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苔熊專欄】你是備胎還是「好朋友」?感情中的「第三者」

為什麼我每天聽他訴苦,他仍然對我沒有意思呢?為什麼總是說和他相處很累很辛苦,但又從來沒有要脫離他的意思?為什麼口口聲聲說喜歡我、說對他已經沒感覺了,卻仍跟他在一起?
By 加分誌 2016/11/02 14:30:00


其實,一直以來你都想錯了。有些時候正是因為你的出現,才讓兩個人的關係更為穩定。不曉得你記不記得,小時候爸媽如果大吵一架,再來遭殃的就是你,而當你變成代罪羔羊,他們反而不吵了。感情當中的三角關係常常也是如此,當一對情侶開始有摩擦,開始進入感情的權力爭奪期,各種緊張、衝突也會隨之而來(趙慈慧、江文賢,2014),有時這樣的一種焦慮就會「傳遞」給他們身邊的人(例如男方的兄弟、女方的姊妹、或兩人的「紅粉知己」),而當身邊的人「接住」這份焦慮之後,這對情侶的緊張反而消失了,這就是所謂的「焦慮傳遞」(Gilbert,2013)。
 

界線模糊的「超級好朋友」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垃圾桶都會面臨這樣的窘境。心理學家 Dibble 與 Drouin(2014)的研究指出,如果他總跟你聊感情的事,而你們也對彼此有些意思,那麼很有可能是彼此的「備胎」─那種「你現在雖然沒有和他在一起,但是不排除以後可能和他在一起 (或是發生性關係)」的人,一般的大學生會有 3.8 ∼ 8.4 個這樣的「朋友」。 即使是已經有男女朋友的人,平均來說會跟 2.7 個人談心事,1.8 個人討論曖昧、感情、或者是性愛的事。

如果你是他的前男友或前女友,案情就更不單純了。另一組心理學家 Lindsey Rodriguez 等人(2016)的研究指出,越常和舊情人聯絡的人,他們和現任情人的滿意度也比較低、和舊情人又較多的朋友圈重疊、對舊情人的「感 覺」也比較好。也就是說,如果你的角色是前任+現任超級好朋友,那麼的確很有機會可以「回鍋」。

為什麼會這樣呢?當一個人「說心事」的對象大多是伴侶以外的人,而不是伴侶本身,的確有可能是他的感情出 了狀況,所以「你的靠近」就變成他心裡的慰藉。根據 Rusbult(1980)的愛情投資理論(investment model)當他在你身上投入越多,他就更難離開你。但也可能只是,他希望有一個放置焦慮的地方,他自始自終都沒有想要「承諾」 和你在一起,你只是他和現任感情的垃圾桶,只是他寂寞的解藥。
 


 

患得患失的自尊

「所以我後來就不再奢求感情了,反正努力這麼久,不是被當工具人就是變身垃圾桶。」一個夥伴在講座之後跟我說,他不相信愛情,卻還是來參加課程,他口頭上的否認只是一種抗拒。心裡其實還是渴望被愛的?

你可能會問,如果我總是只能停在「超級好朋友」,那我該怎麼往前進一 步?根據愛情心理學家 Perel(2015) 的觀點,愛情慾望的來源主要有三個 「自信、距離、無法擁有」。先從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情、認真讀書、參加社 團、打工等;當兩個人之間有某種距離,不是天天見面;當你沒有事事順他意,不被他吃得死死的,慾望就會在你們之間萌生出來。

只是,慾望並不是愛裡最重要的。心理學家 Aron(1997)認為,只要我們能夠分享彼此、能夠和對方說說自己的故事與看法,這樣的一種「共同」,就是一種增加親密感(closeness) 的方式。在人際關係裡真正要的其實不是擁有或渴望,而是能不能在相處的過程當中更了解對方、更親密、或更靠近自己。

親密,並不等於在一起。如果你是一段關係裡的「第三個人」,很靠近卻又沒有承諾,或許你該思考的並不是「該怎麼推進」,而應該思考是什麼讓自己甘願等待、又是什麼阻礙了他的承諾?
 





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和哲學哲學雞蛋糕的老闆朱家安與泛科學前總編陸子鈞有著複雜的三角關係。
目前為泛科學、女人迷、 姊妹淘、30 雜誌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 怦然之後」與「暖傷心」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