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資源回收厲害在哪?連芬蘭都呼籲歐洲各國向台灣取經

芬蘭第一大報赫爾辛基日報以跨頁 2 大頁篇幅介紹台灣的資源回收,文中大力讚揚台灣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更要歐洲各國都向台灣學習,讓身為台灣人的我們也好奇到底我們的資源回收厲害在哪?
By EH 2020/01/16 16:30:00


現在的大學生應該不知道,台灣曾經名為「垃圾島」,那個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快速,但人民素質沒有跟上,政策也沒有落實,大家習慣隨手亂丟垃圾、吐痰、吐檳榔渣等等,導致街頭景象髒亂不堪。

後來經過政府的倡導、教育的實行,灌輸人民垃圾不落地的觀念,漸漸的,都市的街道變得越來越乾淨。但另外一個問題產生,資源再利用。
 

台灣資源回收的起跑點

行政院環保署於 1997 年開始推動「資源回收四合一計畫」,結合社區民眾、清潔隊、回收商以及回收基金等四大體系,由家家戶戶執行垃圾分類,將家用小型資源回收物品透過各地區的清潔隊集中清運,清潔隊員會進行初步分類,之後將這些回收物品賣給回收商進行更細部分類,最後交到紙廠、寶特瓶廠等廠商手中,進行循環再利用處理。

隔年,行政院環保署成立了資源回收基金管理會,第一步是鎖定那些製造可回收物品的廠商,像是塑膠、寶特瓶、鐵鋁罐等等,對其加收清除管理費,這些費用由資源回收基金管理會統一管理,用來補助回收商以及基金會的營運費用。

此外,政府也提出獎勵措施,像是寶特瓶回收一個可以賺取 2 元,政令下來沒多久,路上就沒看到任何寶特瓶了。這樣縝密的資源回收流程還有政策規範,過了 20 年,也讓資源回收的觀念徹底落實在台灣每一個人心中。


▲台北市採取垃圾袋收費的制度,有效減少垃圾量,也是各國讚譽的垃圾減量政策之一。圖片|赫爾辛基日報
 

各國媒體盛讚台灣資源回收做得好

不久前《華爾街日報》讚譽台灣是個「垃圾處理天才」,因為台灣的資源回收率高達 58%,是全球最高,各國甚至派人到台灣考察,希望借鏡台灣的資源回收政策。

芬蘭第一大報《赫爾辛基日報》近日也大幅刊載兩頁的圖文介紹台灣資源回收,文章裡還比較台灣與芬蘭的垃圾回收情況,當中就指出台灣垃圾回收率高達 55%,每人每天平均製造出 850 公克垃圾,反觀 15 年前是每人每天 1.2 公斤,足足減少了將近 400 功課。而據統計,芬蘭 2018 年垃圾回收率為 42%,每人每天製造 930 公克垃圾,在歐盟國家中算是中段班。

報導中採訪了一位台灣人,該民眾表示:「我個人已經大幅減少所製造的垃圾量,甚至已不再使用塑膠袋;我們已經習慣這個資源回收制度,並為此感到有點驕傲。」

事實上,台灣資源回收、環保的概念越來越強化,隨著政府進一步限塑,越來越多人習慣自備餐具、環保袋,讓垃圾更減量,身為台灣人,我們都該自豪,也該更謙卑的繼續做回收、做環保。

首圖|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