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產業帶來幸福感 讓世界吹起「台流」的幕後推手

專訪文化內容策進院 丁曉菁董事長
By 加分誌 2021/10/01 00:00:00

文/LISA  圖/文化內容策進院提供、LISA拍攝

當文化產業成為一股潮流,願意讓世界接受和買單,就能間接地展現其文化特質,並在不同國家造成影響。日本、韓國能掀起一波「哈日」、「韓流」,台灣是否也有機會推廣優秀創作者的作品,藉此讓全世界興起一股「台流」呢?本期很榮幸邀訪到文化內容策進院的丁曉菁董事長,投身文化產業多年的她非常詳細的分享她對台灣文化產業的觀察,以及文化內容策進院肩負策進與助攻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使命及目標。
 

文化力也是國力 眾人期盼下成立的組織

有人熱愛韓國流行音樂、影視作品,也有人喜歡日本的動畫漫畫、文學、小說,有些人更深愛歐美的藝術畫作。這些看似只是娛樂文化,卻跨越了語言和國界影響著整個世界。「文化界常以韓國為例,韓語在世界上雖然不是很多人使用的語言,但不論是流行音樂、影視或漫畫也好,語言並不影響他們把文化產業推展到世界各地,同時讓消費者買單,其實是相當不容易。」丁曉菁董事長說:「在市場上能夠贏得市占率的作品,其影響力也大,作品所傳遞的價值和生活風格所引起的共鳴,還能帶動觀光、餐飲、生活消費性產業。要在市場取得成功和影響力,產業化就很重要。」

不論是大眾、小眾或是純創作,好的創作者、優秀的作品,若能獲得市場歡迎,都有助於作品更廣為人知。文化內容策進院(以下稱文策院)的任務,是把台灣好作品推到更遠的地方,包括鼓勵內容異業合作、打入國際市場等,希望能有效促成台灣文化內容產業朝向更成熟、更完整的產業鏈發展。

「文策院成立至今雖然才約兩年,但是組織成立的相關法案已經談了大約17 年,特別是當大家看到韓國的文化產業在這20 年內的改變,文策院可以說是在很多人的期盼下成立的。」丁董事長跟我們分享,文策院做為產業和政府之間的中介組織,肩負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策進的政策任務。由於組織性質上屬於公法人,在「人力」和「資金」上比起政府部門有更大的彈性,有文化內容產業、文化行政、金融、國際行銷相關經歷的人才,都有機會進入文策院工作。此外,文策院預算來自於文化部的編列,另外也執行管理國發基金對於文化內容產業的投資,藉由多元資金的挹注,提供符合產業現況與需求的服務,讓業務更加順利地推展。


文化產業化的重要面向 逐步建立台灣品牌

有願景、有人才、有資金,但很多人還是會很好奇:文策院實際上在做些什麼?又是如何協助台灣文化內容產業的推進呢?主要可以分為四個不同面向:

首先是「提升產製量」,丁董事長指出,《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兩部劇都是在影視產業相當有口碑、品牌的製作公司,但是一年的戲劇產量可能只有一部、甚至是兩年才推出一部作品,量不夠的情況下,難以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文策院因此推出「內容開發專案計畫」,解決創作端缺乏內容開發、啟動資金的斷鏈問題,鼓勵業界創作更多的作品,以提升整體的產製數量,並有效促進市場資金媒合及對接國際市場。



其次是「通路」,再好的商品也要有被看見的機會、被更好的推廣出去,才會引起更多人注意以及提高購買的意願。丁董事長認為,文化內容產業也是一樣,想要賣東西必須先找到國際各大市場的關鍵入口。相較於台灣技術強大的製造業與 IT 產業經常赴世界各地參展,但反觀文化內容產業較常參與競賽型的展會較熟悉,反而較少參與內容提案的創投市場。文策院成立以後開始積極協助產業界找出切入點,拓展市占率,並協助台灣的文化內容產業分析全球展會趨勢,鎖定交易市場,她形容這就像是組「國家隊」一起參加奧林匹克。

再者是相當重要的「資金」,在社會大眾的印象裡,從事文創、藝術、電影等工作,容易被認為是實踐夢想,不容易獲利。然而不論是舞台表演、影視製作等,必須事先投入龐大經費,後續的拍攝、演出才能順利進行,但向銀行借貸週轉時,卻非常容易碰壁。丁董事長說:「文策院做為中介組織,協助縮短資金與創意的距離,逐步把產業的斷鏈點補起來,讓民間的資金願意投入、讓銀行核貸評估能了解文化產業的特性,協助作品找到目標消費市場,有了產值、產量,進而有更多人願意踏入文化內容產業來工作,如此一來,整個文化產業才會形成正循環。」

最後,為台灣的文化內容產業建立自己的「品牌價值」,也是文策院努力的目標。目前台灣作為一種國家品牌,在國際上的識別度還不高,不如「日本」、「韓國」、「美國」等,因此台灣生產的文化內容,儘管品質不差,但價格就有落差。在國際間打響台灣文化內容的品牌知名度,提升台灣文化內容的品牌價值,即為文策院的重點工作項目。


渴望了解世界 成為追求自由的動力

除了瞭解文策院的組織和工作內容外,我們也好奇詢問丁董事長選擇大學科系和投入文化工作的想法。「在當時的體制和社會環境下,國、高中最青春漂亮的時期卻被學校規範住了,人生中彷彿只有讀書最重要。」當時選擇台大的她開玩笑地說:「聽說其他學校都要點名,台大不用。」另一方面:「因為很渴望自己能擁有自由選擇的空間,可以摸索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然後盡情認識世界,」這也是為什麼她在大學時參與社團、編輯刊物,畢業後選擇當新聞記者。「或許認為那是一份可以讓我更認識世界的職業。」

她也坦言,身為家中長女的她在選填志願時,也會有親戚和長輩疑惑她為什麼選台大哲學系,好在父母親對於孩子的想法相當開放,也要感謝父母給予空間。她特別談到年輕世代在社會主流價值的壓力下,面對同儕壓力、他人期待,如何忠於自我更顯重要。大學時期多方嘗試、盡量旁聽有興趣的課程、去了解世界,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物,而非為了他人做選擇。


合作和處理複雜事物的能力 是未來的競爭力

回想過去的經歷,丁董事長分享自己是在工作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是比較喜歡和人一起完成事情的類型。她強調,學會與各式各樣的人合作,在社會上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過度強調考試競爭,並不利於養成合作的能力。

考試制度讓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多於合作,另一方面,社群的篩選機制、大數據演算法,加深人們同溫層的厚度,透過相處互動建立欣賞異質性能力的機會相對減少。她說:「現在全世界的分工模式在轉變,很多事情已經被自動化取代,因此個人的競爭力會展現於處理複雜事情的能力上。機器能幫我們做越來越多單調、重複的事情,人反而會更需要用腦袋創作、與人合作溝通整合,像是跨國合作。大學時不論是辦社團、辦活動,有很多事情需要互相協調、整合和發想,當你越不怕處理複雜的情境與溝通協調,就越難以被自動化取代。」


為世界打造台流 以台灣的豐富文化為傲

在文化內容產業這麼久,我們詢問丁董事長認為什麼是台灣文化獨一無二的特色?她說:「只要回過頭看它的歷史命運,沒有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歷像我們這樣坎坷。從大航海時代揭開了不同外來政權的各階段統治,直到民主化後台灣內部仍須面對認同上異質性的挑戰,這是歷史造成生活在這塊土地上人們的共同課題。當時間拉長回頭再看這些『黑歷史』,卻又成為我們的養分。台灣文化的豐富度和複雜度舉世無雙,雖然有被強權殖民的痛苦經驗,卻也形成移民社會的文化多樣性。當我們成為亞洲最自由民主開放的國家,我們什麼故事都可以說,就怕你說不好。」

文策院鼓勵年輕人投入文化內容產業,不論是創業或在公司工作,都有適合的管道提供協助,例如:想要創業的人可以找文策院協助青年創業貸款,或是學習管理、經營方法,除了會創作,也要有人會經營。如果想在文化內容產業工作深造,可從文策報、官網、臉書追蹤了解更多產業訊息,或是TAICCA School  有專業的職能訓練課程。丁董事長笑說,如果還不知道自己比較適合創業或在公司工作,總之先投入文化內容產業吧!

最後她娓娓分享自己對這份工作的意念:「文化內容產業是非常迷人的產業,而文策院成立的目標,是希望這個產業能在台灣蓬勃發展,讓年輕人有更多就業選擇。文化內容產業的蓬勃發展能夠帶動國人的幸福感,是很重要、很大的目標。文策院是多年來非常多人倡議而誕生的組織,需要許多人一起合作,共同完成這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