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取類科:
109 高考交通行政狀元
109 普考交通行政第4名
學歷: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
年齡:23
準備時間:2 年
109 高考交通行政成績
科目 |
分數 |
國文 |
55 |
運輸規劃學 |
88 |
法學知識與英文 |
64 |
運輸管理學 |
45 |
運輸學 |
50 |
運輸經濟學 |
85 |
交通政策 |
67 |
交通行政 |
62 |
總成績 64.83 ( 錄取標準 56.00 分 )
畢業於逢甲大學運輸與物流學系的梁同學,大學差點遭二一退學,從小不特別愛念書、特別恐懼上台報告的她,常常自我懷疑能力,連決定報考高普考交通行政時也惶恐萬分,但看到今年全球遭逢疫情肆虐,許多人生計受衝擊,讓她更加堅定考公務員的決心,適逢亂世,至少還能擁有一份安穩。
大學中後段班 給自己拚拚看的機會
由於不少親戚長輩是公務員,再加上從小面對人群就緊張,當其他同學大多計畫到海運、航空公司、高鐵等運輸相關行業,梁同學在大四那年,為閃躲到民營企業面試,選擇投入高普考。因大學課業成績都排在中後段班,讓她缺乏信心,所幸長輩鼓勵,梁同學才咬緊牙關,給自己一 次機會,就算最後沒有上榜,書也不會白讀。
只不過,大四必須兼顧學校課業與補習班課程,蠟燭兩頭燒的梁同學,白天先在學校上課,晚上再趕到補習班,常因精神不濟,聽課聽到恍神,第一年只來得及把課本看完,猶如趕鴨子上架,最後落榜收場。
視訊班閃神就重播 聽不懂就去堵老師
有了前車之鑑,畢業後當起全職考生的梁同學,改上視訊班,她認為,面授課程若不小心閃神,無法請老師再講一
遍,但視訊班可隨時回放重播,自己掌握節奏,時間 安排也更有自主性,遇到仍不理解之處,再到教室當面請教老師,滴水不露地全面性學習。
儘管時間更充裕,梁同學並未因此鬆懈,反而比前一年更加精實。她設定好 deadline,強迫自己必須在 108 年底的地方特考前完成所有進度,第一年沒空整理筆記,第二年則統統整理起來,同時勤練歷屆試題,前後十年的考古題,每科至少都寫過兩到三回。
運輸學是基底 熟讀才能延伸其他科
如果說第一年是扎根期,第二年無疑是梁同學的茁壯期。本科系的她指出,運輸學是交通類科最重要的基礎科目,必要先熟讀運輸學,才有辦法進階延伸到其他專業科目,比如運輸管理學,是在運輸學基礎下加入管理理論, 就算考題偏重管理學,也還能以運輸角度 cover 拿分,而運輸管理學考試重點重複性高,「換個方式問而已」,透過考古題,幾乎能掌握出題趨勢。
交通政策則以交通政策白皮書為主,梁同學說,白皮書厚厚一本,很難看得完,此時補習班老師教材的重點整理就發揮功用,也可從考古題摸索出常考議題,再回頭翻白皮書,她指出,永續運輸、人本交通、綠能運輸都是熱門題。
經濟學不能放棄 讀久了搞不好成最愛
「法條不能隨便亂寫!」交通行政是她最頭痛的一科, 看到密密麻麻法條文字,就昏昏欲睡,除盡量熟記老師叮 嚀的重要法規,自己也必須隨時留意即將將上路的新法規, 或者引發爭議的法條,也因為無法全部牢記,梁同學建議 可從考古題挑出必考法條,至少能有效率地掌握重點。
正因不擅長背誦,運輸經濟學變成了梁同學最拿手的專業科目,她分享,剛開始認為運輸經濟學很難對付,但她沒有放棄,堅持久了,就發現其實經濟學考的是概念,只要掌握好公式、觀念清晰,再透過不斷地畫圖表強化理解,每天至少做一到兩篇的考古題,做完了,就再重複做,題目做著做著,最後竟然喜歡上運輸經濟學,還在高考考了 85 分好成績。
運輸規劃學也是同樣的讀書原理。梁同學提醒,千萬別看到計算題就害怕,同樣反覆練習考古題,就能抓到訣竅,這科拿到 88 分,也成了她奪下榜首的關鍵。
考古題像大補丸 記不起來就靠做題目
她強調,「寫考古題真的有差!」透過做題目,除了能歸納常考題型,更重要的是能「超前部署」,事前就備好答案,相對於頭一年老抓不到重點,第二年的時候的梁同學,看到眼熟題目,便能反射性寫出答案,應對自如。
梁同學回憶,全職準備考試這一年,和大多數同學已經投入職場,她則猶如平行時空,抱著書本面對未知,放榜前 一晚,她還刻意灌醉自己,不敢面對放榜結果,當她看到自己榜上有名,甚至位居榜首,更發抖到將手機摔在地上。
國考過程中累積多少眼淚,只有自己才知道,一向沒自信的女孩,這次不但沒有白讀書,更證明了自己其實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