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袖改變的那一剎那,心就不再流浪

專訪浪人食堂創辦人余思賢
By 加分誌 2020/03/17 17:00:00


在搜尋引擎裡輸入「無家者」這三個字,一張又一張黑白濾鏡的照片浮現在視窗 上,是否都娓娓道來了隱藏在這個光鮮亮麗的城市裡,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松山區 饒河夜市的空氣之中,瀰漫人群熙來攘往的嘈雜,沿著街巷走進,看見亮著「浪人食堂」圓形招牌。酥炸薯條的香氣引領著蒞臨的遊客往前一看,除了炸物以外,還販賣著浪人食堂引以為傲的招牌紅茶,以及一旁設計童趣的文創雜貨。店員用熱 情且憨厚的口氣與我們介紹他親自設計的商品,可愛怪誕的河豚生物,也有 號稱「鎮店之寶」的藍色鯉魚,看著簡單的一筆一畫,未臻成熟的塗鴉卻真 誠流露,而這些商品的背後,可能都蘊含著過去在街頭幾個年頭的記憶。

 

布滿荊棘,卻從未停止往前

浪人食堂當初創立的契機,來自一句為人所熟知的俗諺「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 魚。」但是成立初期遇到的第一道關卡,即是資金哪裡來,浪人食堂的創辦人余思賢 笑稱「賣腎呀」,看似玩笑話的回答,卻道出了非營利組織在籌措資金時所背負壓力。 「台灣社會還普遍存在一種觀念,那就是申請補助也好,募款也好,大家都會希望把 錢直接用在弱勢者身上,不希望花在辦公室,或是社工的薪水上,但是這個時候問題 就來了,那非營利組織的那些錢要從哪裡來。也有人會講好那每個月薪水再回捐到弱 勢者身上,只不過這個也有問題,會被人詬病,但是根本的問題是現今體制壓迫了社 會組織去走上這條路。近年社會都在提倡 CSR(企業社會責任),在你和企業募款時, 大家也會關注這個服務對象夠不夠可憐,是否能造成話題,也因為如此沒有企業會願 意捐助善款在社工的人事開銷上。最後,導致這一項財政的缺口需要我們自己去賺, 變成非營利組織要去「營利」,這就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資金的籌措已經讓思賢一個頭兩個大,但是遇到的難題卻不止如此。思賢跟我們 分享到在浪人食堂的成立初期,遇到另外一項最大的困難,是無家者之間棘手的人際問題,這可能是社會大眾從未想過的問題。思賢向我們解釋 到,無家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背負了很重的污名, 不管你是因為什麼樣的過去成為一個無家者,你都會被污名 化,而且這一個污名已經存在他們身上很久了。天性使然, 人都想要擺脫污名,但客觀的事實上他們就是遊民,他們無 法擺脫這個身份。因此造成的現象是,很多無家者希望社會 可以把們看作不一樣的遊民,區別他們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 異,用這樣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污名,也因為這樣的心理狀 態,讓無家者之間的人際關係亮起了紅燈。

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現狀,容易讓無家者再一次地受到 外人的誤解,但是這些並不是無家者之間的互相迫害,而是 長期社會汙名籠罩在他們身上所導致的精神壓力,當我們換 位思考,若今日換作是自己二十四小時被社會的眼光瞧不

起、冷漠對待、並且無處可逃,是否能夠維持正常的心理運 作,若是一個月都撐不下去了,試想無家者可是忍受了數年、 數十年這樣子的生活。也因為這樣的心理狀態,當他們回到 與人群高度交互作用的工作環境時,常常出現與其他無家者 之間的衝突,這也是浪人食堂營運以來面臨最大的挑戰。

 

這樣的轉變,真的微小嗎

就像那年台大生的畢業致詞裡提到,期許自己繼續改變 世界的初衷,我們時常會思忖每一次的行動,是否可以帶來 轉變。當我們也這樣期待的同時,思賢這樣說道「改變的大 小很難定義,我們曾經有位來到這裡工作的無家者,即使你 前一天晚上打電話提醒他隔天要上班,當天早上再打一次電話,他都會遲到,而且不是遲到一天而已,是持續了一星期、 一個月。因為對於無家者而言,他們的生活不像我們的是直 線進行,他們是一天又一天的循環,規劃或是制定行程已經 成為很遙遠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我們看到他竟然拿起他的 手機,把明天上班的時間放在手機的行事曆裡面,看到這一 幕眼淚都差點流出來。你們覺得這樣的改變很大嗎?不大。 但是你們覺得這樣的改變很小嗎?」

我們期待的或許都不是一夕之間無家者的問題被解決, 或是每一位來到浪人食堂工作的人,離開了小小的攤位,成 為西裝筆挺的上班族。但是我們期待的,是那些平凡卻也不 凡的改變,也正因為這樣的改變,推動整個社會前往更美好 的地方。

 

不只是做得到,還能做得好

許多人在從事服務工作時,都會兼做倡議,用較為柔性 的方式讓社會大眾認識這個議題。但是在浪人食堂,思賢向 我們說到「在這裡,除了想要告訴社會大眾無家者願意也很 努力地工作,而且他們可以做出成果,除了倡議以外,我們 還要做的像樣。」浪人食 堂希望來到這裡消費的顧客,不單 單是因為這裡是無家者所泡的紅茶而慷慨解囊,不只是同情 消費,更希望他們是因為真心認同這裡的紅茶具有獨到的風 味。思賢認為在市場之中,就是要拿出一定的競爭力,紅茶好喝並且兼顧服務品質,秉持浪人食堂的核心價值「敬業、合作與快樂」,不是無家者願意工作社會就給予掌聲,這樣 並沒有擺脫外界對無家者的刻板印象,更重要的是想要向這 個世界傳達,他們不只做得到,他們還能做得好。

 

做,就對了

身處在非營利組織的每一個人,在踏入這一行以前,或 許都曾有一段自我掙扎的過程,眼前這條勢必得披荊斬棘的 道路,該走,還是該逃?思賢倒完一杯紅茶走回來和我們說, 通常他的建議是「就去做。」可能不只是成立一個非營利組 織,人生面臨到的很多事情,都是在來回碰撞以及經驗中累 積出來,一邊做,再一邊修正;如果希望等到自己想清楚了 再來,那可能過了三年、五年,你仍然停留在原地。

眼前這位高行動力且只剩下一顆腎(亂開玩笑)的浪人 食堂創辦人,向我們分享了未來新的計劃:「我們現在希望 可以籌劃一個『浪人學堂』,這個與浪人食堂最不同的是, 能夠把這一系列培力的過程更細膩的分級。最初階的就從教 育開始,從建立時間觀念、人際互動到待人接物,用更貼近 無家者的行為模式,更接地氣的方式,讓他們打從心裡的認 同並且願意學習。最後一個階段才是浪人食堂,也就是回歸 社會的前一個層級,讓他們在建構出來的工作環境,培養高 度複雜的人際、生產力以及技能。」不論未來的社會是否能 夠讓我們在無家者的議題上看到轉機,但是我相信,當我們 抱著思賢走入饒河夜市松山教會前的這一塊空地的初衷,不 只倡議,而是持續實踐,社會就能持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