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藝術定義,你承認AI是藝術家嗎?

人工智慧越來越發達,現在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職業,都可能被取代。即使「創造力」被視為少數人腦無法被電腦取代的能力,在未來,博物館中的藝術品,可能會是機器的傑作?
By 加分誌 2022/10/21 00:00:00

文/NANCY 圖/Pexels、Midjourney官網、維基百科

今年8月,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Colorado State Fair)美術比賽中,一幅別緻的作品「Théâtre d'Opéra Spatial」(太空歌劇院)獲得首獎,圓形的窗戶內,數名打扮莊重的女子或坐或站,呈現典雅的氛圍。儘管作品提交時名稱已說明是「Jason Allen via Midjourney(傑森.艾倫透過Midjourney)」,評審在後來得知「 Midjourney」為AI時,也堅持不改變評審結果,本作依然引發了「AI的作品是否是藝術」的論戰。

AI是工具還是創作者?

「Midjourney AI」是一款藉由輸入幾個關鍵字,讓大數據從資料庫中既有的影像生成畫面的工具。由於在攝影機發明之後,人們不再需要一筆一筆繪製,也能記錄下眼前的影像。有人認為AI和相機類似,僅僅是一種輔助創作的工具。在運算之前,還是需要人類給予指示,按下按鈕,並進行後續微調修正。

但也有人認為,就和機器人不該與人類同場進行運動競技,透過AI代替人類思考、構圖、上色,與作弊無異。

作者傑森.艾倫(Jason Allen)樂見人們對此進行討論,但也堅持立場,表示他花了80多個小時、歷經900多次的修正,才找到正確的關鍵字,讓AI創造出符合他想像的畫面。在AI完成圖像後,他並進行明暗、色彩的調整、補足畫面不足的圖像,再使用Gigapixel AI增強圖片畫質,最後進行印刷。

艾倫覺得:「與其討厭科技或應用它的人,我們不如承認它是一種強大的工具,並長久地運用它,這樣我們才能向前邁進,而不是為此怨懟。」有些人開始接受AI創作,但認為應該區分出另外的比賽組別。

AI資料庫,版權、內容都惹議

AI運算工具在問世之後獲得關注,也有許多人用來創作,然而資料庫的內容引發爭議。透過大數據的演算結果,可能讓過往的性別與種族歧視被一再複製,難以跟上現代的思潮。如目前「護理師」演算出的結果大多是女性,「CEO」則都是男性。一些色情影像也被輸入AI的資料庫中,創造出來的成品令人擔憂。

由於網路上的圖像被大量輸入進AI的資料庫,版權問題引起爭議。有人認為,即便是公開在網路上的圖片,也應該有拒絕被AI使用的權利。圖庫網站Getty Images為了避免版權問題,也拒絕讓AI製作的素材上架。

此外,AI產生的作品目前也尚未被法律保障著作權,任何人都可以公開、使用、和重組他人利用AI完成的作品。

當AI以過往人類的智慧結晶為養分,快速地生產出大量具有「藝術性」的作品,現今的創作者還有什麼優勢?若你有明確的風格偏好和內容要求,和藝術家溝通協調,能讓成品更符合你想像。然而AI運算正因難以控制,反而可以擦出意料之外的火花,且時間、金錢成本低廉。要與AI競爭,藝術家更該努力思考如何建立自己的風格、用生命經驗詮釋作品、甚至讓藝術與當代對話。

延伸閱讀

最怪的創意、最潮的AI技術 「義大利怪美殿堂特展」、「 AI數據藝術展」今夏華山登場

用科技的力量 顛覆你對占卜的印象

引領人機共生時代,資料科學家成最夯職業