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兵到將軍 承擔突破觀光困境重任
張錫聰局長在觀光業界服務生涯長達 30 餘年,從交通部觀光局企劃組科員基層做起,歷任業務組、技術組、主任秘書、副局長,以及南投縣政府農業局局長、交通旅遊局局長、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副處長等重要角色,見證台灣觀光從開彊闢土到起飛成熟發展,為推廣台灣的觀光貢獻了無數心力,他強調交通部觀光局是為業界服務的平台,自己也是觀光界的園丁,可以深切感受他對台灣觀光事業用心的澆灌,以及從事觀光建設與推廣工作的毅力及信念。
張局長畢業於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及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從張局長主持會議時,一定親自徵詢、傾聽每位出席者的意見,迅速綜整與會者意見,從制度面、法令面、市場面找出問題的爭議點,提出各項分析後,以柔和堅毅的態度作出決策,可以看見過去所受之法學教育、奠基深厚管理學基礎,不遺漏任何意見,清楚有條理地分析問題, 歸納整合決策方案;而擁有基層與中央完整齊備的經歷,穩健踏實的行事風格,讓他成為在這波空前的觀光疫情下,長官委以重任的不二人選。

紮根觀光業務 30 餘年,深刻理解觀光產業的需求與困境,無論處在任何職位,都必須時刻保持創新思維,面對這波疫情造成的觀光困境,張局長不但清楚規劃政策藍圖,帶領同仁與業界並肩同行,一步一腳印地翻轉觀光舊思維,引領觀光產業突破困境,穩定轉型,開創疫後觀光新樣貌,打造台灣從防疫大國成為觀光大國。
與觀光局同仁攜手打造 「為全民服務的觀光資源大平台」
交通部觀光局目前下設置 6 組 6 室:企劃、業務、技術、 國際、國民旅遊、旅宿 6 組;秘書、人事、政風、主計、公 關、資訊 6 室;為加強來台以及出國觀光旅客之服務,先後於桃園及高雄設立「台灣桃園國際機場旅客服務中心」及「高雄國際機場旅客服務中心」,並於台北設立「旅遊服務中心」 及台中、台南、高雄服務處;此外,為了直接開發及管理國家級風景特定區觀光資源,也成立 13 處「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為辦理國際觀光推廣業務,分別在東京、大阪、首爾、 新加坡、吉隆坡、曼谷、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法蘭克福、 香港、北京、上海 ( 福州 )、胡志明市、倫敦等地設置共 15 個駐外辦事處。
「觀光業是服務業,交通部觀光局是一個服務型的機關,除了為旅遊業者服務,也為旅遊消費者服務,而我本人同時也是為局內同仁服務,協助同仁順利推動業務」,張局長對於觀光局業務及角色功能做了這樣的定義,強調觀光局是個整合觀光相關資源、輔導、溝通、行銷等多重角色的平台,鼓勵同仁能帶著服務熱情,協助觀光產業,也輔導觀光產業界運用此平台,提升自身品質與業績,期許所有為台灣 觀光貢獻心力的業者及公、協會團體,能攜手推動發展,再創台灣觀光高峰。

紓困觀光產業 穩定產業經營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首當其衝影響最深的就屬觀光產業,為穩定觀光產業的經營及避免觀光人才流失,觀光局動員全體同仁快速核撥紓困補助,陪同業者度過營運低潮。同時,體檢觀光產業的結構、輔導體質不夠健全的產業,將危機化為轉機,把握這波「疫後轉型」的機會,並透過人才培訓及產業精英的防疫踩線旅遊輔導品牌經營,協助專辦出國旅遊的旅行社轉投入包裝國旅的經營。
疫後政策引導產業轉型 累積國旅市場新能量
國內疫情控制趨於緩和後,配合觀光局透過三階段「防疫踩線旅遊」、「安心旅遊」及「國際行銷推廣」等旅遊規劃,積極有序地協助受疫情衝擊之觀光產業推動振興措施,促使觀光從「外銷轉內銷」投入國旅,以增進國旅及國際旅遊市場競爭力,提振觀光旅遊市場。
當台灣人無法出國而必須選擇留在國內旅遊的同時,觀光局同步透過人才培訓及產業領袖的防疫踩線旅遊、輔導品牌經營及相關公協會結合台灣「深度文化在地內容」,豐富旅行社國旅產品線,挖掘台灣特色遊程與在地文化 體驗或探險行程,同時檢討缺失、謀求改善, 希望能趁這次疫情「促使觀光產業轉型,並開始推動精緻旅遊」,帶來新的旅遊體驗,讓消費者願意花費更多時間跟金錢留在台灣。從申請補助資料上顯示,已有近 1,000 家專辦出國旅 遊的旅行社轉投入包裝國旅旅遊產品;另推廣「行銷台灣跳島遊程」也是重頭戲之一,全球首艘復航的國際郵輪「探索夢號」從台灣出發,吸引更多旅行業投入國旅,挖掘出「不再一樣」的深度旅遊行程,有故事、情感以及生活,甚至是能夠提升個人價值感的體驗。

佈局台灣衝刺國際 鼓勵安心來台遊
第二階段的安心旅遊觀光局一起完成帶動國內旅遊、輔導產業轉型階段任務。第三階段的國際行銷推廣則配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佈局國際市場,超前部署並以「恢復國際旅客來台信心、再衝刺來台旅客數量」方向前進,適時啟動市場並推動國際雙邊旅遊合作,強化鄰近國家各市場宣傳,主推安心來台旅遊,藉此振興國內觀光產業,為台灣說一個好故事,讓觀光成為擁有療癒人心的力量產業。接下來一系列的政策規劃,有非常明確的藍圖,短期政策以推動「觀光產業紓困方案」為主、 中期則朝「復甦及振興方案」及「觀光升級及轉型措施」推進。 至於長期政策則會朝「Tourism 2030 台灣觀光政策白皮書」所研議的「觀光產業永續發展」方針努力。
推動觀光立國新願景 打造觀光幸福夢工廠
張局長期許觀光是一個幸福夢工廠,能夠集結「食、宿、 遊、購、行」產業鏈,讓旅人帶回餘溫蕩漾的幸福回憶。觀光局肩負全國觀光事業發展之責,對於產業優化、輔導,及開拓旅遊市場向來不遺餘力。「觀光立國」是國家發展觀光產業願景,觀光需要各界攜手營造,期待未來政府各部門能落實「觀光主流化」,施政與建設能將觀光列為重心,從中央到地方「人人心中有觀光」,國民心中有觀光、政府施政不忘觀光,觀光旅遊業者與政府繼續打拚,以「永續」的理念經營企業、用「尊重」的態度愛護資源、用負「責任」的態度服務旅客,提供深度、在地、多元、精緻、高品質旅遊環境,共同見證臺灣觀光的下一個里程碑。
最後,張局長勉勵年輕人,台灣是北迴歸線上的一顆綠寶石,台灣雖小,但資源豐富,擁有無限可能性,值得國際旅客一來再來,也值得我們所有人壯遊台灣,從登高山、環島至跳島旅遊,認識自己的家鄉,進而產生認同感,愛台灣的同時, 我們就是台灣的最佳觀光推手,一起把台灣帶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