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惘方向,從國考找到穩定道路

就讀台北大學中文系的張家,當初考大學填系以興趣取向為主,選擇中文系,但後來聽到學長姐回校分享工作經驗,大多從事的職業也與中文系沒太多直接相關,讓她覺得或許可以嘗試往公職的方向走,加上家裡人大多都是公職、教職人員,也相當支持張家走上國考這條穩定的道路。
By 加分誌 2019/01/01 00:00:00

考取類科:
107 年高考戶政狀元
107 年普考戶政

學歷:台北大學 中文系
年齡:23
準備時間:2 年

107 年高考戶政各科成績
科目 分數
國文 69
法學知識與英文 70
民法總則、親屬與繼承篇 88
移民政策與法規 99
行政法 74
地方政治與政治 29
國籍與戶政法規 84
人口政策與人口統計 59
總成績:71.63(錄取標準:63.80)
 

中文系未來在哪裡?家人支持走向國考之路

大三的時候開始有想考公職的想法,聽完系上舉辦的就業講座,開始思考未來規劃。想了想就決定參加國考。國考的科別如何挑選?張家以行政類科為選擇,考量到一般行政、一般民政、人事行政的競爭比較激烈;行政學、政治學這些比較專業的學科對非本科的學生而言較難上手,後來決定選擇戶政,也是因為大學時有修過戶政的考科「民法」,當時覺得民法還算有趣,與生活有些相關,加上戶政這科比較多法科,對這方面有了解以後遇到什麼狀況也可以保護自己。
 

性格偏被動,選擇補習班課程為主

在大三升大四的那年暑假報名補習班,張家認說:「想盡快考上還是直接找補習班會比較快,有老師直接幫忙抓重點,不會抓不到方向。」畢業後全職一年考上,原本希望剛畢業就能考上12 月的地特,但直到今年的高考才考上。一年全職準備的時間雖然有點痛苦,但張家靠著出門晃晃、吃點美食來撫慰調劑身心,稍微紓解壓力。

關於讀書方法,張家建議「當天的內容當天搞懂」,民法以補習班老師上的進度為主,盡量在上課時搞懂當天的進度,因為是視訊班,不懂可以倒轉重覆看幾次,如果還是不懂就錄音回家繼續看,基本上多聽幾遍再搭配課本來念就差不多了。

張家提到:「因為自己比較無法自訂進度、跟著計畫走,達不到會覺得很沮喪,所以大部分還是以補習班幫忙規劃好的進度為主。」而行政法的內容則比民法更為繁瑣,補習班老師的補充內容很豐富,所以跟著老師的課程就相當夠用。

國籍與戶政法規,這科主要都是法條,也比較單純以背誦為主,老師上過的法條、考點牢牢背熟,再把重複出現的歷屆試題抓牢,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移民法規移民政策的部分會考一些比較時事的東西,張家建議可以把重要的網站設在書籤,每天瀏覽是否有什麼更新,例如國發會、移民署、全國法規資料庫的網站,如果有新推動的業務,或是新修法案,基本上都有可能出在考卷上。她說:「最近的政策都蠻容易成為考點。」


 

善用網路資訊,補充時事事半功倍

張家也在 Instagram 上看到有人分享國考經驗,學到用手機設定 google 快訊,設一些考試相關的關鍵字,例如衛福部、移民署、長照、移民、人口、戶政、高級專業人才,google 一找到相關的新資訊就會自動 e-mail 到他的信箱,相當方便。她說:「最近在考試界蠻流行辦 IG 小帳,大家會分享自己的經驗、感想、考試心得之類,可以搜尋# 國考之類的關鍵字。」

共同科目倒沒有特別著重,專注在專業類科。或是以今年其他考試的共同科目來參考大方向,例如三四月的關務特考、六月的警特。
 

奪榜班魔鬼生活 70 天,練習申論題超有效

在 Instagram 上看到成功上榜的同學分享,覺得奪榜班設計的課程蠻適合自己。張家自認不是有定力的人,很容易賴床,而奪榜班會把時間訂得清清楚楚,每天有固定的讀書時間、規定申論題小考的科目、範圍,就可以逼迫自己在當天把進度讀完。雖然有時會沒辦法趕上,但課程是週一到週五,晚上下課後或是六、日還有一些時間可以追進度,70 天的奪榜般課程雖然壓力有點大,但還是相當值得。

什麼樣的人適合報名奪榜班?張家說:「需要老師問問題的人、需要練習申論題、練手感的人,或是比較沒有自制力無法按照自己的進度走的人,都很適合奪榜班。」
 

報考人數不等於競爭者人數,別多想嚇自己

張家之前有參加四等地特考試,那時課程甚至還沒上完,所以只是去感受一下,在那次的經驗裡發現到考率大概只有六七成,沒有想像中高,而在場的大概只有四分之一是有念書的,其中又分為念得很熟、念的不熟的,真正會和你競爭的可能只有報名人數的兩三成,所以不用一開始就被報考人數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