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籍與戶政法規 投報率超高的拿高分關鍵考科

宮井鳴老師教你掌握考試重點與準備秘訣
By 加分誌 2022/03/17 00:00:00

文/艾格     圖/ Shutterstock

法科可以當衝高分科目?是在開玩笑吧?不知道看到標題的你是否心中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呢?過往法科總給人「死背」、「法條龐雜」等印象,光想到要背上百條法條加上施行細則、延伸的其他法條等等,頭就好痛。但就宮井鳴老師的見解,曾拿下國考申論題滿分的他,認為國籍與戶政法規絕對有資格成為拿高分的關鍵,只要投注努力,考試絕對可以有優秀的報酬,更可以幫助考生補足其他弱點科目。

不要從第一條開始讀

研讀本考科,宮井鳴老師有一個必須要事先強調的重點:「不要從第一條開始讀到最後一條。」老師解釋,因為國籍與戶政法規法條量大,如果盲目的從第一條開始看,很容易就會看不懂,應該遵從以下的步驟進行:

1. 了解國籍與戶籍的關係:通常情況是先有國籍再有戶籍,建議可從國籍法開始準備。

2. 了解戶籍系統再看法條:對台灣戶籍系統與制度有所了解之後,才容易理解法條內容。

3. 了解法條再回過頭對照實務運作:熟悉法條內容後,老師建議應該要再回過頭對照實務運作了解法條如何運用於實際案例。可以上內政部戶政司網站、國發會網站查找相關資料。此外,以內政部網站來說,還會有條文的函釋,這是幫助自己更了解法條內容的重要工具。

老師舉例:「如果考題出一個故事,指出一對父母因為工作忙碌而讓小孩的阿公擔任監護人,這屬於「委託監護的情形」,究竟應該要辦理何種登記?就是要考同學知不知道『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登記』與『監護登記』的差別,如果有看過函釋,就可以很清楚了解原則上生父與生母適用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行使負擔登記,其餘人等皆適用監護登記。」

此外,老師更建議學習本科應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他舉例:「出生登記相關的法條看似單純,但實則牽涉許多相關實務程序,例如健保、勞保中的生育給付等等。如果只看戶籍法,會覺得好像很簡單,但卻也容易因此疏忽了相關實務程序,錯失拿分數的機會。」

背法條靠「幻想」?

法條龐雜,相信許多考生都想要趕快盡可能背越多法條越好,但宮井鳴老師強調:「不要急著想說要背法條, 應該先理解法條內容,接著做大量題目,驗證自己哪些地方不足。很多時候背了再多法條,沒有真正理解,就無法在申論題拿高分。」

做了大量題目,檢視自己法條理解程度後,才進入到背法條的階段。老師鼓勵可以帶入情境,甚至是透過幻想一個事件,輔助自己記誦法條。另外,以口訣方式記憶也是不錯的方式。「例如如何證明一個人是否具有中華民國國籍,可以用戶籍資料、國民身分證、護照、華僑登記證、華僑身分證明書證明。擷取關鍵字組合起來就是『戶國護身華僑』。」

申論題答題策略與技巧

本考科法條量大,考試難免容易因為緊張而忘記。老師鼓勵,拿到試題卷後,不妨花幾分鐘時間好好看過每一個題目,可以先就較不熟悉的題目於問題卷上擬稿,並寫下容易忘記的法條與關鍵字。此外,審題也要特別留意問題中有幾個問號,可以直接圈起來提醒自己。

至於很多人詢問老師答題時間如何分配,老師認為: 「考試兩小時,扣掉審題與寫錯塗改時間,每一題可以作答時間大概是 25 到 30 分鐘左右。建議就問號數量分配每一題作答時間,而且應該要在平時練習申論題時就這麼做,養成良好答題時間掌握能力。」講完,老師也提供一個小秘訣,可以在問題卷上寫下每一題的答題終止時間,讓自己明確知道時間的分配。

法科最常出現的答題策略不外乎三段式做答:前言、申論、結論,但老師認為這因題而異,假設題目分成好幾個小提問,那只要標明數字依序回答即可,不必非得按照 三段式回答。

宮井鳴老師強調,國籍與戶政法規雖然法條數量多, 但卻是一門容易掌握的科目。他勉勵所有考生,只要善用情境理解法條,並搭配大量練習,國籍與戶政法規肯定能 成為拉高分數的最佳武器。


詳細內容請參考2022MyPlus狀元大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