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做了八個實習工作,心理諮商師跟你分享她的實習經驗

我是一名諮商心理師,目前在國中擔任輔導教師,對實習一直沒完沒了的要求曾經哀鴻遍野、不願面對,還被朋友戲稱是「實習女王」。
By 加分誌 2016/05/24 11:00:00


記得剛剛升上大學時,我就是個傻呼呼的新鮮人,除了唸書以外,聽說哪裡好玩就靠過去,其實沒認真想過長期規畫,結果現在回頭一看,我從見習、暑期實習、學期間實習、全時實習等,默默卻也洋洋灑灑地累積了八段經驗!如果列出這些經驗,恐怕會嚇死很多有志實習的青年,因為掐指一算發現自己可沒這麼多時間申請那麼多實習經驗,不過請別擔心,我的經驗純粹與所學領域需要有關,並不是定律,也絕非要達到怎樣程度才算夠厲害。
 

在哪裡實習很重要!

對我來說,整個實習過程中最關鍵的,就是實習機構的選擇。以前常聽到「好的老師帶你上天堂,不好的老師帶你住套房」,我覺得這句話的精神用在找尋適合的實習機構時也很受用,因為實習的目的是學習專業,並在無後顧之憂的狀態下應用書本上的知識,而不僅僅是求累積履歷表上的經歷,所以要思考的是如何聰明做選擇,使這段時間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值!
 


▲跟老師、夥伴一起大喊:實習結束了!
 

第一次經驗:先喊先贏,學到什麼憑運氣

我的第一次經驗,是大三修習系上的「臨床見習」課程,當時由授課老師幫助我們這群懵懂的修課生媒合見習機構,記得選實習機構那天,全部的學生圍著會議桌,仔細聽著老師報出來的名單,想要去該機構就舉手爭取、先搶先贏,聽到選項時還來不及思考自己是否喜歡時,一切就發生了,不是得到、就是錯過,我直到聽到中段才回過神,然後秉持著「搶了再說」的精神馬上選了一間我印象不錯但卻不太了解的醫院,來實踐暑假為期一個月臨床見習;當時我和旁邊同學討論著,其實大家的選擇標準,也只是交通遠近跟住宿問題吧,反正到不同場域做一樣的事也應該都差不多吧!

後來我才發現,到不同地方實習,看到的、或是學到的,真的會差很多!從大家在見習結束後的分享我才得知,光是從各個醫院分配的見習科別、提供的權限、到和患者接觸的程度,都有非常大的差異。記得那時我每天都要八點半準時上班,但是有同學卻驕傲自己能睡到翻再去上班,雖然各有收穫,但也讓我發現未來在選擇實習機構時應該注意到更多細節。
 


▲征服慕田峪長城後,留下挑戰成功的合影
 

第二次經驗:
選擇權不在自己手上,有趣但效益不大!

大四那年,學姐跟我分享他在北京的實習經驗,聽起來實習中能接觸許多有趣的事物、玩遍當地大小景點,而且這個實習有住宿補助,整個暑假下來花費不大,缺點是最後實習機構是由主辦單位透過履歷和其他考量來媒合。

自己被分配到當地的廣播電台實習,實際的工作職務要到報到當天才會告知,我對自己的履歷很有信心,所以並不擔心會被分配到什麼奇怪的職務,但是直到當天報到後人事部經理宣布時,我的期待瞬間變為擔憂,因為我的正式職稱是「IT 部門網路編輯實習」,經理說因為看到我有雜誌編輯的經驗所以覺得這工作很適合,但對電腦完全沒輒的我一聽到資訊部門就已先退三步,更有趣的是當我懷著忐忑的心到部門卻發現電腦不能用時,我下意識的詢問同事可以請誰來協助,同事卻立刻變身成高手開始操作,我才再次注意到自己來到的是一個電腦高手雲集的部門,當時我心裡不由得吶喊「這不是我的世界呀!」;幸好工作內容是網站編輯、管理、與網友互動等等,談不上需用到多少電腦的知識,但是心裡對這工作的抗拒感讓我無法在工作上發現其他的樂趣,現在再回想起那段經驗,最先浮起的反而是快速累積了自由行的規劃能力呢!
 


▲在醫院青少年中心的每天早上,都要跟孩子們一起做早課
 

之後再申請實習:
讓選擇的權利回到自己手上!

惦記著前兩次的經驗,要再申請實習時我都會再三斟酌,並多方蒐集資訊,因為我深刻體會到當不喜歡實習場域時,學習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尤其是進入研究所之後,實習都是為了專業的累積與知識的實踐,更是馬虎不得!

在諮商心理師的訓練中,碩二時要有一整年的兼職實習經歷、碩三則要有完整的全職實習過程,每段實習申請時間約莫在正式實習前半年就開始,也就是說碩一下時就要申請好碩二的實習機構、碩二的實習尚未結束時就要確定碩三全職實習的場所,對我來說不管在時間上或心理上都是非常趕的,但是我決定這次要停下慌亂,認真了解自己到底想要學到什麼之後,再來選擇實習機構。

我問問自己,整理出理想中實習機構的特徵是:有溫暖正向的氣氛、對實習生的訓練有完整的規畫、有一定的自由度但又不是將實習生的責任無限上綱的地方。

▲大家來比醜:一起做鬼臉
 

由於這是所有相關系所學生的必修課程,實習單位往往是一開缺就會收到如雪片般飛來的履歷表,所以那時候與同學見面時的問候語都是以「你投 XXX 的履歷了嗎?」取代「最近過得好嗎?」,相當有趣;相較於曾聽過有人在申請諮商實習時丟出了近十份履歷、甚至超過,我的兼職實習和全職實習的申請都僅丟出三、四封履歷,那些機構都是我真的了解之後有興趣的機構,也藉著面試機會來更認識機構。

記得在申請全職實習時,在面試時我發現有個機構實習的工作需要到外部服務,且時間很長,於是在個別面談時我向他們提出我的考慮,後來該機構願意錄取我並做些妥協,他們非常貼心且有誠意,並且來電多通,但是整體考量後還是忍痛拒絕;最後我選擇工作方式截然不同的機構,因為我知道那才是適合自己也讓自己舒服的。很多人會以為申請實習,完全是讓機構/單位來選擇是否收你,但也有許多人提醒過我,在投履歷、面試的過程中,也不要忘了自己也有選擇權!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機構,才能心無旁騖。
 

怎麼找實習單位?先找到你想去的入口!

上大學後,學長姐總是叮囑我們要養成「看板」的習慣,我總是嫌麻煩,光是想到要登入、還要動手指,就懶到不行,所以總是沒辦法隨時得到批批踢(PTT)上的所有資訊,但是久了後我才發現自己也因此錯過了很多好康!

而我對申請實習的感覺也是一樣,有些資訊雖然是公開的,但是不會去注意的人終究還是會錯過,因此,如果真的想找實習,多方蒐集資訊是必要的,由於各種不同領域的實習資訊可能會有不同的聚集地,先知道自己想要找哪一類的實習,再去請教老師、學長姐等前輩的經驗,會事半功倍的多。

在申請實習的季節時,更要保持全神貫注,眼觀四方記下相關的訊息,公開招募的實習可不會為你保留位置,我曾聽過學姐們因為沒有注意申請時程,而幾乎錯過了每個機構公開招募實習生的機會,他們很懊惱但沒轍,最後幸好還有零星單位開放申請,才沒白費先前的苦等。
 


▲實習時與輔導室老師感情好,聖誕節還拍了系列照片慶祝
 

實習的機會也能自己創造!

我曾經對一個公司的業務非常有興趣,很想申請實習,但卻從沒聽過該公司的實習資訊,剛巧那時有老師在課堂上提到相關領域,下課後我馬上巴著老師不停地問,剛巧老師前不久認識一名公司顧問,鼓勵我主動與顧問聯繫,於是我決定自己寫一封信表達興趣與申請實習的意願!

當時我記得我早就打好信件內容,卻遲遲不敢送出,因為我希望能將禮貌、修辭等等都用到最完善,才不會浪費這難得的機會!後來也因為這封信,我順利得到該公司的實習機會,而那時我也才發現,原來公司不會對信件內容錙銖必較,只要展現出誠意與決心,他人也會用善意回應。
 


▲以協同指導老師身分帶著諮商中心志工們一起到鄰近機構做服務
 

如何最大化實習的價值?謙卑學習!

在實習的場域,我經常以「一無所知」的心情去接觸新的事物,雖然我對許多事物都已有基礎的認識了,但是各個機構有不同的做事方式、各個督導/導師也有不同的風格、對同一件事也可能有獨特的解讀,因此我總是會認真了解每一個細節,開放自己的心去聽、去了解每個督導的哲學和行事的原因。

在全職實習結束後的聚餐中,督導趁空檔告訴我:「你總是不怕詢問一些細節,即使是很小、或是很基本的東西,一般人可能不敢問,但你卻敢再澄清,這是很難得的!」,聽到此我不好意思地笑一笑,我說:「對呀,既然是來學習的,我就告訴自己不要帶著既有的理所當然!」,不過說實在的,我也暗自慶幸我的發問還沒有到督導覺得煩的程度呢!
 


▲擔任時間管理座談講師時,與台下同學互動
 

站穩自己的腳步,但記得自己還是有得靠!

在我的實習生涯中,感覺最尷尬的,恐怕就是實習生的定位了!很多朋友也曾與我討論角色定位不明的困擾,常有人覺得實習生只是來學習的,是學生的身分,可是另一方面卻又要求我們成為工作環境中獨立的個體,這個衝突在我到國中擔任實習老師時最為明顯,因為在學生眼中我們是老師、但老師們卻覺得我們是學生。

其實對我而言,實習生最幸福之處也是這個惱人的雙重身分,碰到工作上的困擾時能有人與你討論、或是站出來為你捍衛,而這的確只有在學習身分時存在,反倒在獨立工作之後這種安心的感覺可能會減低許多,因此我也建議實習生,可以勇敢去探索工作的領域,如果碰到困難了,可以回到靠山這一頭,讓他們來保護你、來跟你討論下次怎麼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