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腦科學幫你鍛鍊大腦,增加記憶力與集中力!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大腦隨時處於高壓、勞累的狀態,長期下來不僅會造成記憶力下降,甚至加速大腦衰退,不過別擔心,我們的大腦是可以透過簡單的訓練越活越聰明、越來越靈光的,以下透過四種腦科學的生活運用方式,可以幫助提升記憶力、智力、認知機能、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們跟著解說,擺脫金魚腦吧!
By 加分誌 2023/07/26 00:00:00

文/Sandra
圖/Shutterstock


有氧健走法

  30歲後,腦部會逐漸萎縮,但透過實驗發現,養成每週三天、每次40分鐘有氧健走運動的長者,維持這個習慣1至2年,控制記憶的海馬迴機能增加,因此記憶能獲得改善。

  而以進化觀點來看,直立步行確實可以促進腦部進化,使大腦發達,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可以為大腦帶來良好影響,可以活化全身機能,若是發現自己有健忘的症狀,可以從現在就開始動起來囉!

遊戲揚升法

  透過玩遊戲,或是一些簡單手作的娛樂,可以刺激大腦,增加思考與記憶,像是玩撲克牌,或是畫上簡單的圖形,把這些形狀剪出來,雙手同時寫字來刺激左右腦,可以透過競賽方式跟親友一起作,或是數字聯想,像是在腦中列舉跟七有關的事物,比如說七個國家、七樣喜愛的食物等等,都可以在輕鬆玩樂的過程中,刺激大腦前額葉,促進海馬迴的記憶力,讓頭腦越來越靈光。



睡眠記憶法
  
  在學生時代,許多人都有臨時抱佛腳看整晚書的經驗,但熬夜苦讀後的成果,往往是不盡理想,因為長期記憶留存在腦內的關鍵,就是「睡眠」。因此我們可以養成睡前閱讀資料的習慣,可以看10-20分鐘,等到隔天起床再複習昨天看過的內容,會很驚訝的發現:很多地方都還記得。這是由於腦神經間的「突觸」,在每個人進入睡眠後,會更容易互相連結,因此會在睡眠過程中,將短期記憶植入長期記憶中,起床後的早晨時間是血清素分泌最旺盛的時間,這時再複讀昨晚看過的資料,會更有助於記憶,下次若是碰到隔天有重大考試或匯報,不妨試試看這個方法。

每集中15分鐘休息5分鐘,打造黃金專注規律

  很多人會給自己立定志向,今天要密集工作或連續看書兩三小時,一鼓作氣完成所有任務,但經過研究發現,人的專注力往往只能持續15分鐘,即使經過高密度集中力訓練的人,也只能維持90分鐘的專注力,並且是持續性的針對專一任務。

  因此如果勉強自己長時間專注,大腦會漸漸開始疲憊,越思考就越累,效率往往不高,因此可以設定幾個工作段落,每集中做事15分鐘,就休息5分鐘,再開始做事15分鐘後休息,如此交叉循環的模式,可以讓大腦持續專注任務,在記憶力最好的狀態下,完成所有事項,達成事半功倍的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