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andra
圖/Shutterstock
第一階段──投資打底萌芽期
這個階段可以從剛步入職場的時間算到35歲之間,剛出社會的前幾年還在磨練社會經驗,收入普遍不高,能投資的金額也不高,比如說一個月三萬不到的薪水,苦哈哈的存一萬,犧牲了娛樂與生活品質,一年也只有12萬能投資,即使投報率10%,能變出的實質效益也不大,如果這個時候把注意力放在鑽研投資項目上,反而會失焦。
因此這個階段可以先把投資的重點放在「投資自己」身上,可以多用時間換取空間,把重心放在工作技能、其它專業、人脈的培養上,也可以多學習投資工具的種類,在這個階段除了投資自己之外,也要養成存錢的習慣,即使一個月只能存三、五千都好,存一筆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這樣可以避免日後養成揮霍的習慣,在這階段除了做好基本功,也可以打好妥善支配金錢的根基。

第二階段──投資黃金發展期
這個階段可以從35歲延續到退休前夕,這個時期如果有在第一階段好好投資自己,擁有一技之長,在職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時薪資應該有不錯的成長,若是當了中高階主管,薪水可能就更多,此時應該會有更多錢可以運用,每個月可以固定撥出一筆錢來投資。
不過大多數的人在這個階段,同時必須承受更重的家庭壓力或承擔子女的開銷,因此可以善用多元投資的方式,例如每月固定用薪水的20%進行風險承擔較高、波動性大的投資,像是房產、高配息股票,認股權證基金、債券等投資項目,另一方面為子女準備平穩上揚、可以投資10至20年的區域型基金,未來可以支付子女上高中、大學高額的學雜費,而在上個階段養成的儲蓄習慣也派上用場,可以固定儲蓄30%,規劃未來退休後要用的養老金。

第三階段──穩定投資慢活期
退休後的時間都涵蓋在這個階段,以前人都做到65歲之後退休,也有不少做到七、八十歲還老當益壯的,不過現在人比較懂得慢活、樂活,五十初頭就要退休的人群也不少,既然會選擇提早退休,通常已經存好後半輩子要用的錢,因此這個時期的投資務必要以保底為主,將八、九成的錢定存下來,一至兩成可以拿來放在穩定的全球性基金、股票型基金、高股息投資標的,當成被動收入的來源,賺點可以流動的零用金,是比較實際的投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