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為什麼夯?尋找相同理念的人合作不再是難事

你也曾加入群眾募資嗎?不小心就被社群網站上的廣告燒到的你,知道群眾募資到底在夯什麼嗎?什麼樣的東西可以參與群眾募資,又有什麼樣的優、缺點呢?
By 加分誌 2021/06/02 00:00:00

文/LISA    圖/嘖嘖官網、Makuakee官網、聶永真Facebook、Shutterstock

集眾人之力成就大事

群眾募資(Crowd Funding)一如其字面上的意思,是指個人或小型企業透過網路向大眾募集資金,募資者透過網路宣傳計畫內容、提案和行銷,參與的群眾可以透過「購買」或「贊助」的方式投入資金幫助實現計劃。對於募資者來說,過去提出全新的計畫後可能需要到處拜訪相關的企業或大型公司尋求資金贊助,即使想法新穎、簡報表達充分、具有充分發展性,也可能被大企業以「沒有市場」、「對公司沒有幫助」、「公司的預算有限」等理由回絕,創新而且好的想法容易被抹滅。但群眾募資是直接面對市場上的消費者提案,出資者也是市場,因此一個創新的意念只要足夠吸引小部分群眾,就有機會讓人們掏錢支持計畫。

對於創業者來說,群眾募資不只能節省找尋資金的時間,還能同時找到市場消費族群特性、打開品牌知名度。只要提案夠吸引人、行銷方式足以吸引群眾注意力,往後只要研發出新的產品或服務,就能直接針對目標客群推廣。

凡事都可以群眾募資!

打開募資平台網站,不乏看起來充滿設計感、實用性足的創新產品,提供比上市後原價更優惠的價格,讓你參與贊助的同時也預購到最新創的產品;有些集資計畫則是富有理想的概念或服務,雖然以募集資金為主要目標,但有些會提供實體紀念品或限定資格作為回饋。

2012年台灣開始有群眾募資的計畫出現,2014年後的募資計畫數量以穩定的數字成長,2020年創下台灣目前群眾募資案件數的最高紀錄。根據FINDIT和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統計資料,2020年的提案數有1139件,整體成功募資的金額超過18億元。設計類、科技類的提案為最多,例如:藍牙耳機、空氣清淨機、無線投影機、MOFT隱形支架等3C產品。《台北大空襲》桌遊、《VERSE》雜誌、《秋刀魚》雜誌等設計、媒體類募資計畫也在文化圈引起討論話題。另外,如由范琪斐的美國時間提出的「美國總統大選特別報導」、「This Attack Comes From Taiwan」集資購買紐約時報全版廣告等,公共議題類的計畫也在時事議題發燒的推波助瀾下,吸引共同理念的人們一起參與。

台灣與世界各國的募資平台

台灣目前以「flying V」、「嘖嘖」兩個為知名和人氣的募資平台,提案的內容比較廣泛,其他還有Red Turtle紅龜、度度客dodoker則以社會公益、環境關懷等議題為主要內容。日本目前前三大的募資平台分別為「Makuake」、「READYFOR」、「CAMPFIRE」,跟台灣募資平台上的提案內容比較不同的是,日本募資平台可以看見許多以食物為主的募資計畫,推廣當地農作、漁產等計畫,甚至更打出「產地直送」的口號。動畫電影《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この世界の片隅に)也是透過募資平台才有機會籌措到足夠的創作資金,僅在8天內就達成了設定的2000萬日圓目標。

美國的群眾募資比台灣更早出現,比較大的2個募資平台包括:「Kickstarter」和「Indiegogo」。Kickstarter是在2009年成立於美國紐約的募資平台,至今已有2000萬人參與平台的募資計畫,超過20萬個提案成功達標,總募得資金高達58億美元;Indiegogo則創立於2008年,總部設於美國加州舊金山,實現的提案超過80萬件、1000萬人參與。

募資優缺點:期待與實際是否符合預期?

對於參與者來說,群眾募資讓你看到一個新穎且實用的想法可能成為現實,自己支持、贊助計畫的同時,也能用比市價更便宜的價格入手;有些募資計畫甚至是限定數量,未來也不會有一樣的商品出現在市面上,參加募資計畫彷彿有個撿到便宜、「我有你沒有」的稀有感。

相反地,正因為募資計畫需要達到目標金額才有可能實現,萬一你看中的計畫卻遲遲沒有辦法達標,又或是達標後商品製作是否順利,那個不確定性和漫長的等待時間,總是容易消耗參與者對群眾募資的信任。有參與過群眾募資的消費者表示,有些計畫雖然在提案時相當吸引人,但最後拿到回饋的商品卻發現品質不如預期;有些募資計畫則花費過長的時間,讓參與者久久等不到商品送到手上,是群眾募資比較可惜的缺點。

對於重視CP值的台灣人來說,多數人在參與募資計畫前仍然會評估產品值得花多少錢,是否會讓大型品牌藉著群眾募資的口號,打壞市場的價格推出新產品,也是必須考量的問題。你現在可能是參與計畫的參與者,有一天也可能成為創業提案的募資者,在此之前深入認識群眾募資的力量,相信能讓更多很棒的創意化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