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NANCY 圖/Shutterstock
以心理學家榮格在1921年出版的《心理類型》為基礎,美國的凱薩琳.布理格斯(Katherine Briggs)及伊莎貝爾.邁爾斯(Isabel Myers)母女經過長年研究,發展出了「MBTI」測驗(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從1960年代開始,在學術界受到關注,之後在教育界、職場培訓,個人發展等方面都受到重視。
4個向度,16種人格類型
MBTI以4個向度(「外向 E/內向 I、實際 S/直覺 N、思考 T/情感 F、判斷 J/感知 P」)將人進行二分,所有人共可分成16種人格類型。有些網站會進一步提供每種人格類型的比例和同性格的名人,讓測驗者對這個性格迅速理解、產生認同感。
如ISTJ(內向/實際/思考/判斷)就是16型中比例最高的一類,顯現出大多數人正直、遵守紀律,重視和諧但無法打破現狀。INTJ(內向/直覺/思考/判斷)則非常稀少,他們果斷地追求理想、腳踏實地地達成,往往從事對社會有益的工作,犧牲自己、追求完美。
掌握MBTI,找到天職
很多人會透過MBTI測驗,選擇符合自己性格的職業。如SP類型具備冒險精神、反應靈敏,同時能掌握技巧,擁有衝動和行動力,很適合從事藝術創作、歌手等;NT型的人很有好奇心、創造力和洞察力,擅長理性和獨立思考,擅長研究、管理、金融等理論和技術兼具的工作。
許多企業也會在招募時參考MBTI結果,判斷求職者是否符合需求,並在安排職位調動時,考量員工性格,讓其適才適所。IBM就曾在計劃開拓印度市場時,以可以獲得發揮空間、感受印度文明為由,說服IF、SE類型員工;以晉升、富有挑戰性的說法,讓ET、NI員工願意參與。
韓國實境節目引發熱議
透過心理測驗簡單了解自己的個性,廣泛地受到歡迎,韓國甚至推出了真人實境節目「MBTI INSIDE」,找來16種類型的參加者。5天4夜的活動中,第一天按照內向、外向區分房間,外向房明顯較為熱絡,內向房則顯得拘謹,儘管互動方式明顯有異,但參加者都對這樣的互動模式感到自在。
透過將參加者貼上MBTI標籤,觀眾可以因此猜測後續發展,也可以投射自己的性格,與參加者產生共鳴。
測驗可參考但不可盲信
MBTI測驗同時也面臨一些質疑。如開發者兩人並非專業心理學家,理論未經過驗證,可信度不足;二分法過於極端,若外向/內向數值相差不遠,還是會被迫選邊站;很多人在一段時間後再次測試,卻獲得不同測驗結果。
儘管MBTI並非完全可信,就如星座一般,人們透過MBTI為自己貼標籤,快速與他人建立共同話題,在與陌生人相處時,也多了一個參考指標。雖然MBTI很方便,但也別忘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透過觀察、交流,才能突破這個測驗二分法的限制,更細緻完整地了解一個人。
延伸閱讀
如何在22歲之前認識自己
自己的成就感自己定義
人生趕進度,女大生大三休學從警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