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八年級生到中國搶占市場,兩個女孩憨膽西進創業

從就讀高中學校開始,考取繪畫組同班相識的小魚兒團隊,一路奠定美術專業和美學人文涵養,同樣熱愛繪畫的執著,使他們報考同所大學藝術科系,也因藝術理念契合、未來理想有相同共識逐漸成為知己,大學期間全心投入創作、積極參與許多展演比賽活動、舉辦個展賣畫,大二那年彼此商討決意下,兼顧學業也同步開創:「小魚兒專業美術」,乘著夢想方舟正式邁向教學之旅。
By 林嫺 2019/05/14 15:30:00


「就讀大學時,學校期許學生在專業領域不斷突破進步,請來許多台灣優秀藝術家、實際示範和指導,讓我們觀摩教學逐步接軌社會,我覺得我比別人幸運的是:提早確立未來目標志向,因緣際會剛好能走自己想走的路。」她們明白除了學校課程訓練外,工作的實戰經驗也相當重要不可或缺,提前出來經歷實作,也為未來開店創業做足準備。
 

在學時就大膽創業

畫室名字由小魚兒老師的乳名起頭,到現今家人持續慣用直呼的綽號­—小妤兒,小魚兒老師笑著表示:『當初起名時,想過許多聽起來比較文青、有藝術氣息的名稱,後來試想要是真的掛在招牌上,會感覺一掛上去就不是我的東西,太不適合我了,「小魚兒」感覺較親切又能貼近兒童,除了乳名典故, 用「魚」這個字能體現我的意象概念,就像一開始我在龍潭這個池塘,想去廣闊大海拓展眼界的野心,而後如實橫跨台灣海峽游出去,偶爾定期往返回流。』

在龍潭開店過程中,「小魚兒團隊」僅是兩個在學生,沒有太多經費去請師傅裝修改造空間,從無到有全程自己手作,牆壁油漆粉刷、國小不要的桌子磨去菱角重新利用,陳板撿取外觀造型具特色的木頭鋸斷裝釘,乾燥花、人造草皮讓空間營造清柔溫和氛圍,櫃子到賣場物色符合預算的價位購入,工具選擇以前就學時常慣用,除非顏料殆盡及新媒材所需,經濟有限讓她們必須徹底物盡其用,消減不必要開支。起初為讓大家認識知曉,以較低價單堂試課招攬學生,共舉辦兩場廣為人知的節慶活動,家喻戶曉的聖誕節和萬聖節,同時她們也請親朋好友大力推廣介紹,開放式報名體驗,著實帶動不少學生及家長熱烈回響,因此她們從第三堂開始確立正式上課。




 

西進中國

畫室成立運作兩年後,學生家長的姊姊看見她們教學努力又誠懇用心,主動詢問海外發展的意願,在深圳原有音樂教學班,預計合作加開美術行業,得知消息的兩個月後,經過實地環境勘查評估、家人支持,繼而陸續收尾,決議後也盡速通知家長停業日期。小魚兒老師惋惜地說:「教學幾年下來,感覺在龍潭的未來發展有所侷限,離我們嚮往的目標仍有距離,想有專屬自已的畫室跟公司,這是最後讓我下定決心西進的主因,儘管當時結束龍潭畫室,是在招生率最高、一切營運最順利的時刻,明知未來諸多不確定,我們也未曾瞻前顧後,要跨越停滯不前的安逸生活,勇往直前去和世界碰撞闖闖看,假使最終真的行不通,大不了回過頭重新開始。」

運用龍潭積蓄的僅有存款,開始請內地師傅簡易裝修築起店面,還未過去前,讓小魚兒老師印象最深刻的是,為提前宣揚品牌形象,招牌勢必要提前訂做,然而成品完工照郵寄來時她完全傻住了,顯然不是當初交檔所呈現的顏色,小魚兒老師氣憤的說:『連預先回傳樣品的確認也沒有,招牌出來的綠竟然是郵政綠!令我匪夷所思更憤慨的是,不管什麼素材內裏皆是空心,全都是薄薄一片仿木,如同一層皮!相較台灣,建材都從基底層疊逐步鋪蓋上去,實在無法理解。不過事後細想,大概是承包場的關係,施工均是下游廠商按上層指令行事,和裝修師傅反覆疏通認知差距,是我到現在仍在克服的難題,許多施工建料到後來都很容易就爛掉破掉,還要陸陸續續請師傅再重新填補,真的是用「補」的!』
 


其他在內地開業的家具都用手機掏寶網購,宅配為了運輸方便,送來都是零散組合式,基本上都要自己DIY組裝,初期畫室所有擺設都是小魚兒老師一個人一手包辦,彷彿回到龍潭剛開業時期,過程大同小異卻比以往更順手,她很興奮的說:「以前在龍潭從四樓搬遷至二樓,現在真的有專屬自己的一樓店面,理想撼動泛起波瀾,百感交集的思緒難以用言語傾訴,只能說再辛苦全都值了!」至始至終從未像家裡請求救援,赴海外前給自己的承諾與堅持,封鎖所有回頭路的可能,只管行動!
 

從零收入到漸上軌道

剛過去前一兩個月,除了前期裝修時間需要,加上抽成合作關係,她們毫無任何薪資,營收方式採取有收到學生才有收入,招生壓力也由團隊承擔,她們也未曾退卻,逐步著手教學課程規劃,試課效果也發揮功效,招生攀升後便和老闆重新溝通薪資形式,抽成比例雖高卻始終不穩定,另要額外負擔材料成本,多少對剛起步沒有過多資金的她們造成壓力來源,最後以月薪制為定案,小魚兒老師也升任「小魚兒專業美術」藝術總監負責人。
 


當起總監後相對意味變大,行政部分都由小魚兒老師兼任,直到人數上升才應徵新老師,每位老師都要經過三個月的試用期、試課、術科考核才能轉正,還要評估老師的教學狀況、進度、招生率,有時小魚兒老師也會親自試當學生的角色測量,老師有沒有能力吸引學生注意,這些通關順利錄取後才能備課教學,一直到最近五月即將開幕的分店,公司系統制度都是用這樣的模式經營應用,未來計畫向台灣超商眾多分店概念看齊,期許在內地一線城市北上廣擴大發展,不過現階段仍要先把本店、分店做好。

走向教學、開畫室是小魚兒老師從高中就有的夢想,之所以往兒童美術教育發展,除了本身喜愛和小孩相處的放鬆自在外,最重要的是小孩的轉變,不單只是畫畫技巧層面,包含身心理的蛻變,成就感遠遠大於她以前創作賣畫。小魚兒老師侃侃而談:「一開始教學是有興趣,加上媽媽大力支持,真正開始實行後,我覺得教學真的是我想要做的事。」

曾對「藝術治療」有興趣的她,也研究相關案例,在龍潭當老師的期間實際嘗試後,許多小孩的確改變不少。她說:「有一個小朋友剛來這上課時,個性凡事小心翼翼、非常閉俗不擅人際溝通,我一開始安排比較具有啟發性的課程,從故事書、小遊戲、慢慢觀察切入他的感受,其實他們沒有說出口、心境轉變全都會反應在他們創作上,我認為美術能讓人產生療癒的現象,透過家長反饋也證實藝術療癒的效果,比如他回家後會主動用剪刀,不在怕東怕西願意去嘗試,樂於分享畫作、接觸人群,知道怎麼去分享,大部分這樣的小孩,多半來自原生家庭影響,我的教學目的除了發掘他們與生俱來的想像和創造能力,同時也透過「藝術治療」的方式協助他們梳理許多未被看見的情緒,在美術這塊幫助他們建立起自信心,由於我本身孩童時生性也滿自閉,所以更能感同身受的理解,鑒定我走這條路的初衷。





現階段對小魚兒老師的挑戰是教案規劃,和創作主題雷同,必須不斷推陳出新創新課程,必須多看、多聽、多去實驗,她緩緩地說:『我到內地授課到現在,每天都在面對的極大瓶頸,就是「人」!眾多國外人士、各省市匯聚的深圳,四面八方迎面而來幾乎都是不同文化面向和環境背景,到現在為止我每天都還在適應,每天都會遇到不同的人,不過當你每越過一關、你會覺得自己又進階了,我常常站在家長的立場連結思考、也不斷溝通交流,這些都不是親切就可以解決的事情,而是要讓他們認可、放心地把小孩交給你,小朋友學習的成長、成果就是最佳證明。』
 

中國教育制度與台差異大

和台灣制度落差最大的是,內地美術有自己認定的依據,「考級」制度就是其一,台灣稱謂叫做升學、美術班體制,考級一共有九級,含括音樂、舞蹈、美術等等,四歲就可以開始在機構參加認證,一級一級往上檢定,最高級是人像考試,有意想成為老師的才會去考,台灣考高中的術科考試大概等同於他們六七級,小魚兒老師更進一步說明:「台灣教育走向偏屬全方位學習,而在內地專業領域都是專研一個方向,考級也是如此,多張證照在未來也會讓別人有加分的良好印象。」



「競爭激烈」迫使家長有不能輸在起跑點的想法,小孩從早到晚的時間都被填滿課程,在內地三歲小孩都能講出五六歲才會用的口吻,邏輯觀念相當清楚、無形中提出問題老早成為他們的習性,「競爭力」讓他們對小孩教育有根深蒂固的觀念:「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小孩要學什麼就是砸錢學,小魚兒老師說有些家長甚至到前台反應:「我砸錢花費就是要學到我想學的東西、應達到什麼樣的程度。」一定要上比別人厲害的班,許多事情都有目的性,就連游泳都有比賽!當然城鄉差距過大,不是人人都能上興趣班,通常能去上課都有一定經濟水平。

正廣大招募壯碩團隊的小魚兒老師說:「現在教師有一般有底薪外,還包住、包機票和返台假,最近剛搬到百貨公司的樓上,目前是五個人一起住、一人一室有共用空間,學生只要報名就試課獎金,試用期也有薪資、轉正還會再往上提升。」以她自己來看,相較之前在龍潭工作室的一般時期薪資高達3倍多,就算寒暑假也仍有2倍,這些資金都將成為她往後的創業金。

身為教師小魚兒老師認為一定要「喜歡小孩、喜歡教學」畢竟平日工作都圍繞於此,如果沒有真心喜歡絕對做不長久,還要有一定的應對能力,能立足公司不易被替換取代,除了本身小魚兒品牌形象外,要有個人風格特色,小孩和家長都想指定你,能做到別人畏懼你離席。她自述曾有位家長在她返台時,送她一本很厚的日誌紀錄,是學生從龍潭上課開始到結束,從課堂中的歷程變化,讓她久久無法忘懷的是,有次這位家長竟然帶著小孩從台灣飛到深圳,只為參加一堂體驗課。



小魚兒相對一般坊間補習班,有絕對的「人性化」特色,老師們會針對每個小孩寫課評、做分析、拍照錄視頻,每個過程都會上傳給家長看,包括孩子對作品成果的想法,隨時掌握他們狀態,就算一個禮拜有 80 幾個小朋友都是這樣做,未來仍會一直延續下去。最近年度計畫要把企業規模化,一年辦兩次寫生、師生聯展、考核次數、畫室規劃考級場所,完善教育機構,最好狀態是回台灣發展企業形式,但目前仍在觀察評估,小魚兒老師說:「希望小魚兒團隊能變成更溫暖的地方,富有新意,當到達一個境界時,目的就已經不是賺錢,而是做自己想要做的事。」



高中繪畫組相識,大學相繼同班成創作戰友,倆人一同經營「小魚兒專業美術」,未來期許能擴大規模獨立創業,不侷限畫室模式,盼望發展藝文活動空間、藝術家談天交流據處,並結合複合餐飲讓藝術有靜心的呼吸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