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可以,今天演一回自己的人生-專訪劇壇新生代演員-陳妤

得知這一期的封面人物,邀請到第 52 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新進演員 獎得主陳妤時,在搜尋引擎輸入了各式各樣的關鍵詞,嘗試在見到本 人以前,能夠叫出他出演的所有劇名以及祖宗十八代,在這一連串的 做功課時期,還包含偷偷追蹤了陳妤本人的社群媒體帳號,因緣際會 下看到了陳妤所寫的一段話:「我喜歡看專訪,甚至有時候會偷偷記 住筆者的名字,能夠幫助創作者梳理想法、記錄階段性的狀態,是多 麼值得感恩的事。」筆者我看了壓力大。
By 加分誌 2020/03/16 19:00:00


得知這一期的封面人物,邀請到第 52 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得主陳妤時,在搜尋引擎輸入了各式各樣的關鍵詞,嘗試在見到本人以前,能夠叫出他出演的所有劇名以及祖宗十八代,在這一連串的做功課時期,還包含偷偷追蹤了陳妤本人的社群媒體帳 號,因緣際會下看到了陳妤所寫的一段話:「我喜歡看專訪,甚至有時候會偷偷記住筆者的名字,能夠幫助創作者梳理想法、記錄階段性的狀態,是多麼值得感恩的事。」筆者我看了壓力大。

走進化妝間,坐下到陳妤本人旁邊,熟悉的聲音,熟悉的面容, 螢幕以外的陳妤彷彿年齡相仿的姊姊,眨著那雙深邃清澈的眼睛,直率開朗地回答我們訪綱上星星點點般的問題。這一次身旁的人不是《戀 愛沙塵暴》裡個性剛強的林亦珊,也不是《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悲情的角色李大芝,是陳妤,來到攝影棚鏡頭前,演一回自己的故事。

 

謝謝陳妤的高中老師,讓我們有機會看到她的演出

關於高三升大學的記憶,你還剩下多少?我想如果我是陳妤,最難忘的莫過於誤打誤撞選上戲劇系的過程吧。「當時高中讀三類,我的學校非常保守,老師時不時就會來灌輸我們女生就是要唸心理、生命科學、生物科技;男生就是要 唸電機、電子等理工科系。但在高三那年,我飛了一趟韓國, 回國後立定志向想要唸化妝品科學相關學系,當時的班導看了我的大學申請單非常不以為然,甚至把我罵了一頓,說要幫我出 100 元叫我多填一所學校,但是我為了要氣那個老師, 展現出根本沒有把他的話聽進去的感覺,於是用一分鐘的時間翻開大學校系的介紹,隨便挑了一個系,越荒謬越好,把戲劇系填入我的申請單裡,然後交出去。」故事的發展或許我們都猜到了,放榜的那天,第一階段篩選結果,陳妤只上了一個戲劇系,經過二階備審面試,陳妤就這樣誤打誤撞來到文化大學的戲劇系。

 

劇場、影視、配音,演員身份裡的斜槓體驗

文化大學戲劇系的教學在劇場方面聲名遠播,教授在課堂的訓練也以劇場導向居多,當時的陳妤就如同剛踏入大學 時的我們一樣,對戲劇系的所學沒有什麼既定的想像,「表演藝術在台灣或是國外,一直都不只有演戲這一種形式, 它還有很多互動式的可能,在這一個領域你可以不只是個演員,而是當一位表演者。」

從大學開始到現在活躍在影視圈的陳妤,從事過劇場、影視,也在《阿達一族》電影裡嘗試角色配音,如此斜槓的 演員身份,讓我不禁好奇,那在她的認知裡,這三者有哪些不一樣呢?陳妤想了想娓娓道來「我有次在凱特布蘭琪的專訪中看到記者也提問她覺得劇場與影視有什麼不同,凱特布蘭琪僅說到『Speak louder』。這或許就是劇場跟影視不一樣的地方,你需要因應不同的媒介做出不一樣的改變,當你在劇場之中,它是一個橫跨二樓與三樓的空間,不同的場次你會遇到不一樣的觀眾,你就要因應它的環境與受眾有不一樣的表演。但是影視就是選定一種方式,放一顆鏡頭在你面前, 比較類似畫畫一樣,專心地創作達到你要的成果,並在最後端出來。當然影視也有的眉角,例如你需要會抓角度,每一 個角度透過鏡頭拍出來的效果都不一樣,有時候我本人已經哭了,但是鏡頭上看起來根本沒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