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艾格 圖/ 吳柏鴻提供
Mr. K 吳柏鴻老師
當同學的老師
吳柏鴻從高中起就對未來志向有明確規劃。他一邊觀察自己「喜歡吃、熱愛下廚」的習慣,一邊蒐集各科系的課程資訊,最終選擇了中國醫藥大學營養學系。在大學四年裡,他全心投入專業課程,包括基礎營養學、食品衛生與安全食品化學等範疇。
他尤其喜歡透過各類讀書會或與同學討論的方式,加深自己對營養學的理解,也在無形之中培養了「分享與教學」的熱情。大四那一年,他參加了營養師國考並順利上榜,當屆通過率僅約一成多,成功顯示他在自學與備考策略上的有效性。
雖然沒有報名補習班,但他靠著自己的方法理出應戰國考的策略,甚至在準備證照考試期間經常替同學解惑與拆解題目,並從這些互動中意識到:「分享知識,能讓自己更扎實,也能幫助他人同時進步。」這個心得為他日後同時擔任家教、補習班老師以及自媒體創作者埋下伏筆。
畢業後,他決定進一步攻讀研究所,並選擇臨床醫學領域,研究癌症用藥對心臟機能的影響。日間他在實驗室裡進行細節繁複的學術研究,晚間則抽出時間做家教,並利用零碎時間每週更新自己的讀書筆記。這種「同時兼顧學術與教學」的模式,讓他在學理基礎與傳遞技巧兩方面都日益精進,也促成了他後來多重身分的多元形象。

吳柏鴻老師喜歡學習、解題,從大學時當同學的小老師,到現在成為一名老師,一直都是如此。
走出自己的社群路
他在大學期間開設Instagram (IG) 帳號「Mr.K 營養師國考備戰平台」,原先只是單純想把個人複習或備考時所做的PPT 圖文上傳,方便有需求的人參考。當時他也考慮過是否選擇以Facebook 為主要平台,但最終判斷IG 更能凸顯圖片的直觀性與易讀性。這些圖文筆記大多是對教科書重點或熱門考題進行拆解,清晰簡單,一張圖片就能囊括一個概念或考點,沒有過多文字,只有清楚易懂的圖表、列點說明。

吳柏鴻老師用大家最熟悉的PPT,做出一張張清楚易讀的圖卡,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解釋複雜的知識學理。
由於目標粉絲以「想考營養師證照或就讀營養科系」的學生為主,他在市場定位上相當明確,也因此快速打響知名度。最初他沒有給自己設定太高的流量KPI,純粹把分享視為「同步整理所學」的過程,也因此能夠保持更新的節奏與品質。
隨著追蹤人數成長,他漸漸意識到除了圖文整理,也能延伸一些應考策略的說明,例如如何分配讀書時間、如何有效復習,以及對大綱中較難懂的概念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說。研究所時期他的生活雖然忙碌,但他並沒有停止更新帳號,因為對他來說,這個帳號不僅是公開筆記的地方,也是培養個人風格與教學聲譽的空間。
靠著「圖文化」和「精準切合國考需求」的特色,Mr.K 帳號在小圈子裡逐漸累積粉絲口碑,後來甚至成為許多人在備考時必定參考的資源。
受眾明確:國考生
隨著IG 帳號逐漸引起注意,補習班也看上他的專長與教學潛力,邀請他擔任專業講師。對於那些主攻營養師證照的考生而言,能直接跟擁有實戰經驗、又擅長整合考點的老師學習,自然是一項巨大優勢。他在課堂上強調「聚焦考點、邏輯拆解」,協助學生抓住命題方向,並透過適度的題目演練來熟悉考試題型。
在正式進入補習班體系之後,他開始思考如何讓經營社群的成果與線下課程產生更大綜效。這些年他陸續拓展到LINE 群組以及著手建立官方網站,使受眾從IG 延伸到群組與網站各處。
他解釋:「LINE 群組集合了對國考有興趣的人,他們在裡頭交換讀書心得或職場資訊,也常常針對題目討論得火熱;而網站則有機會成為下一步的資訊集散中心,讓更多人能透過網路自然搜尋找到我精心整理的資料。」同時,他也開始製作短影音,進一步因應近年社群平台對動態影片的高度偏好。
在他看來,任何形式都只是載體,真正的關鍵在於內容能否幫助使用者解決問題或提升成績。他並不追求全方位踏足每個熱門平台,而是更在意「自己的核心受眾在何處,以及在那裡可以得到最好的體驗」。這種做法既不會耗費過多心力在不適合的平台,也能將有限資源用在真正能夠擴散的地方。
面對質疑
在自媒體世界裡,有討論就可能引來質疑,吳柏鴻也不例外。他曾經在直播中示範解題,想讓學生看到自己對新考題的拆解思路,藉此證明他不是「拿舊資料應付了事」,而是持續追蹤最新命題方向。
由於他該次直播解題並沒拿到特別高的分數 ( 但已達到當年度國考通過標準),結果在臉書的「靠北營養」社團出現批評的聲音,質疑他的考試成績與教學水準,甚至懷疑他課程的專業度。他並沒有隱忍不發,而是正面回應,將整個事件的過程與澄清內容公開於留言處,也大方分享到他成立的LINE 群組,讓群組成員了解他直播的動機,也進一步思考「考很高分與會教學並不一定成正比」。
令人意外的是,最初的批評者後來成為他的學生,並表示之前是誤解了他的直播意圖。這段經驗讓他體認到:「有質疑的人往往是『在意的人』,只要用對方法去溝通與澄清,原本的負面聲音也能轉化為更深層的支持。」從此他更加堅定地保持公開坦蕩的態度,不怕外界檢驗,也時時提醒自己要繼續補足不足之處。

鎖定國考生,吳柏鴻老師的社群經營目標讀者相當精確,也替他帶來黏著度相當高的粉絲。
雙重身分,不變的是教學專業
現在的他同時身兼自媒體經營者與補習班老師兩個主要身份。補習班講師費是他最穩定的收入來源,也能讓他在教科書與應試教學方面不斷更新知識。他提到,未來若有出版書籍、推出收費課程或品牌合作的機會,他也願意嘗試,但前提是不能因商業化而犧牲教學與內容的真實度。
他觀察到市面上不乏「藉流量炒短線」的線上課程,甚至只靠演藝名氣或網紅形象吸引報名,卻未必能帶來實質成效。他希望自己所提供的服務始終能和「幫助考生理解與考上營養師證照」的目標密切結合,而不是浮於表面的行銷炒作。
他也常提醒後輩,在投入自媒體之前先穩住本業,如果本業還沒站穩就把太多精力押在流量變現上,一旦演算法或平台規則變動,往往會陷入巨大的生存壓力。
他認為自媒體是一種「長期收益」的管道,必須循序漸進,而不是一窩蜂衝刺。相較之下,他保持了「營養學專業+補習班穩定收入+社群分享」的多層結構,再加上研究所背景提升了學理深度,因而使整體事業體系能安穩成長。他也藉自身經驗鼓勵所有想投入自媒體經營的人,「穩紮穩打,把自己的專業建立起來,自媒體就會有東西可以做,也一定會有機會被別人關注。」
自媒體經營專家:Mr.K 營養師國考備戰平台
主要經營媒體:IG
粉絲數:IG 5.2K
I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