人員的眼中,AI 生成的圖像無論乍看多麼精美,都還是需要經過人工加以修圖調整,才能成為符合商品標準的產品,而這仍需要專業者的執行,因此業界人士雖然對於這門技術積極保守態度不一,但多數都把它當成另一種工具,而不認為將會取代人類。

人和 AI 都在爭著作權

人類科技的奇異點 AI 時代的來臨隨著利用 AI 算圖工具的創作者越來越多,相關的爭議也浮上檯面,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著作權問題。其一是,AI 生成的作品是否可能侵犯著作權?在今年二月,美國就有三位漫畫家向包括 Midjourney 在內的三家公司提告,主張未經作者同意利用其作品訓練 AI,再生成圖像已違反著作權。雖訴訟結果尚未出爐,但現階段 AI 能藉由關鍵字產生與特定創作者風格雷同,甚至接近仿作的圖像,以後這類爭議只會越來越多。

另一種爭議,則是 AI 能不能享有著作權的問題。日前另一 AI 系統「DABUS」的發明者 Stephen Thaler 想將 DABUS 登記為一幅 AI 繪圖的著作權所有者,遭美國著作權局駁回,因為只有人類能獲得著作權保護。但有趣的是,南非卻在 2021 年授予 DABUS 生成的一項餐具設計圖專利,成為全世界第一個讓 AI 獲得法律權利的國家。

儘管在這個案例中,南非只是世界上唯一的特例,但隨著 AI 的進化,應用範圍的擴張,這種倫理方面的爭議勢必倍增,而且越來越難以論斷。

圍棋程式:當 AI 超越人類

絕對無敵 AlphaGo

「下棋」這件事本身乍看無關緊要,但棋盤卻是「AI vs. 人類」最赤裸裸的戰場。人與電腦在棋盤上的廝殺歷史已久。1997 年 IBM 超級電腦「深藍」在與西洋棋王卡斯帕洛夫的對弈中獲勝,成為世界棋壇與科技史的一大事件,然而在規則更簡單,玩法卻更多變的圍棋領域,AI 的成長卻顯得緩慢,直到 AlphaGo 問世。

AlphaGo 是專為圍棋開發的 AI 程式,在初期透過以往的職業棋士棋局資料來學習,累積經驗到一定程度後便與自己對弈,持續學習與強化。2015 年起,這個新的 AI 圍棋程式開始橫掃棋壇,擊敗各國的職業棋士,在韓國與中國都被授予職業圍棋九段的段位,成為世界最強的非人類棋士。

在與 AlphaGo 的對弈中以 4:1 落敗的韓國世界冠軍李世乭, 在 2019 年宣布退役時甚至表示自己的決定是受到 AI 的影響: 「就算我成為第一,也有無法戰勝的存在。」

從零開始的天元突破

AlphaGo 戰勝人類,但卻沒有極限。2017 年 AlphaGo 的研發團隊推出了新一代的「AlphaGo Zero」,這個全新升級的版本甚至不使用人類棋士的棋譜來學習,只靠自我對弈, 就在 40 天內,從對圍棋一無所知,進化到足以戰勝所有舊版本 AlphaGo 的強度。

這意味著當今的 AI 已經可以在不依靠人類提供資料的空白狀態下,用僅僅 40 天就學習並超越了人類上千年累積的知識與經驗。對研究者來說,AI 突破人類經驗框架,透過自我學習來獲得知識,這種模式可能更有助於解決一些人類迄今束手無策的問題。但這不免讓人感到有些驚悚:當 AI 不再以模仿人類的方式來學習,而是憑空自行進化至超越人類的狀態,是否有一天,我們將沒有辦法理解它,甚至無法掌握它?

數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18 世紀末發生的工業革命,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存方式。機械化的大規模生產推動經濟快速成長與社會整體的現代化,但另一方面,也為世界帶來了許多前所未有的問題, 例如環境汙染、勞力剝削與新帝國主義的對外擴張。

而 AI 的發展趨勢已然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另一個革命。 在社會各個領域中,我們所習慣的許多作業模式都會發生大 幅改變,這種改變將會帶來更多便利、創造新的價值與機會, 幫助人類達成更多過去期待做到,卻力有未逮的夢想。不過光明必然伴隨著陰影,新的挑戰、新的困境,種種負面效應也會隨之產生。

就像兩百多年前的工業革命一樣,不論所產生的影響是好是壞,浪潮一旦成形就無法停止。對於 AI 革命帶來的衝 擊,我們只能做好準備,成為站上浪頭,而不是被沖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