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格
黃同學大學就讀台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以這個科系的未來出路來說,多半是成為學校的家政老師。黃同學一開始的志向也是如此,因此修了教育學程,準備往此方向發展。
然而,實際實習後,她發現自己對於擔任家政老師並沒有太大熱情,尤其上課要準備許多教案,還要想各種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參與,這份工作並不如她想像中那麼容易上手。此外,家政老師的職缺相當稀少,光是要通過教甄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就是一大門檻。
不過在學校待過一段時間的她,深深被學校的環境吸引,心想就算不當家政老師,也想在校園裡頭工作。因此,她開始考慮往公職發展,而選擇的類科就是教育行政。她解釋:「之前修教育學程的某些科目與教育行政考科重疊,我認為這有助於考試,加上我想在學校工作,所以選擇了這個類科。」
立定方向,積極備考
大學畢業後,黃同學沒有立即準備公職考試,而先到民間國小補習班工作,並兼任家教。這樣過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她愈感到自己必須下定決心,全心全力朝公職努力。「補習班工作是在晚上,不是我理想的工作時間,因為我很希望晚上時間可以好好休息。如果是在學校工作的公務員,就有機會傍晚下班,晚上擁有比較多自己的時間。」
因此,黃同學前往補習班洽詢公職考試準備內容。之所以選擇補習,她解釋:「教育行政有考教育統計與行政法,是我不擅長的數學及法科,我很清楚知道必須要有老師指導,我才能把這兩科學好,因此報名了函授課程。目的是有老師教授,同時也能保有上課的彈性時間。」
黃同學報名了函授課程後,她從考試日往回推,安排自己的準備進度。她接著說明:「原則上我希望考前兩、三個月可以大量練習申論題,因此在這之前,我必須上完所有課程,且複習過至少五遍。」透過這個方式,她給自己擬定了上課期與積極備考期。上課期就是專心看函授課程,每天至少上兩堂課,並針對當天上課內容複習;積極備考期則會去圖書館,複習課程內容、寫筆記、寫申論題,平均一天待在圖書館八到十小時左右。
《完整內容詳見2024國考榜首大秘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