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學就在生活中,沒基礎也免擔心!

沒有接觸過財政學的同學,剛學習本科目時,通常會有「害怕」的心理。因為聽聞財政學可深可廣,考試範圍可大可小,不知道該如何準備。還有一些同學,雖然有會計、 審計的背景,卻對財政學相對陌生。因為財政學屬經濟學的分支,可能本來經濟學就不好,以至於對財政學也一知半解。
By 加分誌 2022/05/27 00:00:00

撰文/洪孟樊

財政學周宇老師面對心懷恐懼的同學,通常會先以經濟學的供需原理切入,帶領同學逐步認識財政學。慢慢深入,同學就會發現,原來財政學並不難,難的是自己願不願意花時間學習!

讀財政學講究循序漸進

財政學章節眾多,周宇老師建議, 同學學習財政學時,務必循序漸進進行。 「如果以我上課的教科書章節安排來看, 成本效益分析之前的章節相對簡單;成本效益後的章節會越來越複雜。這樣的安排是有邏輯的,主要是希望同學由淺入深學習,避免一開始就碰大魔王,而失去對財政學的信心與興趣。」

同學在準備過程中常會有個疑問,「老師說要循序漸進,但我怎麼知道每個章節會考哪些東西?還是乾脆多讀幾本參考書,避免漏讀了重點?」

老師對此也解釋:「考生時間有限, 我認為同時間看太多本書,不見得是優勢。我常跟學生宣導,好好把一本書讀 完,比起讀好幾本書卻不專精來得強。」 因此,周宇老師建議,同學不如把時間投注在一本教科書,更有機會獲得豐碩的成果。

老師說這些內容常考!

財政學眾多章節當中,周宇老師挑出幾個較容易出題的章節跟大家分享。首先是導論,福利經濟學當中的柏拉圖效率、 補償原則等內容都是相當基本且常考的概念。且導論也是建立起同學對財政學整體知識架構的重要篇章,務必花時間好好研讀。

接著是租稅總論,超額負擔的衡量與計算,同學要懂得運用均等變量、補償變量的圖形進行申論,這在國考中已經出現不只一次。此外,地方財政理論對於要考地方特考的同學更是要特別注意,尤其是地方補助款的內容,這跟同學將來進了地方單位工作息息相關。

除了上述幾個章節,周宇老師特別 強調時事的重要性:「財政學是一門跟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我們的生活無一不是 財政學,從國民生計到環境永續,都跟財政學相關。因此,留意相關新聞很重要。 如果參加補習班,老師會幫忙整理新聞重點,省去同學的時間。」

經濟學原理與財政學的異同

很多同學有經濟學的基礎下,再來學財政學,確實會有幫助。不過某些名詞卻容易混淆,例如供需曲線,經濟學以 D 代表需求線,S 代表供給線;而財政學有邊際利益線 (MB)、邊際成本線 (MC)。實際上,MB 就等於 D,MC 就等於 S,換個名詞,意思卻是相同的。

讀財政學講究循序漸進

周宇老師分享自身的慘痛經驗,曾經因為疏於練習考古題,而導致考試申論題分數不如預期。老師提醒:「近三年內各大考試,只要是財政學科目,都要練習。 所謂的練習,是要把每一題的每一個選項搞懂,申論題則要有辦法理出架構,並適時挑題目完整撰寫過一次。」

同時,老師也建議做考古題要做到 「申論選擇化、選擇申論化」。舉例來說,設想選擇題的考點如果出現在申論題,會怎麼考?反之亦然。試著想想自己會如何雙向解題,如果發現有某個地方卡關,就趕緊回去翻一下筆記。

說到筆記,老師提醒,教科書的內容龐雜,同學應該要自己整理出符合自身讀書習慣的重點筆記,也可以從考古題中找出常考的內容,放進筆記裡,提升準備效率。

面對財政學,周宇老師認為,剛開始接觸陌生科目多少會緊張、害怕。但其實只要選定一本參考書,循序漸進閱讀,並搭配考古題練習,會發現財政學一點都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