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成就感自己定義

成就感是人一生中不斷往前進的動力之一,不論是工作或是興趣,人會從中找尋成就感,那麼,該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及熱情呢?
By 高浩容 2019/02/14 00:00:00


你曾遇到過嗎?

馬上要畢業了,宗維跟女友秀芳談到未來。
秀芳大四在保險公司實習,已經決定要做這一行。
宗維還沒決定,他自己嘴上說「不急」,心底卻急得很。他知道秀芳的性格,實事求是,如果他工作上沒長進,對兩人關係有害無益。
但宗維有很多祕密,是秀芳跟他交往這兩年所不知道的。
宗維腦筋還不錯,但生活對他來說一直不友善。
他是單親家庭,媽媽沒有工作,靠的是爸爸的贍養費。所以從高中開始,宗維都處於半工半讀的狀態。
這天回到家,媽媽躺在沙發上,沙發旁有空酒瓶,宗維知道媽媽又為了男朋友買醉。
收拾好東西,給媽媽蓋上毛毯。
宗維的弟弟回來了,伸手就跟宗維要校外教學的錢。
宗維把皮夾裡幾乎所有的錢都給了弟弟,弟弟拿了錢,說句「謝謝」就回房間。
回到自己房間,宗維上人力銀行網站,想看看有沒有面試的邀約,得到的卻只有一個又一個拒絕。
 

成就感來自生活的意義

一般對成就感的認知,往往跟「成功」兩個概念混淆。成功不見得能帶來成就感,比如有的人工作很成功,但看見孩子開心的笑容,他心中才能獲得成就感。

另外,成就感又常常跟「快樂」混淆。當我們做一件事,儘管做得很好,但這件事,我們卻不覺得跟我們有太大關係,我們就不會有太快樂的反應。

比如 2012 年 PISA 測驗,上海小學生在各項成績都名列前茅,包括數學。但是上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卻是倒數第一。這說明這些學生在算數學的能力上很成功,但他們不喜歡數學,縱使短暫獲得一點成就感,可能也不快樂。

在我看來,成就感其實是「人生意義」的延伸。是我們做好一件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後,得到的一種滿足感受,並常會帶來快樂的心情。
 


 

成就感是自我感受,無法模仿

存在主義心理學家 Victor Frankel 便提到,在集中營中,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對人生有追求的人,不少人能夠撐過辛苦的勞役。那些不知道為什麼而活,生命找不到意義的人,往往在集中營失去生命。

積極心理學家 Martin Seligman 也提到,幸福感有三個層次,最低的層次是做讓我們開心的事,比如吃好吃的東西。高一點的層次是從事我們喜愛的事,比如一位熱愛電競的選手,即使遭遇困難與挑戰,他反而會持續努力,在比賽中越挫越勇,專心致志的打敗對手。

最高的層次,是過有意義的生活。比如有些人放棄生活上的享樂,到偏遠地區教書,他一心想要服務這些孩子,實現教育理念。那麼當他這麼做的時候,他能獲致很高的幸福感。

成就感亦是如此,也許我們會在生活中看見一些很有成就的人,但模仿他們的職業或生活,並不能讓我們得到成就感。這份意義需要每個人自己去追尋,無法靠其他人給予。畢竟所謂的「感」,指的是個人感受,這份感受無法由其他人替代。就像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喜歡的冰淇淋口味,就算一種口味世界上有 99% 的人喜歡,都不等於你會喜歡。
 

做有意義的事,實現目標

如果感覺無法掌握自己的成就感,有很大的可能性,你正在做一件自己並不是那麼想做的事情。這件事缺乏對你的意義,所以你怎麼做都不覺得快樂。這時你需要的是找出對自己有意義的事,甚至是一個人生目標,然後去實踐它。那麼,成就感就會浮現在你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