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中招!一招辨真假,守住你的錢包

隨著數位生活普及,各式詐騙手法也隨之翻新花樣;從社群私訊、網購付款到投資平台,詐騙集團無孔不入。
By 加分誌 2025/07/04 00:00:00

圖/教育部、警政署提供

根據警政署統計,2024年詐騙案件件數較前年增加約15%,損失金額更高達數十億元。面對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法,唯有掌握「主動查證、冷靜應對、即時通報」三大核心原則,才能守護自身財產與安全。


 

常見詐騙類型


1.網路購物詐騙

假冒名牌、低價誘餌,以超低折扣吸引點擊,要求先付款後出貨,卻消失無蹤。或者假客服詐術,假冒平台官方客服,要求提供帳號、密碼或掃描 QR Code 更新支付資訊。
 

2.假冒親友/公務機關
「媽媽我被關了」、「我是警察/檢察官」:以家人或長官名義,聲稱遇到急難需要匯款或購買遊戲點卡。或者假借稅務、法院名義:稱有欠稅、捲入案件,若不配合即將遭到刑事處分。
 

3.投資理財詐騙

  虛擬貨幣/外匯保證金等,承諾高報酬、零風險,要求先入金即享保證分紅。抑或內部消息、
 假群組推波助瀾:聲稱「內部操盤手」或「神秘大
戶」帶操,誘導追單爆倉。


4.網路交友陷阱

 假網紅、假交友對象,藉由熱聊後借錢或以「紅包測試真心」名義騙取金錢。或假借投資理
 財、交友雙重包裝:先在交友平台建立信任,再誘導投資。

 

防詐四大要點

1.不輕信、不回傳、不透露:對「急需救援」、「先匯款再說」等急迫訴求務必提高警覺。不要隨意點擊陌生連結、下載附件或掃描 QR Code。也不要輕易將個人身份證號、網銀帳密、手機動態密碼外洩。
2.多方查證:直接撥打官方客服、家人熟識號碼或機關公務電話核實。或利用政府防詐專線165或各銀行、平台公布的客服專線求證。
3.留存證據、即時通報:保留對話截圖、轉帳憑證;遭遇詐騙時,以這些資料向警方報案。通報親友或社群團體,讓更多人提高警覺。
4.提高資安意識:定期更新密碼,並啟用多重驗證。安裝並更新防毒、防間諜軟體,定期掃描裝置安全風險。
 

遇到可疑情境的實戰操作

1.電話/簡訊假警示:掛斷來電或刪除簡訊,不主動回撥陌生號碼;再以官方熱線查詢。

2.網路購物疑雲:於大型、知名電商平台下單時,確認賣家評價與客服回應速度。若遭遇「附檔說明更低價」、「高轉換率付款頁面」,立刻停止並求證。
3.投資理財高手邀約:審慎檢視平台合法性(金融監管機構名錄查詢)、提領機制與出入金流程。若對方堅持不讓你「自己操作提領」,極有可能是詐騙。


詐騙集團的詐術日新月異,唯有養成「防詐三步:冷靜、查證、通報」的習慣,才能化解各種險境。年輕人快速求新,卻也容易因貪圖便利和高報酬而中招;建議平日多留心政府與銀行的防詐宣導,不斷提醒自己「再確認一次,就能多留一份安全」。遇到可疑狀況,別猶豫,馬上停、看、聽,並求助專業管道,才能守住自己血汗錢、守護個人資料。祝你我在數位時代中,仍能安心無虞,放心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