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類科:
109 高考社會行政狀元
109 普考社會行政狀元
學歷:臺北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
年齡:25 歲
準備時間:1 年
109高考社會行政成績
科目 |
分數 |
國文 |
62 |
社會學 |
76 |
法學知識與英文 |
48 |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 |
75 |
行政法 |
81 |
社會福利服務 |
80 |
社會研究法 |
57 |
社會工作 |
67 |
總成績:69.13 / 錄取標準:59.53
109普考社會行政成績
科目 |
分數 |
國文 |
63 |
法學知識與英文 |
66 |
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概要 |
86 |
行政法概要 |
88 |
社會研究法概要 |
60 |
社會工作概要 |
82 |
總成績:74.17 / 錄取標準:59.67
大學畢業自國立科大文化事業發展系的梁同學,在文創產業待了半年多,有感於職涯發展受限,想追求穩定生活作息的她,捨棄心愛的文化設計工作,轉考高普考社會行政。 她證明了就算是門外漢,也能準備一年多就考取雙榜首。
遇文創產業天花板 轉念考公職
梁同學熱愛文化、文創,畢業後理所當然投入相關產業,但僅待了半年,就感受到職場天花板,加上全家都是公務員、國營事業員工,家人的影響下,促使從未考慮投身公部門的她,下決心給自己兩年時間轉戰國考,更因文化行政錄取率偏低,讓她決定改考社會行政。
預習、複習 今日問題今日搞懂
一跳領域,就遇上從來沒接觸過的考科,梁同學坦言, 除了行政法,其他科目準備起來都很吃力,因此無論是專業科目、共同科目,她都謹守「課前預習、上課全神貫注、 課後確實複習」的原則,堅持課後一定複習,有問題一定問老師,當天的疑惑,當天解決,絕不累積。
她認為行政法最貼近日常生活,因此最喜歡行政法這一科,每堂課回家都重複聽錄音檔,每次上課繳都會交 1 到 2 篇的申論題給老師批改,也會自行大量練習選擇題,她指出,練習歷屆試題的功用,在於搞清楚正確或錯誤答案背後的原因,檢討、訂正的過程不能省略。
社研法最頭痛 抱解題書補救
至於社會研究法,則是她最頭痛的一科。數學一向不好的梁同學,看到統計容易心生恐懼,為了克服心理障礙,她額外買解題書,除每一題都不放過,上網找答案、問老師與同學,也特別留意必考的題型,就算是死背,也要努力將這科的實力從谷底拉到平地;研究法部分,她則按部就班照著課本單元讀,記熟大標、小標及各研究方法差異。
非本科優勢 跳脫舊思維給新解
梁同學建議,社會工作、社策立法、福利服務內容相互呼應,可以安排一起念。比如社會工作偏實務,考題靈活,答題時除了運用學說理論,若能適時加入同理心,站在服務對象、機關、機構、社工的立場切入思考,更能寫 出漂亮答案,她自認,正因為她不是本科系,反而能跳脫僵固思考,天馬行空想像解方,成了她的絕佳優勢。
至於社會政策立法,內容多,至少法條要讀熟,老師在課堂上提及的法條、條號都要背起來,準備考試後期, 她會將這科的大標、小標整理起來,貼在手機背面,隨時翻閱記憶。
出題重複率高 時事連結社會學理論
社會學這一科,對梁同學來說,則是峰迴路轉的一科。她說,原本面對社會學考題,一直無從下手筆,甚至一度想為此放棄考高考。但觀察下來,社會學科的反覆出題率 高,她把理論背熟,從考古題下功夫,統整易考概念,後期則是蒐羅時事,如通姦除罪化、美國警察擊斃黑人案、 南韓 N 號房事件等,將時事與社會學理論作連結。她強調, 閱卷老師想看到的是考生思辨的過程,因此社會學這科的答題方式很重要。
課後必練申論題 寫 100 題以上
梁同學分享,每堂課後都會練習申論習題,截至 108 年 12 月上完課,至少寫過 100 題以上,一開始看著課本寫, 寫一題花上一小時在所難免,她更一度高度依賴看課本作答,直到 109 年 3 月才強迫自己闔起書本。
在補習班正規課結束後,她深知讀書進度有點落後, 因此加入奪榜班,跟著奪榜班作息走,每天早上 5 點起床 自修,8 點準時到達補習班,往返補習班的通勤時間也不浪費,拿來刷考古題,加上補習班的駐班老師,方便梁同學隨時提問解惑。
梁同學回想,從經濟獨立,變成回頭跟家裡拿錢的全職考生,讓她備感壓力,然而,奇特的是,當她越緊張, 讀書動作就越停不下來。她說,會在課後留下來問問題的同學少之又少,她則是一路都堅持「不懂就要問到懂!」 也許,要成為榜單上面的第一位,就要先懂得成為補習班最後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