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蓬勃發展,無所不 在,各行各業都在討論AI;各種產品也爭先恐後地將AI導入到產品中。當AI變得愈來愈強大,看似無所不能,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不少人熱議一個問題:現有的工作,將來會不會被AI取代?
面對AI浪潮,我們的職涯會不會受到影響?對於這個問題,從創業初期就開始接觸AI的VMFIVE執行長丁俊宏有很深感觸。
文/編輯部 照片/丁俊宏提供 圖/Shutterstock

VMFIVE創辦人暨執行長丁俊宏
從研究室到街頭巷弄的AI
從臺灣清華大學資工博士班休學後,丁俊宏隨即投入創業。在當時,他也想過如何將AI運用於自家公司開發的產品與服務。「過去AI並沒有那麼平易近人,不像現在人人口中都是AI,幾乎什麼產品、服務都可以掛上AI。10幾年 前,雖然已經有不少人在研究AI,但實際將AI導入到產品、 服務中的企業,並不像現在這麼多。當然,相當多的企業主都在想,怎麼應用AI,幫助公司賺更多錢。」
丁俊宏想過投入AI開發,更希望將自己研發的產品加上AI功能,提升服務品質、效率,並做出差異性,提高市場競爭力。然而當時他很快就發現一個問題:成本太高。他解釋:「AI工程師在當時相當不好找,算是很稀缺的人才。 而且公司要養一個AI工程師,需要耗費相當多資本、時間, 這些都是公司的成本。對於一間剛起步的公司而言,無疑是龐大的負擔。」
時至今日,AI已經成為街頭巷弄的熱議話題,丁俊宏相當樂見這樣的發展,他認為一項技術得以普及、平易近人, 才有更加成長的機會。他接著說明:「產業界一直都在研發 AI,鑽研如何發揮AI最大的效用。直到ChatGPT問世,真的改變了全世界。因為AI不再只有專業人士可以用,市井小民也可以打開App,將AI活用於生活中的各個面向。這是很大的突破。」

從前AI是由使用者給予規則,AI再根據規則提供回饋、 做出反應。但現在的AI不再如此,而是經由不斷的訓練, AI會變得愈來愈聰明。丁俊宏強調,這兩者有很大差異:「從前AI的發展方向,人類可以確實掌握;如今的AI,可以發展到什麼樣的境界,無人可預期。」
也因此,AI能做的事情愈來愈多,所能執行的任務愈來愈複雜。人類開始焦慮,自身的工作會不會遭到取代。
AI 取代的不是人
談到AI取代人類工作這個問題,丁俊宏露出淺淺微笑, 提出他的看法:「其實這個問題要從另一個角度看,為什麼 工作會被取代?先不論是不是被AI取代,單就看被取代這件事,為什麼?」
丁俊宏點出的問題在於工作被取代的原因,他接著說明這個原因的可能性:「有沒有可能是因為沒有產出足夠的價 值?當我們受雇於他人,老闆花錢請我們上班,要求的是我們要提供對應薪水的價值。當有一天老闆發現,某個員工所產出的價值低於他付出的薪水,老闆就有可能考慮裁撤掉這名員工。」
將這樣的想法放到當今時代,或是接下來的社會,當AI 創造出的價值比人類多,那人類就有可能被AI取代。因此,我們要思考的重點,在於如何提高自我價值,讓老闆覺得聘用我們符合投入的成本,甚至超出老闆預期。
「一個人的價值愈低,愈容易被AI取代。」
何謂高價值、低價值?這個問題取決於相對應的報酬與成本。當老闆花了4萬元聘請一個員工,但員工給予的價值僅有2萬元。對比之下,請AI做相同的事情,可能只需 1000元。想必多數老闆都會選擇請AI做。不過有些工作, 短時間內不容易遭到AI取代,但這些工作所獲得的報酬, 可能不會很高。丁俊宏舉例:「像是外送員、服務生,這類 工作目前AI還難以取代。」
然而現在不會被取代,不代表未來一樣如此。以外送來說,我們看到市場上已經有利用無人機送餐、送貨的案例; 也有餐廳用送餐機器人服務顧客的例子。當這些硬體技術發 展愈來愈成熟,搭配更聰明的AI。未來勞動力密集的工作就很可能一一被淘汰。
人才未來出路
丁俊宏嘆了口氣道:「人才真的很難找啊!」
他口中的人才,不僅僅是夠聰明的人,同時也是「對的人」。他解釋:「對我而言,人才就是被擺在對的位子的聰 明人。適才適用是很重要的。對應到AI時代,以我公司來說,我要找的人才就是會利用AI的人。舉例來說,兩個求 職者都要應徵我們公司的平面設計師職位,其中一個會用AI輔助工作,他被我錄取的機率就會比較高。原因無他,在於他知道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以及這個時代所需要的技能。」
會用AI,比不會用AI的人來得更有價值。在丁俊宏眼中,會用AI的人,生產力有機會比不會用AI的人高出許多。 「我稱之為與AI協作。AI比人類聰明多了,但它沒辦法自己做決策,像是一間公司的未來走向,AI無法提供合適的建議。可是我們可以運用AI收集市場資訊、世界趨勢、經濟走向,進而推估出公司的營運方向。AI不僅可以節省許多時間,更是人類得力的助手。」
丁俊宏強調,未來人才應該要是「會運用AI的聰明 人」,如果只是一般的聰明人,他認為競爭力將逐步下滑。 「過往很聰明的人,往往可以在職場上佔到便宜。因為他們夠聰明,懂許多別人不懂的事情。但未來,很聰明卻不會用 AI的人,可能不再具有競爭優勢。因為AI更聰明啊!」
丁俊宏所言有其道理,像是以翻譯來說,勢必得具備一 定的聰明才智才有辦法擔任翻譯這個要角。但現在翻譯已經 可以透由AI處理,無論是逐步口譯、筆譯,AI都能做到一定水準。更不用提在AI快速發展下,未來AI翻譯的精準度 會多麼驚人。
但這不代表翻譯這項工作就會被取代。我們還是需要人類的臨場反應、眼神交流、以及「讀空氣」的能力。有這些「人 性」,配合AI的智慧,翻譯將能變得更精準,更貼近與談者。 這也再次呼應丁俊宏強調的:會用AI,才不易被取代。
大學生,你有AI夢嗎?
身在大學校園,面對這個充滿AI的世界,該如何做好準備,力求未來出了社會,搶得先機?對於這個問題,丁俊 宏認為,大學生應該善用最寶貴的資源:時間。
「相較於上班族,大學生所擁有的可運用時間較多。不妨把這些時間拿來嘗試新東西。」事實上,丁俊宏自己就是 這樣過來的。他大學自學程式語言,後來走上資工這條路, 甚至發展出自己的事業。
他接著說:「如果不知道要嘗試什麼新東西,可以想想, 你有沒有想要解決某個問題?這個問題可以如何透過AI獲得改善,甚至被解決?舉例來說,高齡化的社會來臨,有沒有可能用AI關懷老人家?或是利用AI防範老年人被詐騙?」
當然,光有這樣的想法還不夠,丁俊宏強調,還得培養整合性的能力。「如我前面說的,很聰明的人不見得能在 AI 時代佔有優勢。必須要會運用AI工具,才是聰明人。當你發現一個問題需要被解決,但你可能不見得有相對應的專 業。這時可以思考一下,如何運用多種AI工具,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找到問題,善用AI,同時也別忘記拓展人脈,替自己引進更多資源。丁俊宏以自身經驗為例:「我在清大就讀時, 推過創業組織。當時我就發現,優秀的人真的很少,但唯有跟優秀的人才合作、共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自己才有機會變得更優秀。我鼓勵大學生不要只待在大學校園裡,多參與跨校的活動,接觸外界的朋友。甚至可以給自己訂定目標, 像是大學四年要認識10個優秀的人才。透過實際行動,才有機會成長。」
AI 的時代,工作不見得都會被取代。從創造價值角度出發,提早在校園做好準備,積極參與企業實習、營隊;或是 多接觸新知,並盡可能活用AI工具輔助課業、專案。有這樣的基礎,大學生畢了業不怕被AI取代,反而可以成為活 用AI的新世代人才。
右ㄧ為VMFIVE創辦人暨執行長丁俊宏
丁俊宏的AI藍圖
掌管VMFIVE這麼一間智慧行銷科技解決方案公司,丁俊宏認為導入AI是必然的。他希望未來公司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職務都能活用AI,包含文案、素材、投放廣告、受眾分析等, 可以由AI執行,專人把控。在這樣的理想藍圖中,每一個同仁都至關重要,而且必須能靈活面對AI帶來的種種挑戰,且願意開放學習AI工具。
不僅如此,他還夢想打造AI辦公室,讓工作環境也變得更加智慧、提升效率。他舉例,像是會議室,可以有AI自動紀錄會議過程,並產出會議記錄。當會議結束,AI會自動寄發會議記錄給所有與會者,並提醒各自需要負責的部分。下次開會, 可以快速利用AI調出上次會議記錄,同時審視每一位同仁的工作進度。
而為了加速AI應用於智慧行銷,同時分享VMFive的成果, 丁俊宏還在今年舉辦了「VMFIVE ADISON 第一屆IMS智慧行銷高峰會」,會議內容涵蓋個性化行銷、零售媒體聯播網、智慧數據、生成式AI應用、AI自動化等。他也預告,明年將會示範如何將行銷工作AI化,請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