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衛生紙、搶蛋、現在要搶鹽?一窩蜂恐慌下的群眾心理

為什麼人類會有因恐慌而囤積物資的傾向?這是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事實上,早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時,人們就曾因囤積醫療用品與食物使物價飛漲。搶衛生紙、搶蛋、搶鹽等民生用品,這些行動都是源自於想要安全感,想拿回對生活的主控權!
By 加分誌 2023/09/22 00:00:00
文/洪佳如 圖/pexels

搶購物資的風潮和「害怕錯過」的心理狀態有關,又稱為錯失恐懼症(fomo syndrome),人們害怕錯過機會,尤其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流行,這份焦慮越來越明顯與被放大,引起恐慌但不全然正確的消息也會加速傳播。

為了追求在社會群體中的認同感,以及對安全感的需求,囤積民生用品可以讓人有拿回生活主控權的感受,達到紓壓的部分效果,讓日常生活不至於出軌,尤其像大包裝、大體積的衛生紙,在排隊行列中,特別容易受到矚目,也容易讓人們互相模仿,形成從眾行為。



政府需即時介入與澄清

當搶購過量時,就會讓危機由假變真,造成缺貨。如何避免陷入搶購的心理旋風,首先,政府需要公開、透明且即時提供正確的資訊,再來針對散播不實訊息的個人與媒體做出應對的懲處,如果狀況真的相當嚴重,例如疫情初期口罩生產量供不應求,政府就需要採用配額的方式,限制民眾購買數量,穩定物資、安穩民眾慌亂的心。

此外,民眾也可以從保持冷靜,杜絕不實訊息開始做起,當一位理性的媒體閱聽人,對真假訊息明加分辨,對常用的民生物資則可以有計畫的聰明消費,好好掌握家中的物資數量,就能避免陷入一窩蜂的群眾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