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KLEIN 圖/COVER
阿帕網的沒落 新網路的崛起
網際網路的前身「阿帕網(ARPANET)」,為1960年代美國總統艾森豪成立的「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ARPA)」為了應付冷戰時期的蘇聯作為軍事通訊目的而成立。阿帕網採相當簡單的「分封交換」,將資料分割成較小的資料段,並且將資料由A點傳到B點;再由B點傳到C點一直傳到目的地。
因為當時阿帕網僅能連結四台主機,無法與其他電腦網路做交流,因此在1973年,史丹佛大學的文頓.瑟夫(Vinton Gray Cerf)和美國電氣工程師羅伯特.卡恩(Robert Elliot Kahn)便開始思考如何將阿帕網和其他已有網路的電腦相互連接,並在同一年裡制定出TCP/IP(傳輸控制協定/網際網路協定),定義了電腦網路之間的資訊傳輸方式。
1982年阿帕網走入歷史,TCP/IP通訊協定成為所有電腦網路的標準,並且在1983年1月1日開始成為通用協定。

認識電腦的溝通管道:TCP/IP的四層架構
不管是人或是機器都是需要一個溝通管道,TCP/IP通訊協定便是能讓機器和機器之間相互溝通的通訊技術。該通訊協定的網路架構共有四層,分為應用層、傳輸層、網際層、網路存取層。
1.應用層:為處理應用程式提供使用者網路應用,包含FTP(電腦與電腦傳送檔案)、SMTP(伺服器之間郵件傳輸)、HTTP(瀏覽器和網頁伺服器的傳輸)、DNS(主機名稱和IP位置的轉換)等四種。
2.傳輸層:為傳輸資料及網路管理使用,包含TCP(讓不同電腦能夠連線)、UDP(即時傳輸訊息)。
3.網際層:與遠距離的電腦相互連接,包含IP(定位對方IP,使其相互連接)、ICMP(偵測網路狀況)、ARP(解析IP可查詢到對方的位置)、RARP(詢問自身的網路位置)。
4.網路存取層:制定資料傳輸的方式,並且建立規則,讓網路傳輸能夠更有效率。TCP/IP通訊協定經常為電子郵件、網頁瀏覽以及檔案傳輸等使用,使用上不僅安全且穩定,只可惜效率低且連接耗時。

TCP和IP?解密網路世界的門牌地址
TCP和IP兩者相輔相成,TCP位於傳輸層主要適用於網路間的傳輸;而IP的工作則是連接兩台距離遙遠的電腦。每台電腦都有自己的IP,也就像是我們的身分證,當訊息傳送出去會通過IP位置搜尋到指定對象,並且順利地將資料正確無誤地傳達給對方。而IP位置並不會是固定的,所以這時候就出現另一種系統「DNS(網域名稱系統)」,它會將你的網域名稱轉換為IP位置,讓使用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夠在網際網路的世界暢行無阻。
TCP和IP就像是電話和分機號碼一般,撥通電話時再輸入分機後才能讓指定的人接起電話。另一方面,當IP在傳送過程中封包發生任何問題,TCP則負責檢測並要求重新發送。也因此在網路傳輸的過程中TCP和IP占了相當大的作用。
TCP和UDP:兩大協定的比較
TCP和UDP經常拿來做比較,兩者皆為網路中的常見協定,主要負責將資料傳輸到伺服器,我們經常觀看的直播以及通訊系統皆使用這兩種協定。由於TCP採用封包模式傳送資料,當封包遺失或是沒有任何回應時,將會保持沉默;UDP採用的是串流傳送,會持續不斷地向伺服器傳送封包資料,傳輸速度也比TCP要來的快,即使封包遺失,也不會導致服務中斷。
項目 |
TCP |
UDP |
方式 |
封包 |
串流 |
可靠性 |
可靠 |
不可靠 |
壅塞控制 |
有 |
無 |
速度 |
慢 |
快 |
服務 |
電子郵件、網頁瀏覽等 |
串流媒體、網路遊戲等 |
網路的世界相當深奧且奇妙,儘管只是0和1組成的世界,卻能孕育出變化多端且高深莫測的無形世界,又再次令人對網路世界充滿無窮無盡的好奇心,從ARPANET、TCP/IP至UDP,網路的世界不斷地成長、進步,不論未來網路世界進化到什麼階段,與時俱進的學習,才能跟上社會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