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電子書,眞的是未來的趨勢?

電子書與實體書的戰爭,一直是這十幾年來爭不完的議題之一。起先在電子書問世之時,有許多專家都認為紙本書籍將被取代;然而,十多年過去了,紙本書籍並未完全被取代,甚至電子書的銷售額,只有實體書的 10%。這中間究竟有什麼關鍵因素,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吧。
By 加分誌 2020/04/01 21:00:00

 

數位時代,我們獲取知識的三大來源

在現代的社會中,獲取知識最大的三個來源,無非是數位媒體、電子書與實體書了。自從數位媒體逐漸普及化之後, 許多紙本新聞、電視、廣播等舊時代的知識來源,逐漸地被 數位媒體給取代:要看新聞,點開網路遠比紙本新聞來得更多元又更即時;想看綜藝節目,我們不必在電視前面等待時 間的到來;要找工作,不必再從報紙上慢慢尋找再打電話去 應徵;想聽音樂,不必再調到廣播電台等待想聽的歌曲播出, 用網路就能輕易搜尋的到。

但,閱讀書籍呢?十多年前,電子書初步問世的時候, 許多人都認為,紙本書籍終將像音樂、新聞等其他過時的產 業一般,被電子書給取代;然而,十多年過去了,電子書卻毫無取代實體書籍的趨勢,究竟是為什麼,這篇文章,就帶 大家來看看。


電子書銷售額,竟不到實體書 10%

提倡電子書的人總說,電子書比實體書環保、便於攜帶、 不佔空間,而電子書界的領頭羊──亞馬遜 Kindle,也悄悄 地邁入第 12 個年頭;然而,根據最新的報告指出,電子書 的銷售額,竟不到實體書的 10%──根據美國出版商協會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AAP)在去年的報告指 出,實體書的銷售佔 226 億美元,電子書僅占 20.4 億美元。


腦科學家:實體書有其不可取代性

為什麼在電子化的時代裡,實體書有其不可取代性呢? 事實上,類似的研究早在 1980 年代就開始了,雖然當時還 沒有電子書,但已有電腦螢幕的誕生,諸多心理學、資訊工 程學、圖書資訊科學家,透過上百篇的研究,探索人們在紙張閱讀與實體閱讀上的差異。在 1992 年以前,大多的研究顯 示,使用螢幕閱讀故事和文章,會使得閱讀速度變慢、記憶 內容變少;即便隨著各種閱讀載具的螢幕解析度逐漸改良, 近年來的研究依然發現,大多數人依舊偏好紙張閱讀──尤其在需要長時間專注時更是如此。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必須從人們的大腦開始談起。我們 大腦處理文字的方式是這樣的:根據瑪莉安.沃夫(Maryanne Wolf)在《普魯斯特與烏賊:人類大腦如何演化出閱讀能力》 一書中表示,我們並非天生就有處理閱讀的大腦迴路,因此, 大腦在儲存文字的時候,並不僅僅儲存它的聲音與想法,也 會把它視為一個實體,從孩童時期開始,大腦會將說話、運動協調、視覺等神經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個屬於閱讀的迴路。

就好像我們在辨識一顆水果是柳丁還是橘子時,我們會動用到許多的腦部區域一般,我們在閱讀和寫字時,也會根據它的線條與空間分布來辨識字體,根據印第安納大學 (Indiana University)布隆明頓分校(Bloomington)的詹姆 斯(Karin James)研究發現,當一個 5 歲小孩在手寫文字時,腦部閱讀迴路會活躍起來;同樣的現象在我們閱讀潦草字跡 或複雜文字(如日文的漢字)時,也會啟動腦部的閱讀迴路, 但鍵盤打字時,卻沒有這樣的現象。這或許也說明了,為什麼當我們習慣用電腦打字之後,在寫信時,常常會忘記某個字要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