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小吵」是近期快速竄紅的網路圖文創作者,他們以幽默風趣的圖案,搭配時事主題的幽默諷刺,以及真人客語發音的教學,風靡台灣年輕族群,掀起一股客語熱潮。客家小吵背後有著甚麼樣的創作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呢?
用巧思與創意 尋回失去的母語
在經濟起飛的年代,許多上一代遠離家鄉,進入城市工作,遠離了成長的故土,加上官方語言政策的推廣,切斷了語言的傳承。到了現在這輩的年輕人,已經有許多人不會家鄉代代相傳的母語。客家小吵團隊的靈魂人物:負責圖文繪製的「吵爸」就曾是這樣的年輕人。
吵爸的父親是花蓮吉安地方的客家人,母親則是來自台南的閩南人,為了公平起見,從小在家裡都是以國語溝通。也讓吵爸的兩種母語「一種說得很爛,另一種則是說得超爛。」

在今年年初的農曆年節,吵爸回到了花蓮老家團圓,看著滿桌的長輩,老爸和叔伯們習慣而自然的用客語對話,而吵爸和同輩的堂哥堂姐們,卻只能聽得懂其中幾句,更別提開口講了。吵爸不禁想到,他們這輩講起客語都七零八落,那到了下一代,客語不就要消失了嗎?
吵爸的爸爸一直以自己的客家文化為榮,對於母語的消逝非常遺憾。同時吵爸當時的未婚妻(現在已經結婚)吵媽也是道地客家人,母語說得十分流利。爸爸就不停的以「客家人娶客家老婆,怎麼自己卻不會講客語?」來激勵吵爸學習客語。讓吵爸下定決心要學好客語。
不過,年輕人要學習語言,可是一點也不想死板的拿起教科書開始念。吵爸說,要學習客語,他想照自己的方式,以有趣又詼諧的方式來學。正所謂「自己的母語自己救!」

成長於網路世代 得益於網路串連的圖文創作
自學母語的企圖,加上想用靈活趣味的手法來達成學習效果,這樣的理念發想形成了「客家小吵」的雛形。在臉書上張貼客語教學的插圖與教學錄音,讓客語的學習不只是自己一個人關在家裡苦練,更是充滿互動與娛樂性的休閒。網路的資訊串流,也讓人們得以不受距離限制參與這個客語熱潮。
「客家小吵」的創作團隊包括負責繪圖的「吵爸」、收集客語資料的「吵媽」以及負責配音的聲優妹。吵爸其實沒有正式的學過繪畫,繪畫是他的個人興趣。也是為了繪製客家小吵的插圖,吵爸總算買了人生的第一個繪圖板。白天的身分是一般的上班族,負責企劃行銷。到了晚上,吵爸則拿起繪圖板,把一個個趣味十足的題材繪製成詼諧搞笑的客家小吵插圖。

吵媽負責在網路上收集各種最新的時事資訊,尋找什麼是現在最新奇有趣的題材,和吵爸討論後,將它轉換成跟客家文化相關的表達方式。除此之外也收集各種客語教學方法與材料,確定各篇的用字和念法。同時也用這些客語教學資料來訓練吵爸,讓他會的客語不只限於每次更新的內容。
在確定客家小吵的創作企劃後,吵爸吵媽開始在網路上徵求網友來協助配音,而且一定要是從小擅長客語,流利使用自如的人,聲優妹自此加入創作團隊。聲優妹來自苗栗,現在就讀台藝大研究所。聲優妹跟母語說得七零八落的吵爸正好相反,從小就擅長以客語和苗栗的親朋好友交談。每次決定好題目後,聲優妹便會以她甜美的聲音配上真人語音教學。

(創作手法)700
由於客家村庄在早期分布比較零散,其中許多地點比較偏遠,以至客家腔的分類十分複雜。和台語可以分成北部腔、南部腔和海口腔等幾大主要腔調相比,客語的主要腔調至少可以分成 14 種,其中四縣腔和海陸腔是比較主要的種類。很妙的是,四縣腔和海陸腔的重音還剛好是相反的。
吵媽和聲優妹都是來自講四縣腔的家庭,因此目前客家小吵的配音都是以四縣腔為主。「雖然很多粉絲希望能夠各種腔調的語音教學都有,但現階段實在是人力不足,只能跟粉絲說抱歉了。」其實在平日的製作過程中,吵爸吵媽很少有機會與聲優妹碰面。多半都是在網路上確認每次需要配音的客語後,讓聲優妹自行錄製完成,再透過網路上傳錄音檔。要是沒有網路的資訊串連功能,這樣的創作模式也無法完成。可以說客家小吵不只是透過網路傳播與行銷,它的製作也有賴於網路的存在。

由於客家小吵的創作題材多是近期的時事或網路爆紅事件,在結合客家文化時多少會有些落差。有些網路爆紅事件的「名言」更是難以找到客家文化中對應的概念。這些特殊的念法有時連吵媽和聲優妹都毫無頭緒,這時只好請出團隊的祕密武器:吵爸的爸爸了!
一般來說不會念的發音只要交給秘密武器爸爸,都能輕鬆的迎刃而解。真正的難關是卡在一些尷尬的網路爆紅名言,例如「潮水退了,就知道誰沒穿褲子」和「眼睛閉起來,我會很快」。這些好笑但是好尷尬的主題,吵爸只好用各種旁敲側擊的方式問到答案。
例如問爸爸「火車過山洞很快要怎麼講?」來問到「很快」的念法。爸爸有時候也會上去看客家小吵臉書的內容,看到自己回答的客語念法變成奇怪的句子,讓爸爸不禁莞爾。因為創作「客家小吵」,團隊成員的親子之間多了很多話題。吵爸的爸爸
時常會提供創作上的諫言和期許,也多了很多機會聊起以前客家庄傳承的文化、傳統,過往的生活形態等。家人的感情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凝聚,客家的文化就此傳承下來,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穫。

放眼未來:讓客語變成酷炫時尚的體驗
客家小吵在網路上吸引了廣大的目光,人氣和按讚數都在持續刷新。網路上不只有網友的鼓勵與讚美,也有提供諫言,讓團隊能夠再接再厲的創作。也有許多同樣不擅長母語的「失落一代」客家子弟看到這些創作,新奇之餘更多了發自內心的熱切共鳴,也激起很多人尋回母語和傳統文化的興趣。除此之外,即使不是客家人的其他網友,看到這麼有趣的圖文創作,呼應時事的主題,還有真人語音教學,也都覺得十分新奇有趣。不但會跟著念念看,也成為追蹤創作的固定粉絲團。
放眼未來,客家小吵團隊希望能夠讓大家了解到母語不是過時的、老古板的東西,其實是很生活,很現代的。他們在創作的過程中發現了母語的趣味,也希望能將這種樂趣分享給他們的粉絲。未來除了繼續這種趣味客語的創作,也會介紹客家文化以及客家的飲食等的講法,希望能讓客家文化以最新奇活力的方式在新時代找到傳承與創新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