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成為年輕世代的燈塔!加分誌專訪-市面上沒有一本大學生專屬的雜誌,不是很可惜嗎?

《My Plus 加分誌》是如何誕生的?為什麼要做一本大學生的雜誌?在 100 期專題報導特別企畫中,編輯部邀請到加分誌的執行統籌 Melody 和 Alice,來和我們談談從創刊到現在的辛酸血淚史(?)。透過這篇訪談, 不僅可以讓你更感受到《My Plus 加分誌》堅持十年的不易,相信也能讓每位讀者了解內容和選題的用心。
By 加分誌 2021/09/30 00:00:00


回頭看,十年也沒很遠

編輯部= E,Melody = M,Alice = A

E:恭喜《My Plus 加分誌》100 期了!可不可以分享一下當初為什麼想做這本雜誌呢?

M:回顧 2009 年恰好碰到全球金融海嘯,當時發現身邊有些朋友或朋友的孩子或大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只能在家當尼特族(NEET)*。我們當時發現,市面上的雜誌內容好像沒有特別以大學生作為主要族群,因此就想: 如果我們能做一本雜誌,提供資訊並幫助大學生接軌職涯,應該可行。經過 了一段時間發想、籌備,並構思要如何支撐這本雜誌走下去。於是 2010 年 發行了 4 月和 5 月兩期的試刊號,直到 6 月才正式發行。

E:當時有沒有考慮過把讀者群拓展到國、高中生呢?

M:其實雜誌是相當分眾的,而且國、高中和大學又不太一 樣,大學是邁向獨立自主的階段,也是銜接社會職涯的重要 時期,因此大學生的生涯規劃方向和思考方法就很重要。我 們每一個人都是過來人,在高中階段會以考上大學為優先, 不一定會認真思考自己是否真的喜歡這個科系,甚至剛上大學的時候都還不知道自己未來要做什麼。

對學生來說,上大學後要先確認自己是否喜歡現在讀的科系,如果覺得不喜歡的話,可以從轉系、轉學考開始準備, 如果已經確定未來方向,則要開始籌畫是繼續讀研究所、進入社會工作,或出國念書,這些都是會影響下半輩子的人生抉擇。如果這本雜誌的內容能幫助大家減少摸索的時間,讓年輕世代在這段時期確立自己的方向,凡事就能事半功倍。


一路走來,風雨中依舊堅定

E:這本雜誌創刊快 11 年,隨著紙本媒體的銷售越來越困難, 讓你們堅持做紙本雜誌的想法是什麼?有沒有想過全部轉為數位內容?

M:老實說,之前我們真的有討論過數位轉型的問題,大家都知道近年出版的確碰上瓶頸,我們也曾疑惑紙本雜誌是否吸引學生閱讀。但是紙本雜誌本身具有獨特的「手感性」, 如果只做電子雜誌,在閱讀體驗上會有很大的不同。

A:另外,我們的校園贊助平台會為學生提供活動贊助,尤其《My Plus 加分誌》在校園內是免費提供,在校園發放時, 校園推廣人員把雜誌交到學生手上時,就產生了「人與人的連結」(笑)。我們希望能維持摸得到實體的感覺,最主要是因為紙本雜誌帶給人的情感連結,是電子雜誌做不到的。 而且我認為紙本是會帶給人溫度的,溫度和情感也是台灣人的特色。

雖然有人可能會覺得紙本很「老派」,不過我們仍願意 投入,不論這本雜誌在通路、書店上架,或是從校園推廣人員手上交到系辦或學生手中,大家看到至少會想摸一下、翻 一下,拿在手上至少會好奇裡面有什麼內容。

E:現在的確有很多雜誌堅持做紙本實體,而且印刷越來越精緻、設計也越來越創新,讓很多人想收藏,我想這是電子 內容比不上的,相信這也是許多紙本刊物不斷努力的目標。

A:應該也有人會把報紙、雜誌全版的內容留下來裱框,我 們相信一定會有人看到喜歡的偶像、內容,也會想把它留存 下來或剪下來,看得到、摸得到的感覺跟電子雜誌帶給人的 感受又不一樣。如果有拿去給藝人簽名過的,哇!那個感覺 又不一樣。(笑)

E:這十多年之間有沒有碰上什麼困難?例如選題或企劃之類的?

M:剛開始在為雜誌做定位時花費非常多時間,因為學生族群非常廣,光是國立大學、私立大學、科技大學的學生特性就非常不同,科系也有非常多面向,甚至還有外籍生和本籍 生之間的不同。我們透過訪談、請校園推廣人員協助市調, 希望抓到最主要的族群。

對於知識需求強烈的學生,雜誌的內容就會需要比較有議題性的,但如果要影響更廣泛的學生族群,就需要有更多 的吸引力讓他們願意拿起來閱讀。所以我們從最初以深入議 題為主要構成的內容,後來加入比較生活化的主題,再到藝人封面,去年也開始加入數位內容,從線上到線下整合在一起,不斷追求進步和改變。

A:我們曾經也對雜誌單元和內容做了許多問卷,因此現在留下的單元都是經過讀者精挑細選後的,我們想要做的內容 雖然要因應時代和讀者的需求,但還是必須回歸雜誌本身 「最想傳遞的訊息」,只是透過增加讀者感興趣的內容,進 而傳遞我們認為更重要的資訊。主要仍關注於生活、學習、 工作的三大面向,扣住這三大面向,再評估目前學生喜歡的內容,結合時代趨勢提供資訊,我想這是不論理工、文商等各種都能接受的。我們仍然在尋找什麼才是對學生最好的, 就是因為希望這本雜誌能發揮它的影響力。

E:除了剛剛說的挑戰和困難外,有沒有遇過有趣的事情?

M:我們最初發行的內容比較偏議題式,就曾接到老師打電話來,表示想要作為課堂上教授的教材,因此想要詢問某一 單元的授權。

E:因為做得太深入了,連老師都感興趣。(笑)

A:對啊,雖然沒有不好,但還是希望這本雜誌是能讓大學 生願意拿起來看的,所以改成藝人封面後,就吸引了不少粉絲或學生去購買。粉絲的影響力比我們想像得更驚人,我們曾接過海外粉絲的電話,表示想要購買雜誌,詢問他某個時間在台灣時方便去哪裡購買雜誌,像是張立昂、婁峻碩、畢書盡的封面等。(笑)

光是封面給人的視覺體驗就有很大的不同,影響力也非常大,我們會希望即使在校園內是免費贈送給學生,也會希望是能夠吸引學生喜歡、學習的人物。

過來人分享, 大學是找尋自我的時期

E:兩位認為有什麼事情必須趁大學階段好好體驗?

A:我覺得上課的時候就好好上課、休息的時候認真玩,而不是既沒把課業顧好也沒玩到,事後卻發現大學時期一晃眼就過去了。 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如何把課堂上學到的技能拿來應用,而且很積極地參與課外的活動,勇敢嘗試去做。正因為學生知道自己的目標,我覺得學生更應該要積極使用學校和政府的資源。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 又可以學到專業技能和知識,奠定未來想走的路。

現在有很多職業是我們以前完全沒有想過的,例如魔術、圍棋,甚至電競也能成為一個職業,以 前長輩會覺得這只是玩電動,哪能變成一種職業,還不如認真念書。但是現在只要你能夠玩得比別人更認真、投入得比別人更專精,就有各式各樣的機會。我反而覺得對現在的學生來說,時間是不夠用的,因為每個人想做的事情太多了,應該要優先考慮自己要把時間投入到哪裡,只要願意去做、 累積自己就很好。

M:的確,我覺得在學習之外也應該多去體驗,不論是社團或是交換學生,當然有機緣的話也要修一下愛情的學分 (笑),這也是人際關係的學習。

E:除了我們的校園推廣人員會接收大學生喜歡的流行資訊外,兩位目前有沒有什麼方式能讓自己保持和年輕世代產生 共同話題?

A:我自己是會關注新聞,新聞是了解外界資訊最直接的管道,不論是國際、年輕或哪一種面向的議題等。YouTube 也會觀察有哪些內容是近期竄紅的,另外還有 Dcard。其實最主要還是靠校園推廣人員帶回學生的相關資訊,或是趁校園擺攤也能感受到學生的氣息。

M:我會看一下 Dcard,也會直接詢問自己的親友或孩子希望哪些藝人登上封面,或是進入大學後會關注的社群。孩子們有時候也會和我分享。如果有學生來八方洽談贊助時,也會留意及感受到新世代的不同。

放眼未來,持續加分的動力

E:《My Plus 加分誌》來到 100 期,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想法或感觸?

A:其實真的是不知不覺就走到了 100 期,當然也會希望能夠繼續走下去,大學生專屬的雜誌真的很少,既然已經開始了,就會希望能夠把影響力繼續傳遞給不同時代的年輕人。

M:我也認為就是堅持把它做好、走穩,同時兼顧吸引力和影響力。

E:剛開始有想過會做多久嗎?

M:剛開始其實沒有特別設定,但想說至少做兩年,後來也 覺得可以繼續下去,不知不覺就走到現在,未來我們也希望有機會能開發各種聯名商品,做出影響力。

E:接下來也可以把目標放在 20 年或是第 200 期,未來有沒有希望這本雜誌還可以帶給學生什麼加分知識或哪些面向的話題?

M:其實生活、學習、工作加分範圍已經相當廣泛,我們想帶給大學生的內容都可以包含在這些範圍,但也希望同學在大學時期可以多體驗,所以希望可以幫大家整合政府和學校等資源、成為夢想加速器,不論是職場或就學有加分效果的,都希望透過這本雜誌來傳遞。

A:其實很多人在大學時期是很迷惘的,這些資訊在學校不會有人教你和告訴你,而是要自己摸索,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本雜誌讓學生「知道」後,進而藉由每個人所學的內容找到想要完成的目標。我覺得有人指引是很重要的, 總比自己摸索花費大把時間來得更有效率,有些人甚至不一定知道要去哪裡找資源。我們希望快速讓學生了解有哪些資源,經過讀者們自己內化,然後選擇自己想要的,或許能讓他在職涯上走得更好。

我也會覺得自己當學生時怎麼沒有這樣的資源(笑),身旁有人主動給你協助,才會知道原來這條路我也可以兼顧自己的興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M:最後希望《My Plus 加分誌》做為大學生的燈塔,指引他們生活、學習、 工作的方向,在此也要特別感謝合作品牌、客戶們及讀者們的支持,還有所有曾經為這本雜誌努力過的工作同仁,讓這座燈塔能持續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