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高職課本讀熟就好?
機械原理只有在高職開設課程,大學並無這個科目,所以如果大家上網查詢如何準備機械原理這一科,很多人的回答都是「把高職的課本讀熟即可」。陳廣明老師表示,這樣的想法沒有錯,的確,因為大學沒有機械原理,而且就普考來說,只要有高中職學歷就可以報考,所以把高職的機械原理教科書讀熟是上榜的第一步。
不過,讀熟高職的課本僅是第一步,雖然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但如果想要讓上榜機率更加提升,那麼還得額外研讀大學的機械設計、機械製造、力學等特定單元。陳廣明老師解釋,這是因為有些國考不見得都會照高職課本範圍出題,以鐵路特考佐級考試來說,機械原理大意考科考題會出現機械製造甚至機械力學考題,可見出題者希望應試人員能懂得機械相關學識,舉一反三、延伸,但對於沒深入學習的考生而言,碰到這種題目難免緊張而錯失機會。
因此,老師建議考生可以參加補習班的課程,老師會協助整理出考試重點,把所有學生應該知道的內容統整在一起,考生不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從何準備起。
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相輔相成
機械原理裡面的零件設計規範、計算跟大學的機械設計60% 重疊。加上機械原理與機械設計兩個考科往往一起出現,像是普考機械工程就同時考了機械原理概要與機械設計概要,加上普考機械原理會考公式證明,考生在準備機械原理時,不妨一起準備機械設計,就算沒有要考機械設計,也應該要理解機械設計當中的一些觀念。
各章獨立,但某些觀念會在多個章節出現
機械原理與其他科目的最大差異在於它每一個章節的獨立性很強,因為各章節介紹的是不一樣的零件,所以應用的公式、觀念也會不太一樣,對考生來說,也相對單純,比如說談到彈簧,就去翻講解彈簧的那個章節,不用擔心會不會牽涉到其他單元的觀念。
不過陳廣明老師特別提醒,雖然機械原理各章節相當獨立,但也不免有些觀念會互相延伸。老師特別提出 2 個要注意的觀念:
- 轉動快慢的 5 個物理量:角速度、速度、週期、頻率、迴轉速彼此之間互有關連,而且會沿用到其他章節,要特別記憶。
- 傳動功率的計算:雖然傳動功率應用在許多元件,像是軸、鍵、皮帶輪及鍊輪等,但其計算方式大同小異。
做考古題,小心單位陷阱
機械原理考試題型大多為計算題,考生讀熟課本內容後,還是要搭配試題與考古題等多練習,累積了一定的答題經驗後,不難發現其實考題考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只是文字敘述稍作變化,陳廣明老師更說,要做到這樣的程度才表示有確實吸收課本知識,甚至題目不用看完就知道要考什麼了。老師也提醒,務必要讀懂教科書裡的原理原則,如此答題時才能精準判斷,像是考四連桿機構判定,了解葛萊旭夫 (grashof) 原理判定程序, 就能知道怎麼選擇。另外就是單位的換算,一定要看清楚考題給甚麼單位,避免算了老半天發現竟然完全搞錯單位系統,這樣就太可惜了。
獨家!陳廣明老師的答題 4 招
1. 轉動的轉速是迴轉速或速度
題目的文字敘述可能會造成誤解,直接看考題的單位是迴轉速「一定時間內多少轉 (如 rpm)」或是速度「一定時間內運動的長度 (如 cm/sec)」,藉以區分轉速指迴轉速還是速度。
2. 功率的物理參數
功率對應的有時間、長度及力量單位,而功率本身的單位表示還有瓦特 (W)、公制馬力 (PS) 與英制馬力 (Hp),建議做一張表方便對照,避免被題目的陷阱所騙。
3. 制動器的自勵作用
不要死背元件是順時針轉動或逆時針轉動有自勵作用,而要是從題目的圖中,由制動摩擦力與外加力對支點的力矩方向判定。
4. 輪系相關計算
看懂題目的傳動圖是最基本的, 了解動力的傳遞, 從主動軸與相關輪系去分析, 並能判斷以哪一種輪系公式去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