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歐北來好嗎?四個七年級生靠著旅行拼湊台灣島嶼拼圖

一個在 2012 年由四個七年級生所組成的歐北來團隊,也許在很多大人眼中他們不走正規路,但他們的出發點很簡單,希望深入台灣各個角落,蒐集在地故事,記錄草根人物,一塊一塊拼出動人的島嶼拼圖,也提醒著我們要珍惜平常可能忽略周遭的美好人、事、物⋯⋯
By 加分誌 2015/12/28 10:30:00


就是要歐北來

歐北來創立之初發起「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希望透過這計畫讓人發現每個地方、每個人都有值得被關注的亮點,只是因為平常太習慣而忽視他們其實閃閃發亮著,被遺忘的美好需要你我再把它拾起,正如同歐北來這三年來始終如一做的事──傳遞美好事物與正面能量。在改變世界前,要先從改變自己開始,於是在跨出世界前,要先從認識台灣這片土地開始。

對歐北來團員們來說旅行就是生活,所以在環島時,不會急著想把台灣繞完,或是跑完所有景點,一個地方他們就會待上很長一段時間,不知不覺就和當地人做朋友,甚至像是一家人,他們的角色不是匆匆的旅人,而是希望在慢下來的過程中,把他們所見所聞的感動記錄下來並和他人分享。
 


 

歐北來把兩年多以來在台灣各地的足跡集結成冊,出版了《人生至少歐北來一次─這個島嶼教我的事》,「我們想把故事傳遞出去,讓更多人認識這裡,而不是抱持著要去冷門景點的心態,把焦點放在『人』,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和際遇,分享從這些人身上學到的觀念與想法,而《人生至少歐北來一次─這個島嶼教我的事》這本書也可以看作是地圖,讓你不只是透過文字,還可以像尋寶般找到書上的人生導師,能認識這些人真是好比獲得無價之寶。」

看完這些他們親身體驗到的小故事,你的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啊!我身邊好像也有這號人物存在」,令我們開始思索那既熟悉又陌生的美好風景。
 


 

島嶼之歌

有時候當下選擇攀談與否,結果就會截然不同。有一次歐北來成員中的陳亦琳、Camera(趙冠盈)和友人計畫到小琉球潛水,想不到遇到超熱情的黑糖刨冰店老闆娘,一聽到他們晚上要住海邊,便邀請他們當晚到家裡的三合院居住,而他們在聊天的過程中發現老闆是一名畫家,平常在高雄工作,但又想留在小琉球,故每天往返半小時的船程,並藉由開刨冰店,成為家鄉的節點⋯⋯。

歐北來除了在小琉球體驗到當地人的熱情和友善,更看到他們對於生態保護的堅持。以前,小琉球的海洋資源相當豐富,還有罕見的海龜,但近幾年來小琉球的觀光產業愈趨發達,人潮也帶來了環境污染與破壞,甚至到後來海龜都不再游到小琉球。

為此,當地居民便自動自發組成協會,開會討論關於環境等公共議題,並貼告示告訴大家什麼時候是潮間帶休息的時間,不開放夜間導覽,給環境有喘息的空間,希望這座島嶼能永續地發展,讓更多人可以看到小琉球的美麗。當地人決定做出改變,即使當下勢必會損失一些收入。

「在大家的努力下,海龜慢慢回來了,現在也有專門清理海底垃圾的義工,我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無私、為了整體環境著想的一群人,很感動。」Camera 說道。

一抹微笑、親切的問候、一件細小細微的事都能帶給我們感動,每一個人都是無可替代的拼圖,只要你願意放開心胸。
 


 

讓我們一起蒐集島嶼拼圖

歐北來團隊之一的阿達(蔡昇達),致力於推動「島嶼拼圖」計畫,目前在花蓮萬榮馬遠、花蓮豐濱港口、蘭嶼朗島等地不定期舉辦,持續深耕及擴點其他村落,除了帶大家進部落生活,也同時建立起部落可自行運作的模式,減緩人口外流情況,藉此架構守護自己的生活文化,並重視和瞭解自己的家鄉。

島嶼拼圖,也就是深度旅行。歐北來會帶你和當地人一起生活,深入當地,體驗部落文化,有趣的是你事先完全不知道行程,只會跟你說在哪裡碰面、行程大概什麼時候結束等訊息,其他一概任你想像,只要把心情準備好,就可以出發了。

順著歐北來的規劃會接觸到不同的人,可能是村長,可能是當地耆老或是青年,並根據不同的時節安排活動,像是拿著手電筒在溪裡抓溪蝦,抑或是狩獵的季節,在獵人允許的情況下,會帶著大家上山去打獵。歐北來的行程規劃都會和當地人溝通,隨著生態與萬物的作息調整,跟一般的旅行團不同,不是你選擇行程,而是以當地人想要呈現什麼樣的方式讓大家體驗,每一次參加都是不一樣的內容。

參加了幾次島嶼拼圖你會發現,每次去就像回家一樣,到了火車站只要打電話說一聲:「我到車站囉! 可以來接我嗎?」就會有家人來接你,不只是場文化體驗旅程,更讓你與在地產生感情,本來在書上、電視上出現的名詞,都因為聯結而有所改變,「可是要小心一點,去了之後就會想一直再去,這是很危險的事情,」Camera 笑道。這讓人想起《小王子》裡狐狸和小王子的對話,一旦被馴服了,對彼此來說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因為有了聯結,產生了情感,一切都不一樣了。
 


 

把台灣帶出去 讓世界走進來

遇到外國人的時候,大家通常都是怎麼介紹台灣的呢?是夜市小吃還是台灣最美的風景─濃濃的人情味?不過光是這兩樣就足夠代表台灣嗎?歐北來成員之一的Camera 說道,其實台灣還有許多可以跟外國人介紹的地方。在國外時,Camera 的小包包隨時都放著護照、硬幣與紙鈔,因為這是介紹台灣最好的道具。她會和外國人介紹我們除了硬幣和一百元鈔票之外,其他都沒有偉人的圖像,強調的是在這島嶼上相處的人事物,而不是去歌頌偉人。

而護照裡頭加簽、簽證、註記頁面,都印有台灣各地的風景,像是有台北 101、野柳女王頭、故宮博物院、日月潭、玉山、阿里山、七股鹽山、億載金城和赤崁樓、鵝鑾鼻燈塔⋯⋯等,把台灣風景名勝全放進這小小的護照本,可以很方便的拿出來介紹台灣,「每次外國人都會驚呼我們的護照做得相當好,然後打開他們的護照逗趣的說:『妳看我的護照裡面什麼都沒有!』」。

Camera 還會先和對方聊天,看對方關注什麼議題,可能有人喜歡談論大自然,有的人喜歡聊政治,有的傾向歷史古蹟、藝術等,藉此針對他喜歡的議題切入介紹台灣。「大部分遇到的人都喜歡聊大自然、運動,所以我就會介紹台灣是個可以一天往返海邊潛水跟爬高山的地方,而且交通方便,可以很快就到達各個城市,很適合從事各類戶外活動,而且有豐富的地形和生態。如果喜歡騎單車的話,我們有完善的環島路線,十幾天是不夠的,因為每個地方你都會待很久,所以可能需要半年才能環完台灣全島(笑)」。

除此之外,Camera 還會介紹台灣的多元文化,像是台灣保留完整的閩客文化與傳統,並且書寫繁體中文,以及各族原住民所保留的特色文化,狩獵、口傳傳說故事、尊敬大自然以及和萬物和諧共存的態度,還有述說南島語系族群的發源地是在台灣的理論等等,甚至是談論到台灣的新移民,告訴外國人台灣是個相當兼容並蓄的地方,在短短的距離內可以看到寺廟、教堂和清真寺,可以看到不同族群融合在一起的景像。
 


 

歐北來高雄基地 一塊活動

在今年年初,歐北來的亦琳在駁二藝術特區搭建了樹屋,這是個空間但不封閉,你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個活的實驗教室。

記得有次的主題為:「一塊歐北來─靠! 原來這樣也能活」,邀請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分享彼此的經驗,有在街頭表演流浪世界的人,也有追蹤師,還有的人住在樹上、睡在海邊⋯⋯等各式各樣你覺得不可思議到瞠目結舌的事都會發生,也許在大部分的人眼裡無法理解這樣的行為,但他們用非社會主流的方式活下去,「一個無法被時間與距離所綑綁的所在,請不要嘗試定義,因為我們所做的事情將會變成答案。我們是一群不被社會體制所束縛的自由人,如果我們做了某些事,那一定是因為很好玩;不管我們在哪裡,我們在一塊」。
 


 

歐北來這名字聽起來好像在亂來,做一些不合規矩、邏輯的事,但其實他們並無意挑戰社會框架,只是想告訴大家有更多的方式與選擇,當人們知道有不同的選擇跟思考方式的時候,可以去判斷、決定自己想要什麼。

現在「歐北來移動部落 一塊 a piece of」把基地移到了橋頭糖廠的物三倉庫,邀請了北美追蹤師、刺青師傅、部落獵人等樹屋嘉賓,繼「靠! 原來這樣也能活」後,告訴大家如何存活下來。在學生時期,我們接觸到以及知道的工作行業並不多,讀書彷彿就是為了追求穩定的工作及安安穩穩地過生活,但我們可能遺忘學習如何當「人」以及生存下來的技能,像是追蹤師會告訴我們該怎麼和大自然相處,以及在森林裡走失時該如何活下來;街頭藝人會教大家有哪些撇步怎麼在街頭上生存;以及三年前本來是旱鴨子但現在成為潛水教練的人,以自己的興趣到後來變成工作的例子。

藉由這些人生導師的分享,可以提供你不一樣的角度和視野。



歐北來團隊
歐北來團隊是由一群熱愛旅行且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成員所組成。他們認為旅行是一個最棒的傳遞媒介,透過旅行更容易去接納與學習與自己不同且未知的觀念。動身環遊世界以前,從認識自己的土地開始,秉持「促進人與人之間聯結」、「傳遞美好事物」、「自身專業反饋土地」等三大理念,透過活動、設計、影像、音樂、文字,舉辦了台灣各地的深度旅行「島嶼拼圖」,以及推出各樣的旅行相關產品。歐北來團隊不限定任何形式的可能,試著讓所有被遺忘和被忽略的事物變得好玩,使之被重視,獲得關注。


精選文章 What’s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