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米蟲人生找工作,先要找對平台!

早已過了那個要拿報紙找工作的年代,現在各種求職平台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有些還推出 APP,讓找尋工作變得越來越簡單。
By 加分誌 2015/05/28 10:00:00


利用求職平台跨國找工作

身為 21 世紀新人類的你,是否手機不離身、臉書關不掉、LINE 響不停呢?但對網際網路如此熟悉的你,可知道要如何利用這把利刃,為你斬除找工作的麻煩?尤其,許多大學生嚮往到國外工作,享有較高的薪資與福利,但卻不知從何著手。可放眼望去,全世界有那麼多的求職平台一個接一個竄出,上面卻缺了你的履歷與自傳,實在可惜。

現今全球最大的求職平台, 應該非 LinkedIn(領英)莫屬了。LinkedIn 是由前 PayPal 執行副總裁與 Intuit 軟體公司高級管理職的里德霍夫曼所創辦,公司總部設於美國加州。LinkedIn 的特色在於「人脈」(connections),希望使用者能透過 LinkedIn,結交更多企業朋友, 並有效推銷自己。

LinkedIn 目前已經擁有上億用戶,這些用戶來自世界各地、各行各業,聽起來很吸人吧?只要將你的履歷丟上去,可能就會有來自德國的公司主動邀請你面試。但也就是因為 LinkedIn 容易使用的緣故,許多求職者不懂得如何經營自己的個人檔案與頁面,空有一身功夫,卻無處可使,在此,我們要教你幾招秘訣,讓你無論是在領英或是其他求職平台都能受用無窮。

如果你只想要快速找到工作機會,並直接與業主連繫,那 Craigslist 就是你的最好朋友了。Craigslist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找工作機會的平台,每天上去看,都會有不同的工作機會,還可以點進去看該公司詳細的需求,確認自己符不符合條件。

Craigslist 鎖定的面向為中小企業,如果你是想要找類似台積電、台塑這類大型企業的職缺的話,恐怕不會在這上面有任何收獲;但倘若你是一個設計師、文字工作者、藝術家,想找一間小公司或是小型工作室的工作機會,那 Craigslist 將會是你的最好工具。

另外,筆者個人相當喜歡的一款求職平台─ AngelList,介面相當清爽,而且更棒的是,每個工作機會都會列出資方所開的薪水條件,而不像國內許多求職網只會寫:面議。有了薪資的概念,可以幫助求職者篩選工作,並認知市場需求與概況,進而分析自己的能力與價值。
 


 

翻轉人脈 創造機會

許多青年可能會想著創業,或是當個 SOHO 族,但一投入下去,立即發現的問題往往是人脈不夠廣、所需資源不知從何找起。打著解決這種問題的人才與資源媒合平台─ Changee Across 就此誕生。Changee Across 注意到,約有 130 萬人正從事早期階段創業活動,這些人可能極度需要同等規模的合作夥伴,但卻時常碰到軟釘子,不知從何找起;同時,因為這些合作夥伴可能也是處於剛起步的階段,所以曝光率不高,無從被挖掘。

Changee Across 希望能打造一個清晰易懂的介面,供使用者互相交換資訊,達成合作關係。整體而言就跟一般的求職平台無異,惟其擁有創業資源與專案目錄,用戶可以根據分類輕鬆找到正在進行的專案,並能立即得知對方所需的資源,若與自身媒合,就可馬上與對方連繫。透過串連的效應,達到雙贏的局面,這是 Changee Across 最希望達到的目標,讓青年創業、初創業的人都能擁有發展的機會。
 

隨身關注工作動態

許多求職平台將觸手延伸到行動裝置上,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關注求職資訊,像是有無收到面試通知、雇主回饋如何、錄取與否通知等。這也造成了求職速度的大大提升,這裡講的並不是錄取的機率,而是整個求職的過程速度。舉例來說,因為行動裝置的普及,求職者可能無時無刻都在關注工作動態,不若以往被電腦綁住,也因為這樣,找工作的速度大大提升,熱門工作很快就會擁有極高的關注度。

這對雇主而言固然是好事一樁,畢竟前來應徵的人越多,選擇也就越多;可對求職者而言,競爭也變激烈,而且工作機會瞬息萬變,某個你鍾意的工作可能下一刻就關閉求職網上的需求。因此,求職者在這樣的環境下,變得要時時刻刻關注求職動態,不能像以往送出履歷後就坐等通知,有時甚至得主動聯繫雇主,確認對方有無收到自己的履歷,以加深對方的印象,也讓雇主對你的好感度提升。

以上說的都是針對無業求職者,那是否這些求職平台、APP 就跟有工作的人無關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於有一份工作的人,在此由衷祝福,畢竟要在人才濟濟的社會中脫穎而出,成功被錄用,可不是件簡單事。但古人常言道,「居安思危」,或許你擁有一份人人稱羨的好工作,也或許你的工作馬馬虎虎,不管是何種情況,如果有空時能上去求職網看看,反而能對你的職涯、工作有所幫助。

怎麼說呢?上求職網看當時有什麼新的工作需求,或是何種行業正大量需要人才,藉此可判斷什麼行業正興起,以及什麼樣的工作正大受歡迎。如果你從事的是人資管理相關工作,這樣的舉動定能讓你對人才管理有所幫助。換個角度,倘若你正處於考慮要不要換工作的掙扎點,關注求職動態更是不可或缺的動作。

或許在觀察目前職業動態的同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是不適任的,可能有更好的機會等著你。
 


創意決勝點其實現在社群平台那麼多,Facebook、Google+、Twitter、Instagram 等都擁有許多用戶,甚至比那些專門為求職打造的平台來得多。但,這些社群平台並無法表現出你的專業度,更無法清楚的展現你的個人履歷。舉Facebook 來說,上面充斥著各種人,縱使你將你的個人學經歷都放上去,並妥善經營,恐怕還是無法因而找到一份好工作。

不過,也有許多年輕人藉著這些社群平台的活絡,而打造了自己的企業王國。如網路插畫家 Cherng、Duncan 等人,便是透過 Facebook 而紅透半片天,這在以往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事情。不得不說,這年頭有創意且懂得如何付諸實行的人,就能傲視群雄,領先其他競爭者。

舉 Instagram 來說,有些部落客利用俗稱 IG 的 Instagram 社群平台每日分享自己的穿搭、妝容,得到了上萬粉絲的追蹤,更引起一些服飾品牌、彩妝品牌的注意,紛紛邀請這些部落客幫忙分享、代言。

另外,像席捲全球的 Youtuber 這個新興行業,更是許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工作。Youtuber,顧名思義就是利用  YouTube 賺錢的人,不管你是拍自己每天的生活、彩妝、穿搭、料理、玩遊戲、開箱等等,都有可能一炮而紅,進而從YouTube 那賺到廣告利潤,據說,有些知名 Youtuber 的薪水可是讓人望塵莫及呢!

雖然失業率很高、薪資所得倒退、房價高漲,但身為大學生,對工作、夢想的熱情絕對不能因此減弱。很多年輕人利用不同方式,開創出自己的道路,顛覆了上一代對這一代的成見,若過於自怨自艾,對於求職是全然無幫助的。不知道看完這篇文章會不會讓你對於職涯規劃有著莫大的衝動?若有,那再好不過,但若是沒有,趕快上這些求職網看看吧,或許能激發你對工作的憧憬喔!
 


  • 個人化頁面
許多使用者不知道如何做出屬於自己的頁面,索性複製他人的貼上。但其實,擁有個人特色的簡介是吸引雇主的第一步,像是擁有自己的網址(linkedin.com/in/ 你的名字)還有上傳清晰的大頭照(這張大頭照最好跟你的其他社交平台一樣,並請注意自己的服裝儀容)。
  • 深耕交際圈
LinkedIn 系統會詢問你要不要加入你可能認識的朋友於自己的通訊錄中,許多人嫌麻煩或是怕自己的簡介被認識的人看到,而忽略了此重要步驟。人脈永遠是職場上最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別再故步自封了,快把好友們加進來吧!
  • 交換背書
有了深厚的人脈,此時就是獲取一些正面評價的時候了,有了其他朋友或業主的背書,你的可信度將會大大提升,也比較容易讓更多業主注意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