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教與學的定義 鬆綁學習框架-專訪 Hahow 好學校品牌副總監 林克玢

哪種身份才有資格當老師?誰說學習只能在教室?學習的意義是什麼?能不能不為目的而學? Hahow 好學校自 2015 年成立以來,解開了傳統教育束縛,提供 65 萬名學生學習「學校學不到的事」, 本期邀請到 Hahow 品牌副總監林克玢(以下稱「克玢」)和我們分享 Hahow 的精神和自己的職涯歷程。
By 加分誌 2022/03/31 00:00:00

文/ Giselle     圖/ Hahow 好學校 提供

Hahow 好學校是用科技力量解決教學問題的教育科技公司, 取名自台語的「學校」 ,目標成為「教育界的 Netflix」,希望每個人在這裡可以「適才適性」發展,透過學習資源找到更多可能性、成為自己最想成為的樣子。

首創群眾募資的開課模式,為確保投入資源推出的課程有一定數量的學生想學,因此把學習權利交給市場來決定。克玢和我們分享,平台上不乏各領域的創作者開設線上課程,「老師不一定需要是領域的權威,只要有能力、有人想學,這樣的教與學就成立了。」

「我們有滿多業界第一線的老師,提供學校學不到的產業新知,讓學生跟市場接軌,例如自媒體經營、數據行銷、 影片剪輯等。這裡也提供跨科系的自主學習,傳統學校制度受限於科系,非理工科系的同學想跨系學習大數據會有擋修等問題,但在 Hahow 這裡你可以自由選課。」

了解自己的學習偏好 累積學習動力

Hahow 官網上的「哈好福利社」專欄文章中,有不少為職場新鮮人整理的課程介紹,例如:《職場技能大補帖!掌 握 4 大職場技能,讓你不再懷疑人生》統整了文書處理、簡報提案、商業分析等相關課程,很適合想加強職場力的同學 參考。

克玢也推薦大學生進修社群力、設計思考、邏輯表達、 數位行銷等相關主題的課程:「數據解讀的能力、資料的視覺化能力都是不分領域必須學習的。」在 2021 年底,「只要有人社群顧問」的傑哥,跟「圖文不符上課囉」的志祺七七,聯手開設「OnlyTalk 只有講座」系列,推薦給想嘗試線上課程的大學生。

每天接收巨量資訊的 Z 世代到底該怎麼學習,克玢建議,先了解自己有多少資源可以學習、喜歡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如何學習對自己來說效果最好。「有些人很喜歡用 YouTube 學習,缺點是要耗費大量時間搜尋,才能篩選出正確、有用的資訊。也有些人喜歡用聲音學習、有些人喜歡跟老師面對面的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和習慣,才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更有助於持續累積學習的動力。」

真心想要的目標推動自己往前

談到一路走來的職涯歷程,克玢說自己經歷了一番摸索:「我是個從小補習補到大的小孩,什麼都補, 雖然很幸運家裡有資源,但這些補習都不是自願的。 進社會前也不太清楚自己要什麼,考大學時分數落到那裡(圖書資訊系)就去唸了,直到大三、大四參加了學校的文創學程,聽到很多業界講師的分享,才知道原來社會上有這麼多不同的職業,我的未來可以有這麼多的可能性。」

為了進入自己喜歡的表演藝術、劇場相關產業, 克玢決定報考研究所,也考上了表演藝術研究所的行銷組:「那對我來說是一個契機,是我第一次沒有補習的升學考試,也是第一次如願考上想唸的學校,當我真心想要去做某件事的時候,那個動力會非常明確,所以深刻的感受到差異。」

經歷了幾次工作的轉換,發現自己的特質更適合新創公司,綜合自己過去的求學經歷,克玢很認同Hahow 的精神,認為能讓同學透過線上學習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是一件好事,也順利通過面試進入 Hahow。

「我覺得我真的是跟著品牌一起成長,團隊在變化的過程中策略也會不同,需要不斷去嘗試新東西。自己也在公司內部跨部門轉職,嘗試過通路拓展、第三方通路等不同領域,培養了不同的思維及不同的做事方法。」


左起 Hahow 共同創辦人江前緯、營運長周昱存、共同創辦人黃彥傑

「新創公司的彈性跟自由度高,以我們公司來說,有彈性上下班的時間,不過自主通常來自你的自律,自律也會讓 你擁有自由。另一方面,制度不像大型公司那麼完善,常常會出現變化。而且每天都在嘗試無跡可尋的事情,沒有前例可參考,你要成為第一個,因此主動性、學習性都很重要。 除了要能擁抱變化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成長思維,挑戰滿多、失敗也會有,怎麼在失敗當中還願意繼續向前進,都是滿重要的特質。」

理想的學習樣貌:學你想學的、成為你想成為的

人們的學習型態正在改變,比起傳統的讀書考試,寓教於樂化的轉變很明確,學習與生活更緊密的結合,「對我來 說,學習就融入在我的生活裡,所以我不太會去定義現在的時間是學習時間。舉例來說,最近 Netflix 推出教育系列的紀錄片,我從這些紀錄片學習歷史、自然科學,同時得到了知識,這也是學習。」

傳統觀念上,學習的定義一直有個框架存在;學習必須有目的,付出這些時間要為自己帶來一些好處,提升職能、 考試進步等,但 Hahow 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打破學習的框架,不只是老師與學生的身份翻轉,也是對於學習定義的翻轉。

「難道學習不能單純是為想學而學嗎?就如同想看一部電影,你想看就看,沒有人會問你為什麼要看。我理想的學習樣貌就是:無論我想學什麼,沒有人會用質疑的態度問我,你學這要做什麼?學習只是一個起心動念,就這麼簡單。」

她以自己最近上的一堂課舉例:《小冬瓜單程旅行社: 規劃人生美好告別之旅》這堂課是在講身後事的規劃與安排,例如怎麼寫遺書,「這些事都還沒有發生,但上了課之後我發現,很多議題我不知道,但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從來不知道要怎麼去幫我自己或家人安排後事,這些事情從來不會有人教我們,但卻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

盡情嘗試與探索 找到自己的 Ikigai

你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嗎?你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義 嗎?克玢勉勵大學生們:「不要害怕去嘗試你沒嘗試過的事情,大量探索才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強項在哪裡。如果你很茫然、不知道方向的時候,就先去做,用刪去法總是可以刪掉一些東西。」

日本有一種生活哲學叫「Ikigai」(生き甲斐),中文可以理解成「生存價值」。它是由四個圈圈所組成的文氏圖,日本有許多關於 Ikigai 的書,而在 Hahow 的團隊文化精神中,Ikigai 代表「滿足」,也就是「你享受的事」、「你擅長的事」、「別人付錢請你做的事」、「世界需要的事」的交集。

「在你有興趣的領域裡面,看看有沒有人以這個維生, 如果想要成為那樣的人,把他當作你的 role model,同時確 認自己還缺乏哪些技能、要如何補足,說不定在這個尋找的 過程當中就會找到你的 Ikigai。」克玢說。

「我跟大家都是一樣的,迷惘會一直都在,到現在我還是時常感到迷惘,但要持續的精進、探索、自主學習,不要 輕易拒絕那些你不會的,就能讓迷惘感覺沒有這麼恐怖。鼓勵大家找到自己的 Ikigai,為自己創造滿足的狀態及追尋!」

參考資料:「Hahow 2021 驅動知識生態系論壇」〈2021 Hahow 品牌白皮書〉 〈2022 Hahow 品牌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