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生命長夜  尋找解脫之路

流浪動物與我們的環境
By 加分誌 2023/08/30 00:00:00

文/編輯部   

近年來,台灣流浪動物的數目逐年倍增。流浪動物不僅自身受苦,也衍生出與人群、家畜及野生動物的衝突。犬貓是人類馴化配種出來的動物,唯有在家裡與人相伴,才是牠們應歸屬的生態系。如今天涯漂泊,淪為人們眼中的威脅,悲劇的始作俑者,仍是人類。究竟該如何讓各種不同的生命都能安心自在地活著,對地球宰制者的我們來說,是不得不去思考的難題,也是必須負擔的責任。
 

從撲殺到零安樂,流浪動物何去何從?

隨著時代變遷,當代面臨的動保議題也和過去不太相同,例如近年來家犬、家貓飼養數目大幅成長,但是人們對飼養犬隻的認知仍有相當明顯的落差,有些飼主將寵物視為毛小孩,當作家人般照顧與寵愛,有些飼主則採取放養,有些狗兒更是窮極一生都被栓鍊、看門。看門犬與放養犬都有主人,但卻有相當大的可能,在飼主未盡責任下繁衍出下一代,目前這在台灣的城鎮與農村地區仍有相當高比例。加上野生動物面臨棲息地破碎,與人類生活環境重疊等困境,使得野生動物與遊蕩犬的衝突日漸加劇,這都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 從大撲殺到零安樂,下一步在哪裡?

然而流浪動物從過去大撲殺的時代到零安樂死的階段,問題始終沒有得到完全的改善,為了探究其背後的原因,本期專題報導邀請了多個長年關心動保議題的個人與民間組織,分享多年來所見的改變與瓶頸,共同釐清困境與可能性。

▒ 善盡公民責任,讓改變真正發生

探其根源,所有的動保問題到最後,處理的終究是人的問題。每一項行動的改革關乎對話的誠意與否。動物保護運動與其他社會運動相仿,我們無法切割他者行事,如果討論生命議題時,覺得太殘忍或太殘酷,因此選擇別過險去,不願承擔自身身為公民應盡的責任,那麼,往後深陷在人間煉獄的,恐怕不會只有動物,還會有我們。我們期許人們的觀念能打從心底發生變化,盡可能幫助更多動物夥伴,讓世界上的痛苦少一些,關愛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