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為自己加分

從小到大,閱讀,一直是父母、師長叨叨絮絮提醒我們應該多做的一件事情。然而,到底閱讀為何重要?那是因為閱讀能夠給我們看見更多的可能性。就好像一個人要學棋藝,不多看看大師的下棋方式,有很多時候, 是難以下出「傑出的一手」的。閱讀,讓我們得以突破框架,讓人生有更多的可能性,為我們的未來加分。 在本專題當中,將會帶領讀者看見 21 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 也因為如此,閱讀是為自己加分的不二法則;而閱讀,到底具有什麼好處呢?許多名人的現身說法,讓我們看見了他們成功的背後,有多少書籍的累積,是我們不曾去看到的?而到了數位化的現代,紙本書籍是否真的會 被電子書所取代?也是本專題十分關心的一個重點。 期盼透過閱讀,讓正在閱讀本專題的你,能夠為自己加分。
By 加分誌 2020/04/01 22:00:00
 

時代邁入 21 世紀,轉眼間已經過了 20 年。20 世紀,或許世界各國還停留在冷戰的氛圍裡,但隨著時光荏苒,到了 21 世紀,知識經濟時代正式來臨,閱讀所帶來的軟實力,才是各國能否具有競爭力的關鍵。


知識經濟時代來臨,閱讀正是競爭力

21 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過往,或許學校學的東西,就夠你一輩子受用了,但到了現在,往往離開學校三年之內,你所學的東西就已經落伍了。也因此,許多人不斷鼓吹「活到老、學到老」,是有其必要性的。

事實上,放眼國際,在進入 20 世紀之始,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就開始進行學生評量計畫(PISA,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並發現, 芬蘭在各科目的評比報告中,名列許多第一名,其中閱讀、數學、科學三項成績更是名列前茅,尤其在閱讀能力上更是獨占鰲頭。

時隔數年之後,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再次公布「科學、 閱讀與數學能力評量」報告,在這次的報告中,芬蘭再次成了領頭羊,而加拿大與英國也不遑多讓躋身其中,這三個國家之所以能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新強權,主要原因是他們在全球閱讀能力上傲視群雄。


名列前茅並非沒道理:英國如何提倡閱讀?

曲線造型的桌椅與飄散的咖啡香,陽光穿過玻璃迤邐在地面上,這裡是 Idea Store,是英國倫敦東邊的一棟充滿設計感的建物,結合了購物中心、成人教育與圖書館的這座建築, 是在 2002 年開始動工而來的。

在那之前,這個名為哈姆雷特塔倫敦自治市(London Borough of Tower Hamlets)的地方,原先是一個低教育程度、 高失業率的地區,但地方會議在 2002 年決定改建此地老舊的圖書館,耗時三年,七棟藍綠玻璃帷幕相間、擁有前衛設計感的建物矗立在眼前。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原本不到兩成使用率的圖書館,突然暴增了四倍,同時也改善了當地的治安。

事實上,若說這是英國閱讀風氣的全貌,那只是以管窺天而已。2007 年 3 月 1 日,英國盛大舉辦第六屆讀書運動, 在這一周的活動中,全國的學校、圖書館、書店,舉辦了數以千計的書展、午間故事時間、故事模仿大賽,以及作家線上與讀者對談的活動,有些地方政府更發放 1 英鎊的圖書購物券給唸書的小孩,讓他們能夠到書店購買自己喜歡的書籍。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能夠誕生 J.K. 羅琳,絕對不只是一個巧合。


以國為鏡:其他國家又如何提倡閱讀?

談到這裡,如果你以為大力推廣閱讀的只有名列前茅的三國,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21 世紀在全世界各國, 都紛紛地推廣閱讀。法國人早在 1988 年開始,每年10 月都會定期舉辦「讀書樂」的活動,法國在台協會法語事務專員高捷力說,這是一場全球性的活動:「只要在世界地圖上, 能找到法國人的地方,就能找到『讀書樂』的活動。」

荷蘭政府也同樣積極地在推動閱讀,在荷蘭讀書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的第一天開始,老師就會帶同學進圖書館查資料,並規定一周至少要借一本書回家由父母陪讀。

正因為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所以這些經濟強國才會趨之若鶩地追求閱讀的重要性。

那麼,我國呢?


讀書人數少,未來令人堪憂

事實上,我國也曾參加國際學生評量計畫,在針對 15 歲青少年的調查之中,我國的自然科與數學科排名都在前 4 名, 似乎反應了我國教育的成功;然而,魔鬼藏在細節裡,我國的閱讀能力只排第 16 名。

而根據「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PIRLS)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全球 46 個國家之中,台灣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在「是否具備閱讀基本能力及邁向吸收知識的階段發展」僅排名第 22 名。事實上,根據《遠見》雜誌幾年前進行的閱讀大調查,雖然有高達八成的受訪者均認可閱讀的重要性,但卻有四分之一的國人(25.4%)是不看書的。
 

因應世界潮流,我國如何改善現況?

究竟為什麼國人這麼不愛閱讀?細究其原因,或許和教育方式是有關係的。長期旅居於荷蘭的明基電通歐洲區總經理 李文德說道:「荷蘭的教育直接教學生各式各樣的學習工具, 來解決生活與學習的問題,而不是像台灣教背誦知識。」正因為這些知識經濟名列前茅的國家,讓孩子願意閱讀的動機, 乃是讓他們對書籍、對解決問題充滿好奇,能夠浸淫在讀書之中,而台灣卻是被迫為了讀書而讀,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孩子雖然在數理表現優良,但卻不會主動吸收新知識。

好在,我國推廣閱讀的風氣,在近年來民間與政府的努力之下,其實也有逐步在改善:從 2013 年起,華山開始年年 舉辦華文朗讀節,吸引大批民眾前往參加,在現場的聽眾幾乎場場爆滿,這或許得歸功於主辦團隊,總是能夠邀請到許多名人—諸如五月天瑪莎、張鐵志、張西、鄭宜農—都是近兩年出現在華文朗讀節的知名人物。

而我也在這裡期許正在閱讀本文的你,既然已經脫離了高中升學主義窠臼,不妨拾起你喜愛的書籍,好好的閱讀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