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類科:
109 高考一般民政狀元
109 普考一般民政第六名
108 地方政府特考四等 ( 高市區 ) 一般民政
學歷: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年齡:22
準備時間:1年
109高考一般民政成績
科目 |
分數 |
國文 |
58 |
法學知識與英文 |
60 |
民法總則與刑法總則 |
70 |
行政學 |
73 |
行政法 |
77 |
地方政府與政治 |
72 |
政治學 |
54 |
公共政策 |
51 |
(平均 64.73/ 最低錄取分數 54.73)
109普考一般民政成績
科目 |
分數 |
國文 |
62 |
法學知識與英文 |
64 |
行政法概要 |
98 |
行政學概要 |
86 |
政治學概要 |
66 |
地方自治概要 |
81 |
(平均 76.17/ 最低錄取分數 68.17)
政治系的出路,不外乎投身政治工作,也有部分人從事公職、繼續念研究所,或到一般民間企業做著與所學無關的職務,東海大學政治系畢業的莊同學,就是屬於後者,但她踏入職場半年左右,便大澈大悟,從原本排斥公職, 到回頭考公職,她僅花一年時間,就考取高普考一般民政雙榜,並奪下高考狀元。
大學記憶全丟光 只有申論有優勢
大學期間,莊同學不像其他學長姊、同學一樣打算投入政治相關工作,也排斥公職,直到畢業後踏入民營企業,工作內容、薪資條件都不如期望,她在家人建議下,決定嘗試挑戰國考,追求穩定、有品質生活。原本在一般行政與一般民政之間猶豫,但考量自己非台、政名校出身,大學成績也不起眼,莊同學最後捨棄有「死亡之組」之稱的一般行政,鎖定一般民政。
108 年 7 月開始補習,莊同學坦言,雖然有部分考科曾接觸過,但除非大學是學霸,否則幾乎沒有本科優勢, 僅僅只有大學考試都以申論作答為主,因此比起其他考生需要花時間琢磨論述能力,莊同學自認在申論題上相對得心應手。
跟著老師腳步走 必考法條全熟記
雖然大學修過行政學,但莊同學的記憶所剩無幾,幾乎是從頭來過,甚至連行政學之父都不知是何人,因此她特地補習班正課開始前,先買題庫書自修,預習重要概念和名詞,幫助自己能在課堂上快速進入狀況。她指出,行政學內容大雜燴,沒有取巧捷徑,就是反覆熟看老師上課教的內容。
行政法部分,莊同學強調,老師提點的法條、解釋令、 聯席會議決議,她通通牢記,尤其是法條條號,一定要熟 背,「跟著老師腳步走」;此外,她每周固定練習課本中的題目,後期則勤做考古題,不作筆記的她,更特地在行政法課堂抄寫老師筆記;作為日後複習所用。
不放棄抽象法科 藉此拉高分數
面對民法及刑法總則,莊同學一樣讓自己不失分,更以此為得分助力。她認為,準備法科的不二法門,就是勤背法條,相對其他人認為法條生硬、艱澀就放棄,她則反而花更多時間在上面,藉此拉開與其他考生的差距。她也鼓勵大家,不要因為覺得刑總抽象,就心生排斥,繼續聽就會越聽越具體,只是掌握重要考點與答題模式,連結生活、新聞事件,就能漸入佳境。
掌握時事 連結理論靈活答題
同樣是大學修過的地方政府與政治,莊同學指出,這科範圍小,但近幾年考題加入許多自理相關的新概念,並結合政府推行的政策,除了相關法規的重要法條一律熟記外,她也利用老師整理出的簡要表格加強記憶,同樣搭配練習老師勾選的題目、自己上網找考古題寫,檢視理解度。
政治學部分,除掌握課本內容,莊同學也扣緊時事脈動,比如今年考題大熱門的新冠病毒疫情,政治學以美國防疫成效為例,要考生從聯邦制與單一制的政治體制差異, 進一步分析為何美國防疫失敗,若對國際情勢、時事演進有一定程度的關切,恐怕無法深刻闡釋。
公共政策這科,對莊同學則是全然陌生。她說,因為 第一次接觸,聽課時壓力大,光背公共政策專有名詞就已經夠暈頭轉向,不熟悉的她,只好強迫自己通通背起來, 且不同版本都要背,再以做題目輔佐,列舉實務現象。
按部就班寫申論 選擇題當調劑
每次上完課後,最遲也會在 48 小時內完成複習,儘管對申論題相對有信心,莊同學仍絲毫不鬆懈,課本後面的習題,她都會按部就班地寫,考前半年,每周強制寫一到兩題的申論題,再給補習班老師批改。她分享,申論題一開始寫不出來沒關係,可以參考課本抄寫,後期則要注意控制寫作時間,考前若心慌讀不下書,就以練習選擇題作為調劑。
莊同學在 108 年底的地方特考就已經上榜,但她基於生涯規劃考量,選擇放棄,繼續把目標放在高考,外人看似冒險,「但我當時告訴自己高普考一定要更好!」她自承,大學並不特別愛念書,卻意外在準備國考期間,感受到與知識為伍的充實,不但沒有壓力罩頂,反而念得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