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之齡說:「公行系裡有蠻多同學都在準備國考,當初也和一般人一樣很迷惘不知道這個科系將來可以做什麼工作,思量後覺得國考這條路至少有穩定的收入,不會讓父母擔心,於是利用大三、大四的時候準備,畢業後直接應考。」
考取類科:107 年高考績效審計狀元
學歷:台北大學 公行系
年齡:22
準備時間:1 年
107 年高考績效審計各科成績
科目 |
分數 |
國文 |
54 |
法學知識與英文 |
72 |
財務行政 |
67 |
審計應用法規 |
77 |
經濟學與成本效益分析 |
85 |
公共管理 |
49 |
審計學(包括政府審計) |
64 |
公共政策 |
56 |
總成績:65.67(錄取標準:60.00)
選擇考科與所學相關事半功倍
在大二下學期的時候選到公共管理的實習課,張之齡到新北市審計處實習了一個月。稍微對審計有初步了解,再加上審計處前輩的講解,又因績效審計是民國 99 年才新增的類科,和其他科相比較新,也比較少人考,讓她決定走上績效審計這條路。
張之齡提起當初的想法,她認為績效審計報考的人少、錄取的人少,但錄取率和一般行政、戶政相比卻比較高。加上考科中有部分科目和公共行政系的課程有相關,例如公共政策、公共管理,綜合判斷下來就決定選擇以績效審計為目標。
不少考生決定要考高考後,都會面臨同樣的抉擇,到底要自己念還是要報名補習班呢?張之齡也一樣,一開始有自己念的想法,但發現市面上教科書太多不知道如何選擇,還是決定找補習班,她認為能直接拿到補習班統整好的資料,讀起來比較有效率。

課業、高考同步進行一把抓
她從大三下學期開始,總共花了一年的時間準備。除了學校的課照上,選課以國考相關的為主,既能賺學分又能學到東西,再加上補習班課程的補強,同時兼顧學業與高考的課程。
從張之齡的筆記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圖表、數線圖、樹枝圖等。談起各科的讀書方法,她例舉審計學部分主要是以補習班的課為主,上課前把老師交代過的精華背好,還有板書也很重要,下課後會花時間再寫一次當複習,看過寫過聽過記憶會比較深刻。
而審計應用法規,她則套用補習班老師教的讀書方法,採「堆疊式記憶」,每次複習都從第一章開始。雖然一開始會覺得很花時間,但久了速度會越來越快,全部根深柢固深植在腦海裡;法條部分則是會利用錄音,把幾條重要的法條錄起來,連搭公車時的通勤時間也不放過。
張之齡說:「自己的數理部分較弱,所以在學校有特別選修相關的經濟學課程;另外經濟學的畫圖分析很重要,例如這次考試幾乎每題都有附註要畫圖分析、說明,這部分就要多多練習別怕麻煩。」
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部分則以申論題為主,有很多要背的東西,需要訓練自己在短時間內寫出大篇幅文章,先記住大標題,再想小標題。透過聯想法、畫樹枝圖、圖表方式記憶,會比較有效率,建議可以配合時事聯想會比較好記。加上補習班每個月會有一次申論題練習,把握機會練習就對了!
訂定每週計畫
「彈性時間」就是你的 Magic Time
「學校上課要去,另外就以跟補習班開課的進度為主。會先訂個一週大目標,然後再安排每天進度。一開始很難完全達成,所以想試試看之前實習時審計機關輔導員所分享的讀書建議,在每個禮拜天安排彈性時間,在這個時間把沒達成的進度補足,讓自己可以達成一週大目標後,再逐漸可以達成每日進度,如此一來禮拜天的彈性時間就可以拿來複習較弱的科目或是練習寫考古題。」
準備考試讓考生們大多壓力不小,張之齡又是如何面對壓力呢?她說:「多看些勵志的文章、多出去走走,保持正常的娛樂活動,還是盡量保持正常生活。」每個考生心中都會設下的高考停損點,張之齡說她只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如果一次沒考上可能就不會再考了。
張之齡建議,同樣在準備國考的朋友可以參加其他不同考試,例如關務特考、地特、研究所都可以去試試看,當一個練習的機會。如果剛好想考績效審計,可以報考四月的關務特考來練筆,與七月份的高考時間相近,讓自己正式上場時才不會太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